翠翠[據邊城改編的舞劇]

《翠翠》是據《邊城》改編的舞劇,興起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主要在湘西小鎮茶峒。

演出信息

演出單位: 湖南省歌舞團

創作者文學台本:盛和煜。

舞劇台本:謝曉泳、王瑞儀、王小元、劉振球、劉永堯。

編導:謝曉泳、王瑞儀、王小元。

作曲、配器:楊天解。

舞美設計:范宇、袁榮明(布景)、吳介隆(燈光)、周亞加(服裝)。

藝術顧問:劉振球。

樂隊:湖南省歌舞團管弦樂隊、民族樂隊聯合伴奏。

伴唱:本團合唱隊。

獨唱:何紀光,王小元。

指揮:肖鳴

演員表

角色演員
—— 楊霞
翠翠A、B 李燦娜
—— 柳岳波
儺送A、B 石磊
爺爺 何維
—— 陶孝發
天保A、B 李海林

劇情簡介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湘西小鎮茶峒。

一序朦朧的山歌,山色如黛,河上橫著拉拉船的纜繩,小渡船在薄霧中滑動。爺爺和翠翠依偎在船上,二人擺渡為生。

二端午節,夜。河岸上,一排吊腳樓的視窗打開了。河岸擠滿了人,看龍舟競賽。天保手提酒壺邀爺爺到他家喝酒去。

後生們抬著競賽的得勝者儺送,邊把他拋起邊歡呼著走過,翠翠遠遠地看著,儺送也看到了她,二人愛慕的目光相碰。

看龍舟的人們離去。河岸上只剩下翠翠,一隻火把沿著石階向翠翠走來,那是儺送。翠翠先不知所措,繼而相隨……

三爺爺與天保在火塘邊喝酒。儺送引翠翠到爺爺身邊,然後走進內室。天保看著翠翠,頓生愛意,拿起粽子給翠翠,翠翠推卻著。爺爺會意地接過粽子給翠翠,笑呵呵地與天保告別。翠翠臨出門時把粽子仍留在火塘邊。儺送追出來,望著翠翠遠去的背影。唱起求愛的歌,天保發現弟弟也愛翠翠,又看見火塘邊翠翠沒有拿走的粽子,若有所思……突然,他站起來,決定離家下辰州。

四沿吊腳樓的河邊,小伙子準備出行。蜿蜒的石階上走來情意綿綿的女孩子,各自找到自己的情人,表達惜別的心緒。儺送送天保來到河岸,拿出儺神菩薩送給哥哥。眾女人卻拿出禮物送情人,難捨難分。一女在愛人的肩上咬了一口,讓他走遍四方莫忘此情……儺送惆悵地看著遠去的哥哥。

黑夜中,遠處一聲驚天動地的木船碰撞的炸響……水手們遇難了。

五拉拉船纜繩橫在水面上,翠翠對著水梳頭。儺送身背包袱憂鬱地站在船纜的另一端,凝視著翠翠。他把纜繩抓得劇烈地抖動著,想前去跟翠翠說一句話……爺爺喝著酒來了,儺送拿出送別時給大哥的儺神菩薩,告訴爺爺:哥哥遇難了。捧著哥哥的遺物,儺送更難面對翠翠,飛奔離去……

天保死了,儺送離去了,爺爺為翠翠而憂慮,陣陣痛心。老船工萎縮地躺在船板上,翠翠搖著爺爺呼喚……一聲霹雷炸破沉夜。

六一群赤著上身的男人瘋狂地舞著“跳喪”,抬著爺爺棺材的人緩緩走過。翠翠悲慟地一次又一次迎著爺爺的棺材跪拜。漫天的紙錢飄灑。喪鼓驚天動地。

七一切歸於寂靜。渡船,纜繩,山歌……船頭上立著孤獨的翠翠,她凝望著、等待著……大山里,迴蕩著哀哀的喊魂聲:“回來啊,回來啊”。

所獲榮譽

1994年獲湖南省新劇目會演優秀劇目獎。

評論擷萃

歐陽振砥:從“邊城”走來的《翠翠》

《邊城》是沈從文先生的代表作,作於1934年。將這樣一部內涵豐富、情感深邃,全靠語言藝術表現的文學作品,改編為無言的舞劇,這確是一個大難題,但也是一件快事。幾位青年舞蹈編導們,根據舞劇藝術的特點,大刀闊斧又嚴肅認真地對原著和文學台本的故事情節、劇本結構進行了聰明的剪裁組合,把原本不太複雜的小說原型又作了最簡潔的提煉。在結構上,擺脫了通常用的多場結構法,採用樂章式板塊結構,追求織體均衡和交響效果。把翠翠、老船夫、儺送、天保各人的一場哀樂,濃縮在特定的環境和音樂氛圍中。通過獨舞、雙人舞、群舞的有機銜接和轉換,陪襯與交織,展示出原始、樸素、秀美、荒莽種種的形神與風姿,展開人物命運的悲歡離合。那段跳喪舞:節奏雜亂的鑼鈸,撕心裂肺的嗩吶,原始、瘋狂、野性的舞蹈,伴隨著漫天飄灑的紙錢。一束白光照著爺爺的棺木緩緩而行,翠翠悲慟欲絕的跪拜……這種民俗舞蹈的使用、編排,已不是單純的鋪陳和穿插、生硬的民間舞蹈的展覽,而是找準了角色的意念和人物情感,從生活中提練出來的造型和動作表現。

舞劇的音樂既吸收了傳統民間音樂的素材,又運用了現代音樂的表現手法:既有濃郁的民族風格和地方色彩,也具有現代的聲色風韻。特別要提到的是這部舞劇的舞美、燈光和服裝,在營造環境、烘托人物、渲染氣氛、拓寬場景上都有大的突破和創新。那溪面上浮著的薄薄的白霧,那如夢如幻的遠山,那麻石砌成的梯子街,那河街上的吊腳樓……給我們展示出一幅幅湘西山水的風俗畫,瀰漫著邊城古鎮的濃鬱氣息,為這台綜合藝術增添了新的光彩。(摘自1994年湖南省新劇(節)目會演《會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