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水縣“十一五”區域衛生髮展規劃

(1)縣屬醫療衛生機構設定。 (2)城鄉基層衛生機構設定。 (3)衛生人力配置。

“十五”期間,我縣按照遵義市區域衛生規劃要求,在合理布局和綜合利用衛生資源,建立以公有制為主導,多種所有制形式共同發展的衛生服務網路,營造公平競爭的環境,多渠道吸引社會資金髮展衛生事業,不斷加大農村衛生投入,逐步縮小城鄉衛生差距,全面落實初級衛生保健發展綱要,滿足不同層次的醫療衛生服務需求,建立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體系、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和衛生監督體系,切實提高處理重大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能力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為使我縣衛生事業持續、健康、協調發展,根據國務院、省、市關於繼續深化衛生改革的有關精神,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本規劃。
一、上一周期規劃實施情況
(一)社會經濟狀況
習水縣地處黔北高原,是全市第二大縣、轄24個鄉鎮(區)221個行政村(534個自然村)。全縣土地總面積3273平方公里,2005年總人口673823人,國民生產總值20.38億元,農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1760元。
(二)衛生事業狀況
1、衛生資源狀況
衛生機構:2005年統計,全縣各級各類公立衛生機構30所,其中醫院2所、衛生院24所、疾病控制機構1所、衛生監督機構1所、婦幼保健機構1所、衛生職業教育學校1所。
衛生技術人員:截止2005年底統計,全縣衛生人力986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766人。衛生技術人員中醫生620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分別為190人、152人(鄉鎮擁有144人);護士146人,其中縣級機構88人,鄉(鎮)58人。全縣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1.14人,平均每千人擁有執業醫師0.28人,執業護士0.21人。遠低於省規劃(十五衛生規劃)執業醫師配置標準下限0.67人/千人口,執業護士配置標準0.81人/千人口。(醫師數不包括個體機構、企業醫院、村級機構)。
醫院病床:2006年統計,全縣擁有病床599張,其中縣級267張,鄉(鎮)332張,每千人口0.53張。低於全省規劃配置標準(省規劃千人口配置標準0.99張)。
大型醫療設備:2005年統計,全縣CT機1台,符合市規劃配置標準。
農村村級衛生組織:2005年全縣有自然村634個,行政村221個,建村衛生室221個,網點310個,功能覆蓋100%。鄉村醫生708人。
2、醫療衛生服務
2006年全縣醫療機構門(急)診人次共399318人次,住院病人11040人次,其中鄉(鎮)年門診人次199425人次,年出院病人5370人次,病床使用率32.87%。
3、居民健康狀況
2005年全縣人口出生率15.68‰,死亡率10.54‰,自然增長率5.14‰,嬰兒死亡率18.9‰,孕產婦死亡率93.3/十萬,均高於全國農村水平。
全縣前五位死因順序:依次為循環系統疾病,損傷與中毒、呼吸系統、消化系統、新生兒疾病。
全縣居民傳染病發病順位:PTB 40.7%,流感28.78%,肝炎18.3%,痢疾8.19%,流腮3.94%。
(三)衛生工作面臨的形勢
1、醫療設備老化和不足現象嚴重,特別是鄉(鎮)衛生院靠自身力量難以更新和添置,至今仍有少數鄉(鎮)衛生院靠老三件診療疾病。現有設備利用效率不高。衛生服務需要和衛生服務利用倒置。醫療衛生服務過於向疾病診治方面集中,預防保健、康復、健康教育相對薄弱,其結構和服務模式已不能滿足民眾的需要,尤其在“新農合”啟動後。
2、衛生人力資源嚴重不足,結構不合理,每千人擁有醫生數與配置標準差距較大,其中執業醫師、執業護士嚴重缺乏,全科醫生和高素質管理人才更缺。鄉(鎮)衛生院衛生技術人員業務素質較低,學歷結構雖有所改善,但執業資質低下或缺乏。
3、新農合實施以來,農民健康保健意識逐步增強,住院病人大幅度增加,各級醫療機構出現人少事多,醫務人員嚴重超負荷工作的矛盾。
4、衛生部門目前的人事制度有礙衛生事業的發展,本科生不願進鄉鎮,而大中專生又進不去,且專業能力提高緩慢,受衛生資源集中在城市的影響,我縣縣級及以下醫療機構技術人員斷檔斷層現象嚴重,學科帶頭人越來越少。
5、衛生投入相對不足,醫療補償不到位,也影響了衛生事業的發展。
二、十一五期間發展規劃
(一)發展目標。
區域衛生規劃周期為五年,即2005—2010年。通過區域衛生規劃,逐步建立起與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衛生資源配置機制,以增進人民健康為中心,滿足居民衛生需求為導向,合理配置和最佳化組合區域內全部衛生資源,建立起基本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能經濟有效地向全體居民提供基本醫療保健的衛生服務體系。根據貴州省“十一五”衛生事業發展專項規劃及黔衛發〔2008〕38號貴州省衛生廳關於印發《貴州省〈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管理辦法(試行)實施細則〉的通知》精神,作如下規劃:
(二)基本原則
1、衛生事業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原則。
2、衛生服務市場總需求與總供給平衡原則。
3、最佳化衛生資源配置,講求資源配置效益原則。
4、保證重點、中西醫並重,保障居民獲得基本衛生服務原則。
5、實行全行業管理,提高衛生資源利用率原則。
(三)衛生資源配置
1全縣衛生機構設定:
(1)縣屬醫療衛生機構設定。
縣城設定二所綜合性醫院(城東——縣人民醫院、城西——縣中醫院),是集醫療保健、衛生、科研、繼續教育為一體的服務中心。
設婦幼保健機構一所,指導全縣婦幼保健工作。
設一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承擔全縣疾病預防控制工作。
設一所衛生執法監督機構,承擔全縣衛生監督業務。
設一個中心血庫,負責全縣臨床用血機構血液供應。
設衛生職業學校一所,負責全縣的衛生人員培訓。
(2)城鄉基層衛生機構設定。
按現有行政鄉鎮(區)設24所鄉鎮(區)衛生院,縣城所在地的東皇鎮衛生院實行衛生院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兩塊牌子一套人馬管理。加強中心鄉(鎮)衛生院建設,逐步提高建設檔次,向等級醫院發展;加快一般鄉(鎮)衛生院發展,逐步完善基礎設施、基本設備、基本技術、基本人員配備,逐步提高服務能力。
原則上每行政村設一所衛生室(鄉鎮所在地的村不設村衛生室,按原自然村設立衛生室網點)。如兩村相鄰、居住集中、人口不多,也可只設一個村衛生室;行政村較大、居住分散、人口眾多,超過1000人的自然村可增設衛生室網點。為方便民眾就醫,個別離衛生院較遠,交通不便,且人口又較多的村,可提高村衛生室的建設水平和建設規格。
縣城設三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城東2所、城西一所)。
按照縣城所在地不設衛生院、建設完善的社區衛生服務體系,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由政府舉辦的原則,按每個社區一個衛生服務站的要求,共設10所社區衛生服務站(均屬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可由民營資本舉辦),根據縣城區域位置和人口布局,在轄區內合理選址,同時在業務上接受所在服務中心業務指導。原東皇鎮衛生院分流設定2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城東、城西各1所,鑒於東皇鎮衛生院的特殊情況,近期內可考慮一套人馬,兩塊牌子的體制進行運行)。城東另一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原則由縣級醫療機構舉辦。
縣城設定一所民營綜合性醫院,一所民營專科醫院(均屬營利性醫療機構),以形成有序競爭,促進服務質量和服務態度的進一步好轉。
城鄉個體診所設定:縣城按街道各設定一家個體診所(縣醫院、中醫院、東皇鎮衛生院所在街道除外)、西城區可設定2家。在中心鄉鎮各設定一家,土城、溫水各增設1家,二郎設定一家,均為營利性醫療機構。
2、床位配置與衛生人力配置
本規劃的床位是指醫療機構設定的住院標準床位。不含觀察床、新生兒床、待產床和簡易床。
(1)床位配置數量標準。
習水縣2006年醫療衛生機構共擁有床位599張,每千人口為0.9張,接近遵義市總體標準下限0.99張。
2010年全縣預測人口可達70萬人,按平均每千人口1.06張床位標準,2010年床位配置標準為742張,缺口143張。
(2)床位配置質量標準。
縣級醫院每床建築面積不少於45—60平方米,病房每床淨使用面積不少於6平方米,擁有2—4萬元的醫療設定。
鄉(鎮)衛生院每床建築面積不少於30—40平方米,病房每床淨使用面積6平方米,擁有0.5—1.5萬元的醫療設備。
(3)衛生人力配置。
衛生人力主要包括執業醫師(含執業助理醫師)、執業護士、醫技人員。
①醫療機構執業醫師配置。
按照貴州省“十一五”衛生事業發展專項規劃要求:“十一五”期末,我縣應配置執業醫師1806人,2005年全縣有在崗執業醫師342人,缺口1464人。
②護理人員配置。
按1:1.70的標準,2010年全縣需配置執業護士2500人,2005年全縣在崗護士142人,缺口2358人。
③醫技人員配置。
平均按醫師與醫技人員比1:0.8計算,2010年全縣需配置醫技人員1445人,2005年全縣有在崗醫技人員100人,缺口1345人。
(四)保障措施。
一是強化政府職責,建立穩定有效的衛生投入保障機制,逐年加大對衛生的各項投入,建立有效機制,逐年分批引進各專業衛生技術人員充實衛生人才隊伍。
二是逐步建立和完善農村衛生服務體系,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衛生硬體建設水平,分年度“新、改、擴”建全縣24所鎮鄉衛生院和村衛生室,增強農村衛生服務能力。
三是推進城鎮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提高醫療救治和服務能力,完成縣中醫院西遷新建和縣人民醫院改擴建。
四是加強醫德醫風建設和衛生執法監督,提高醫療服務質量,維護民眾健康權益。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