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羽奇,科教電影導演。直隸(今河北)任丘人。1938年參加八路軍。194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晉察冀軍區分區宣傳隊隊員、肖衛劇社副社長,第十九兵團第六十四軍文工團戲劇隊 隊長。建國後,歷任東北電影製片廠演員,上海科學教育電影製片廠導演、副廠長、廠長,中國影協第四屆理事。導演的科教片有《生命的凱歌》、《不平靜的夜》等。《淡水養魚》1956年獲第一屆義大利威尼期國際科教片電影節獎狀,《桂林山水》獲1956年第九屆捷克斯洛伐克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優秀紀錄片獎和第三屆敘利亞大馬士革國際博覽會電影節銅質獎章。
從影根源
羽奇於1924年出生在河北省任邱縣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里。他自幼好學,有一種喜歡探索的好奇心,父母寧可省吃儉用,也要供他上學。
1938 年5 月,在抗日戰爭革命洪流推動下,年僅十四歲的羽奇毅然參軍來到火線劇社。在部隊文工團里,他對什都喜歡,唱歌、跳舞、演戲、畫畫、舞台裝置……,樣樣都學著做,幹起來還挺象樣。同志們都喜愛這個勤奮學、聰敏活潑,皮膚黝黑的小鬼。羽奇在部隊里鍛鍊得能寫會畫,有時隨武工隊出沒在敵後搞宣傳活動。抗戰勝利後,羽奇已成為文工團的業務骨幹和多面手。
1948年,他被提升為晉察冀第四縱隊前衛劇社副社長。 羽奇是怎樣走上電影導演崗位的呢? 這要追溯到解放戰爭時期。1947年,羽奇所在的部隊參加了解放石家莊的戰役。汪洋率領華北電影團的攝影記者來到部隊拍紀錄片,並把羽奇他們在慶功會上表演的秧歌等節目拍進了電影。這一切都吸引著羽奇。自此,他對電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前期經歷
1949 年,在部隊向大西北進軍的征途中,羽奇突然接到轉業去搞電影的調令。
1949年10月,在新中國誕生的禮炮聲中,羽奇脫下軍裝,來到東北電影製片廠的演員科報到。在東北電影製片廠的兩年時間裡,他在影片《光榮家》、《遼遠的鄉村》中飾演戰士等角色;與張 平聯合導演了譯製片《在人間》 ,並在《在人間》、《頓巴斯礦工》等譯製 片中擔任配音演員;還與張平聯合導演了話劇《衝破黎明前的黑暗》。
1952 年,羽奇被調到北京電影製片廠科教片小組工作。他導演的第一部 科教片是除害滅病的《消滅蒼蠅》。這是他第一次同動物“演員”打交道。 此後,他還導演了我國第一號雜誌片《科學與技術》 。當時,新中國的科教電影事業處在開創時期,創業維艱,關鍵在於學習。這一時期,羽奇有計畫 地選看了《宇宙》、 《養鴨》等一批外國科教片觀摩學習。他暗自下定了決 心,一定要運用電影手段揭示大自然的奧秘,把畢生貢獻給祖國科教電影事 業。 同年,我國建立了第一個專業的科教電影製片廠——上海科學教育電影 製片廠。羽奇參加了上海科影的建廠工作,並於當年導演了科教片《母子平安》。
1954 年,羽奇導演了科教片《淡水養魚》 。這是一部介紹我國白鰱、花 鰱、草魚、青魚四大家魚的生活習性,推廣我國利用江河湖泊養殖家魚的技術,普及有關生物知識的影片。
1955 年,羽奇導演了風光地理科教片《桂林山水》。這部影片充滿詩情畫意,很有地方特色。羽奇就是這樣以他辛勤創作的優秀科教片,多次為祖國贏得了榮譽。
1956 年和 1957 年,羽奇導演了兩部體育題材的影片:《跑的技術》和 《投擲技術》。說起拍體育題材科教片,羽奇還是一位業餘體育愛好者呢。 他的興趣是很廣泛的,書法、美術也常練習。這一切正是“工夫在詩外”, 對羽奇的導演藝術修養的提高,幫助頗大。
1957 年,羽奇還導演了《生物教師》 。這部影片通過訪問一位中學生物教師,生動地敘述了一般的生物學原理,並介紹了理論聯繫實際的教學方法。
1958 年,羽奇與杜生華等聯合編導了《生命的凱歌》。這部影片歌頌了醫務工作者搶救大面積燒傷的鋼鐵工人丘財康的事跡。該片被認為是一部藝術性紀錄片。
1961年冬,羽奇開始了拍攝《貓頭鷹值夜班》 (又名《不平靜夜》) 的籌備工作。在這以前,他看過不少外國的優秀生物影片,如蘇聯的《在北冰洋上》 、法國的《靜靜的世界》、匈牙利的《獴島》等等。他想,外國能拍出這樣難度大卻引人入勝的影片,我們為什麼不能下大功夫,拍一部難度大而又有科學價值的影片呢?這年冬天他付出了很多努力拍攝了《貓頭鷹值夜班》全片。
後期經歷
在十年動亂中,他卻為此吃足了苦頭。由於他和攝製組的同志曾用過 “為貓頭鷹翻案”的字眼,此話竟被無中生有地誣為搞政治翻案,因而對羽奇進行一次又一次的批鬥。
粉碎“四人幫”之後,當重新放映《貓頭鷹值夜班》時,羽奇心情十分激動,他發表了題為《讓貓頭鷹飛出牢籠》的文章, 暢抒了他要繼續為科教片事業多做貢獻的心愿。羽奇早在 1963 年就任上海科教電影製片廠副廠長,那時他自己還搞創作,擔任影片導演。粉碎“四人幫”後不久,羽奇重返上海科影廠任廠長。
在十年動亂中,上海科影的創作生產遭到了極大破壞。羽奇走馬上任之後,面臨的工作千頭萬緒,他團結廠里的其他領導和同志們,堅持黨的文藝方針、政策,堅定不移地貫徹黨的三中全會以來的指導思想和一系列重大決策,在創作上做到從思想上撥亂反正,逐步把科教片的創作生產引上軌道, 尤其重視如何提高科教片的質量。 羽奇當廠長了,可是,你不容易在廠長辦公室里找到他。他每天很早到 廠,除去開會、看劇本,常常跑到攝影棚或創作部門,那怕只是去走一走, 看一看。有時,他也具體幫助解決拍攝中的實際困難,指導具體的拍攝工作。 羽奇抓影片質量,一是把住劇本關、樣片關;二是抓得具體細緻,努力幫助 創作人員出主意、想辦法,解決實際困難。例如,在討論通過《試管苗》、 《鯉魚》劇本時,他提出將計畫創作動畫的鏡頭改為實景拍攝,即使影片更 加生動,又縮短了拍攝時間。再如,在影片《以蟎治蟎》的拍攝中,由於溫 度問題帶來困難,需購置空調設備,羽奇得知後,及時批准增添設備,保證 了影片順利拍攝和影片的質量。 羽奇只要有時間,他就審看部分的、或全部的樣片。編導們也樂意早讓 他審查樣片,聽聽他的意見。他每次看了樣片後,都要從影片的結構到鏡頭 的調整、刪節,甚至對一句解說詞提出具體的意見,有時還到剪接台上去“拉片子”調整鏡頭,幫助編導反覆推敲、修改,等等,對編導們起到參謀的作 用。
其他信息
這些年來,上海科影廠的中青年編導和其他創作人員逐漸成了創作的骨幹力量。羽奇為了提高他們的業務平,一方面鼓勵他們深入生活,大膽創新;一方面組織編導們進行業務學習,請一些同志為他們上課,提高他們的文學和藝術修養,增強他們所必須的科學常識。每到年初和年終,總是要空 出一段時間,召開創作會議,並動員全廠職工開展評選優秀影片活動,讓大家結合一年的影片創作,暢所欲言,總結經驗教訓,“堅持兩分法,更上一 層樓”。這幾年,每年產量都有所增加,影片的藝術質量也有很大提高,有的榮獲電影“金雞獎”和文化部“優秀影片獎”。面對這些成績,羽奇並未感到滿足,他謙遜而又認真地說:“不行啊,影片的藝術質量、科學和思想水平還不高,有些舊的條條框框還未打破,影片拍得太長,太呆板……”顯 然,在他的心中,藝術創作是沒有止境的,必須堅持不懈地前進。 羽奇自己編導過二十幾部科教片。他現在除任上海科影廠廠長外,還任中國電影家協會理事、中國電影家協會上海分會常務理事、上海科普創作協會副秘書長職。他的工作擔子較重,雖已年近花甲,但精力充沛,壯志不已,還準備到大自然中去探索生物世界的奧秘,拍攝幾部普及生物知識的科教影片。
從影精神
《淡水養魚》這部電影他付出了很多努力,為了拍攝這部影片,他帶領攝製組來到浙江省菱縣,日夜緊張地投入準備和拍攝工作。影片中需要有青魚吃螺螄、草魚吃草的水下鏡頭。當時,這類的鏡頭都是通過水箱玻璃進行拍攝,攝影機守候在水箱旁,一次又一次都未拍攝成功。羽奇深深懂得,要在影片中拍到人們通常情況下看不到的珍貴鏡頭,不抱著鍥而不捨的精神,不下一番苦功夫是不行的。他努力克服初到南方語言不通的困難,深入民眾,訪問漁民, 有時接連幾個凌晨到鎮上茶館去物色老漁民“演員”。在漁民的協助下,他們終於成功地拍攝了預想不到的鏡頭。由於羽奇從事過戲劇和故事影片的創作活動,他在導演科教片時,總是認真地作導演闡述,有時還畫出鏡頭圖, 同和他合作的攝影師商量,創作上精益求精,有所追求。他尤其注意民眾演 員的挑選和解說詞的生性,在科教片蒙太奇運用上也很講究。《淡水養魚》 的創作成功,反映了羽奇善於深入淺出、饒有風趣地闡述科學技術知識的道 理,以及他的生動、細膩、清新、流暢的導演風格。
1961 年冬,他得知復旦大學生物系黃文幾教授通過科學考察,掌握了貓頭鷹捕食老鼠,證明它是應當受到保護的益鳥的資料,於是,他便下定決心,要把這一科學研究成果搬上銀幕,為貓頭鷹的壞名聲翻案,同時,也是向人民民眾進行一次破除迷信,宣傳科學知識的教育。 羽奇等隨黃文幾教授出入於深山叢林,在茫茫黑夜中,他們伏臥在潮濕的灌 木叢中,仔細觀察貓頭鷹的行蹤和生活習性。一定要拍攝貓頭鷹夜間生活情 景的願望,更強烈地衝擊著羽奇的心頭。但是,當他們真的要進行電影拍攝 時,困難就來了,甚至是遇到了幾乎無法克服的大難題。因為貓頭鷹的習性 是晝伏夜出,最怕光亮,而拍電影都是離不開光的。怎么辦?羽奇發揮攝製 組全體同志的智慧,想出了人工馴化貓頭鷹的辦法。他們花了一年零四個月 的時間,硬是把“睜眼瞎”貓頭鷹馴化成不怕光、不怕人,能在水銀燈下作 精彩表演的動物“演員”了。羽奇同攝製組的同志們一起,經歷了許許多多 不平靜的夜晚,終於拍到了貓頭鷹捕捉和吞食老鼠的鏡頭。這一極其珍貴的 罕見鏡頭,曾使許多來訪的科教電影界的國際友人嘆為觀止,盛讚不已。曾 有一位法國電影導演舉起電影攝影機,對著銀幕拍攝了《貓頭鷹值夜班》全 片。他對羽奇說,他一直想拍攝這樣一部影片,卻沒有取得成功。
個人榮譽
《淡水養魚》曾榮獲文化部 1949——1955 年優秀科教片一等獎金質獎章;1956 年,該片又獲義大利威尼斯第一屆國際科教片電影榮譽獎。
《桂林山水》1956年,他帶著這部影片參加了捷克斯洛伐克的第九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並獲得優秀紀錄片獎。不久,該片又在敘利亞大馬士革舉行的第三屆國際博覽電影節上獲短片銅質第二獎章。
《貓頭鷹,值夜班》是羽奇編劇、導演的一部傑作,受到觀眾的高度評價,並獲得文化部1958——1963 年為農業服務獎。
羽奇在從影生涯中付出了很多心血,他的作品很受關注,作品中有的榮獲電影“金雞獎”和文化部“優秀影片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