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和拳起義

義和拳運動的導火索是晚清的梨元屯教案,由於趙三多領導的義和拳於1898年10月3日在蔣莊馬場首義,舉起了“助清滅洋”的旗幟,史學界公認義和拳運動是義和團運動的起源。 1897年(清光緒23年),閻書勤、高元祥邀請趙三多到冠縣助戰,當時趙三多已是當地十餘萬梅花拳門人的領袖了(見《義和團運動史》第66頁)。 ”就這樣,趙三多將自己領導的一股梅花拳改稱為“義和拳”。

義和拳運動的導火索是晚清的梨元屯教案,由於趙三多領導的義和拳於1898年10月3日在蔣莊馬場首義,舉起了“助清滅洋”的旗幟,史學界公認義和拳運動是義和團運動的起源。義和拳起義來勢之猛,規模之大,超過了以前任何一次反洋教鬥爭,極大地震動了清朝統治者。
趙三多,又名趙老珠、趙洛珠,河北省威縣城東三十里沙柳寨村人。他雖然家境貧寒,可為人豪俠仗義,愛打抱不平,扶危濟困,自幼喜愛拳腳槍棒,精通梅花拳,系梅花拳後百代第15代弟子,刀槍棍棒樣樣精通,年輕時就在直、魯、豫三省交界處傳授梅花拳。他廣收門徒,號召大家“患難相扶”、“反對洋教”,在當地影響甚大,冠縣梨園屯村村民閻書勤、高元祥等“十八魁”投靠趙三多,拜趙三多為師。
1886年(清光緒12年),法國傳教士指使梨園屯教民霸占村北玉皇廟,閻書勤、高元祥發動民眾武裝護廟,相持九年,遭清軍鎮壓。1897年(清光緒23年),閻書勤、高元祥邀請趙三多到冠縣助戰,當時趙三多已是當地十餘萬梅花拳門人的領袖了(見《義和團運動史》第66頁)。由於趙三多憎恨欺壓百姓的洋神甫和虎作倀、坑害百姓的豪紳惡霸,拿出自己僅有的一點點積蓄替無辜受害的百姓打官司,所以趙三多在本縣及鄰縣的名望很大,只要人們議論起趙三多,無不為他的精湛武藝、高尚品德所傾倒。
1898年(光緒24年)春,山東巡撫張汝梅害怕趙三多領導的這支農民力量的發展,再次討好洋神甫,增加進駐梨園屯的官兵,下令駐軍官兵強行拆廟,逮捕趙三多、閻書勤等人,後又增派他的嫡系隊伍到梨園屯,才強行將廟拆除,還逮捕了不少鄉民。趙三多通過這一樁樁血的事實看透了清朝政府的腐敗和人民大眾生活的困苦艱難。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於1898年10月3日在山東冠縣蔣家莊揭竿起義。
起義前,有人擔心趙三多作為梅花拳領袖會因為謀反朝廷連累梅花拳,趙三多聽後笑著說:“官府肆虐,民不聊生,難道就這樣等死嗎?為了保存咱梅花拳,萬一造反失敗了,不牽連咱梅花拳,我改名義和拳。”就這樣,趙三多將自己領導的一股梅花拳改稱為“義和拳”。直至今日,河北威縣一帶的鄉親,仍然稱“義和拳”就是梅花拳,梅花拳就是“義和拳”。 “義和拳”的誕生,標誌著中國農民革命前仆後繼、繼往開來,標誌著農民的反帝反封建鬥爭又揭開了新的一頁,而趙三多的揭竿起義,當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將整個拳派投入農民革命的壯舉,為武林寫下了可歌可泣的篇章。
趙三多領導的“義和拳”(“義和團”)起義軍轉戰東昌、濟南、曹州、兗州等地,並向直隸省發展,一時聲威大震,洋教士及帝國主義侵略者聞風喪膽。趙三多自1898年秋起義至1902年犧牲,歷時五年,起義三次,堅持鬥爭時間最長,活動範圍最廣,影響最大,他是義和團運動史上唯一身歷運動始終的重要領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