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體性事件的發生機理及其應急處置基於典型案例的分析研究

(二)制度外表達與群體性事件的生髮機制 (一)公共危機事件中的網路輿情 (二)網路群體性事件的有效應對

基本信息

書名:群體性事件的發生機理及其應急處置基於典型案例的分析研究
出版社: 學林出版社;
作者: 何顯明
出版時間:第1版 (2010年10月1日)
平裝: 268頁
正文語種: 漢語
開本: 32
ISBN: 9787807309956
條形碼: 9787807309956
產品尺寸及重量: 21 x 14.8 x 2 cm ; 340 g
ASIN: B0049RRDK0

內容簡介

基於完善地方政府應對、處置群體性事件的學習機制的目的,《群體性事件的發生機理及其應急處置基於典型案例的分析研究》從近些年來發生的大量群體性事件中,選擇了15個具有典型性的個案進行探討。力求在對個案發生、演變的基本脈絡進行梳理的基礎上,揭示出群體性事件發生、演變的規律性現象,以及影響事態發展的關鍵性因素。《群體性事件的發生機理及其應急處置:基於典型案例的分析研究》將這些群體性事件的典型案例分為利益訴求型和泄憤型兩大類型,進而根據我們對群體性事件發生演變的內在邏輯的理解,從發生機理、預警機制、應急處置、信息管理幾個方面,對群體性事件的演變邏輯進行深層次的解讀。案例材料主要來自於權威媒體的報導,部分案例也結合了我們自己的調查。為增強現實針對性,《群體性事件的發生機理及其應急處置:基於典型案例的分析研究》在案例分析中力求對案例反映出的經驗教訓進行客觀、理性的分析,以期從中提煉出建設性、普適性的信息和知識。

編輯推薦

《群體性事件的發生機理及其應急處置:基於典型案例的分析研究》由學林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何顯明,1964年生,浙江龍泉人,復旦大學行政管理學博士。現任浙江省委黨校(浙江行政學院)教授。公共管理學部主任、政治學研究所所長,政治學理論、行政管理學碩士生導師。兼任浙江省馬克思主義研究會副會長、浙江省公共管理學會副會長、浙江省社會科學規劃學科組成員,浙江省社科重點研究基地“科學發展觀與浙江發展”研究中心政治學首席專家。先後入選浙江省跨世紀學科帶頭人“151人才工程”第一層次重點資助對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浙江省“五個一批”理論人才。1998年以來先後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課題3項,省級規劃重點以上項目10餘項,在《中國社會科學》(英文版)、《哲學研究》、《中國行政管理》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百餘篇。出版有《市場化進程中的地方政府行為邏輯》、《權力與市場:權力交易的政治經濟學分析》、《信用政府的行政邏輯》、《超越與回歸》等個人專著8部。相關成果曾獲全國黨校系統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全國行政學院系統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浙江省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目前主要從事市場化進程中的地方政府行為研究。

目錄

導言:解讀群體性事件的演化邏輯
第一章 利益訴求型群體性事件的發生機理
一、利益表達渠道的缺失:以重慶計程車罷運事件為例
(一)社會利益分化過程中利益表達機制的不均衡
(二)制度外表達與群體性事件的生髮機制
(三)利益表達渠道的疏通與群體性事件的平息
二、政策過程利益相關者的缺席:以河南林鋼事件為例
(一)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利益相關者缺席
(二)權利失衡及社會結構斷裂下的利益表達
(三)健全利益表達機制和協商機制
三、體制性遲鈍與群體性事件的升級:以東陽畫水事件為例
第二章 泄憤型群體性事件的發生機理
一、利益訴求向情緒發泄演變的軌跡:以甕安事件為例
(一)社會發展過程中利益衝突的尖銳化
(二)社會不滿情緒的發酵與瀰漫
(三)參與者的情緒感染和燃燒
二、群體行為一致性的內在邏輯:以萬州事件為例
(一)產業空心化與“燃燒物質”的產生
(二)意外事件刺激與情緒激化
(三)情緒燃燒與事態失控
三、社會不滿情緒的發酵過程:以戴海靜事件為例
(一)社會不公平感的普遍化
(二)弱者的符號化社會認知模式
(三)社會敏感神經的脆弱性
四、群體性泄憤事件生成的心理機制
(一)潛在參與者的情緒積累
(二)潛在參與者的情緒激發
(三)參與者的情緒感染
(四)參與者的情緒燃燒
第三章 群體性事件預昝機制失靈的內在邏輯
一、矛盾排查化解機制的梗阻:以感城事件為例
二、民主參與及權利救濟機制的失效:以通化事件為例
三、利益衝突、行政吸納與危機預防:以天能事件為例
(一)社會危機積聚與化解的發展路徑——個解釋框架
(二)基於長興“天能事件”的危機發展過程分析
(三)危機為何會發生:基於利益衝突和行政吸納體制的分析
(四)危機預防:策略與戰略選擇
第四章 群體性事件應急處置的經驗教訓
一、進退失據的連鎖效應:以石首事件為例
(一)石首事件的典型性與特殊性
(二)應急處置的多重失策
(三)應急處置:理念、機制的創新
二、濫用強制手段的激化效應:以孟連事件為例
三、應急處置的基本原則:以仙居新農化工事件為例
第五章 群體性事件處置中的網路輿情治理
一、網路輿情對群體性事件應對的挑戰
二、網路信息對社會輿情的左右:以林松嶺事件為例
三、網路時代群體意識的生成:以鄧玉嬌事件為例
(一)網路群體意識的興起
(二)網路輿情應對的經驗與教訓
(三)網路時代的政府危機公關
四、網路群體性事件的應對:以杭州飆車案為例
(一)公共危機事件中的網路輿情
(二)網路群體性事件的有效應對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