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
尿羞症是因心理而引起的生理功能障礙,是屬於一種社交恐懼症。他們只要一想到有人可能看到、或者知道他在小便,甚至覺得別人會聽到他排尿的噓噓聲,都會使他們難以自容,膀胱頸的括約肌會不由自主的緊縮,尤其是越有人在他後面排隊等待,越使他們焦慮不堪,滴尿不出。
尿羞症是屬於心理上的問題,就像所有心理疾病一樣,患病的根源因人而異,有些人可以追溯到以往在情緒、生理和性方面受到的傷害,有些人可能是在幼童時期接受解尿訓練時引起的焦慮感,但索弗教授說,絕大多數人是由於在少年時期受到特殊的難堪遭遇和刺激。
患尿羞症的男女都有,但男性患者居多,估計占九成。這種恐懼症可能產生極具破壞性的後果,一般人恥於公開討論自己的生理功能,尤其涉及隱私部位,因而使尿羞症成為隱疾,患者常常誤以為只是他有這種毛病,因而懷疑自己精神上出問題,十之八九會導致情緒沮喪。
害羞的膀胱主要是心理疑神疑鬼解尿受阻
害羞膀胱症候群患者在處於生疏環境、或懷疑外界人事物干預時,常會發生解尿困難的情形。
治療時須先排除生理問題,再漸進克服恐懼,加上擴約肌放鬆運動的輔助,應該可以慢慢恢復膀胱的「自我管理」能力。
人在害羞時會臉紅,一時不知所措,恨不得找個洞鑽進去。
在醫學文獻上,也有一種泌尿道疾病稱為「害羞膀胱症候群」,主要發生在解尿上。當患者處於生疏環境裡或者懷疑、擔心,認為有被外界人、事、物干預的情況時,就會發生解尿困難。
在現實環境中,有一些人,只能在自己熟悉隱密的環境,如自家臥房的浴室里解尿,一旦進入陌生的環境如公廁、電車廁所等,只要門外人來人往,車水馬龍,雜聲鼎沸,就會懷疑門外有人偷窺,或是擔心有人破門而入,甚至懷疑沒水、沒紙,總之就是容易受外界干擾,無法鬆懈壓力,結果解尿就不順遂,甚至解不出來。這樣的病人,根據國際「害羞膀胱症候群」協會的統計,約占人口的1%,而且男生比女生多。
「害羞膀胱症候群」病人依嚴重程度,分為輕微的解尿不順、解尿時間過長、膀胱余尿多,相當嚴重者甚至一點一滴都擠不出來。不管病情嚴重程度如何,這類患者只要回到自己熟悉的地方,解尿功能就完全回復,像換了一個人似的。當然,時常解尿不順、解不出尿,久而久之,就常發生膀胱感染、泌尿道發炎。然而這類病人問題不僅限於此,由於解尿困難重重,索性減少或者避免外出活動。久而久之,自我退縮、離群索居,心理、精神、社交層面影響甚巨。研究報告也發現,這類患者有高比例的身心官能症與憂鬱症。
治療方法
尿羞症屬於心理失衡,因此需要使用心理治療的方法。患者最大的困難是無法對別人開口講述他的隱疾,一旦打破這一關,治療起來其實極為容易。通常,治療師會使用認知行為治療法(Cognitive BehavioralTherapy),運用情境分析技術,找出患者焦慮症狀的關鍵因素來源,然後幫助患者學習相關的社交技術,提高患者面對特殊情境的信心,從而降低或消除患者在這種情境中所產生的焦慮。
最通用的方法是,治療師讓患者在朋友的陪伴下到廁所解小便,最先,朋友會在讓患者感到舒適的遠距離等候。隨後,會不斷更換廁所,朋友等候的距離逐漸縮短,一直到患者在解小便時,即使隔壁房間有人都不在乎,進而有人在廁所門外等候就不會使他難受了。最後,患者到公共廁所,在人來人往的情形下解小便,他仍然感到自在。
通常,使用認知行為治療法大約八到十星期,尿羞症的焦慮感會明顯減輕。但也有例外的情況,因為尿羞症患者有四分之一同時會有沮喪症和恐慌發作的精神科疾病,必須進一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