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原因
據美國軍方認為,在現代戰爭中,作戰部隊的物資消耗比二戰時增加數倍,這對武器彈藥和後勤補給的運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鑒於此,美國運輸司令部 (又稱聯合運輸司令部)於1987年4月15日正式成立。該司令部由時任美國空軍上將的杜·卡西迪擔任司令。
使命與構成
下轄 空軍軍事空運司令部、 海軍海運司令部、 陸軍軍事運輸管理司令部,以及為軍隊提供服務的計畫航空運輸局之類的商業運輸部門。
其中 軍事海運司令部按地區編為4個地區司令部:
1. 大西洋司令部設在紐約,其責任區為大西洋大部分水域和北冰洋部分水域;
2. 歐洲司令部設在倫敦;
3. 太平洋地區司令部設在加利福尼亞州奧克蘭,其責任區為東經170度、西經92度之間的太平洋水域;
4. 遠東司令部設在日本橫濱,其責任區為印度洋水域及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部分水域。
作用於意義
由於運輸司令部在戰時的地位和作用十分突出,因而被稱為“戰時快車”。
海灣戰爭之後美軍高層下大力氣加強了戰略運輸力量建設,如採辦新一代戰略運輸機,在應急部隊附近擴建鐵路和前沿機場,擴建深水貨櫃碼頭等。截止到2001財年底,美軍運輸司令部共轄有戰略重型運輸機700餘架,大型海運艦隻400餘艘,軍用鐵路車皮和專用站台3000個,基本上有了“全球搬家公司”的派頭。
戰略空運海運並行
據五角大樓的官員介紹,此次美軍加強戰略空運能力,主要是大量採購C—17新一代戰略重型運輸機。C—17運輸機不僅運載量大,而且起降性能好,滿載時能在900米短距離跑道上降落,可直接將人員和物資運抵戰區前沿基地。美軍先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韓戰、越南戰爭、海灣戰爭、伊拉克戰爭中大量啟動戰略空運方式。 據美軍方介紹,目前美軍戰時空中機動運輸能力已達到能在30天內把25萬噸的物資運到歐洲,或是將22萬噸的物資運到東亞。
截至2001年,美國戰略海運部隊擁有大型運輸船隻400餘艘,有效控制大型商船165艘,北約盟國商船約400艘。據報導,美軍此次加強海運能力主要有兩方面:一是投資70億美元採購19艘大型滾裝船,這些船隻將使部隊和裝備從美國本土運往遠方戰區的突擊海運能力增加一倍多;另一方面,為提高向西南亞等熱點地區部署部隊的快速反應能力,美海軍準備先後組建3個滿載陸戰隊遠征旅裝備的預置艦大隊,大大增強快速海運能力。美軍事運輸司令部司令詹森上將這樣形容戰爭中的運輸:“我們能在3周內將一個中等城市搬到5000公里外的地方,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大的‘搬家公司’了。”
依法徵召民用運輸力量
為了進一步加強軍事運輸能力,美軍正準備制定新的法規把地方運輸力量納入到戰備系統中,從而建立起更完善的軍地一體的戰略機動力量。依照美國聯邦政府的《海運法》、《民航後備隊條例》和《1981年海事法》等法規,美國已經建立了民航後備隊和國防後備船隊作為戰略機動預備力量,保持有龐大的戰略運輸能力,而且美軍在平時就形成了一套周密的動員計畫,落實到各公司、企業、單位和人頭,一旦需要就成建制徵召。
海灣戰爭時,美軍除動用了空軍90%以上的空運力量以外,還租用了30多家航空公司的近200架大型民航運輸機向海灣地區空運了38.5萬人,裝備、物資32萬噸,並徵用了170艘民用商船,共運送直升機、坦克、火炮等重型裝備和油料等大宗補給物資650萬噸。美國法律還規定,被徵召的商船和民用飛機一律實行有償徵用。如因徵用而造成損失則由國家負責賠償,被徵召人員還可自願轉入現役,享受軍人待遇。
軍事海運司令部是美國運輸司令部的海軍部分,為了幫助美軍實施作戰行動,在戰時與和平時期都能滿足行動的要求,它一直在向全球範圍內的美國部隊提供作戰裝備、車輛、油料、補給、彈藥,且平均每日能為美軍提供30艘船。在接到命令後,軍事海運司令部的船隻也可執行人道主義援助和救災任務。
在實施作戰行動時,美軍超過90%的裝備和補給都是依靠海運進行運輸的。美軍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行動開始時,軍事海運司令部的船隻共投送了接近1100萬平方英尺的作戰物資,這些物資可以裝滿從紐約開往洛杉磯的一列補給列車。軍事海運司令部的船隻還投送了超過150億加侖的燃油——這些燃油可以填滿一個長1英里和寬95英尺的湖泊。
與其他美國海軍艦隻不同,軍事海運司令部的人員是由民事人員組成的。在執行美國運輸司令部的命令時,軍事海運司令部在3個領域為所有用戶提供戰略海運服務,這三個領域是:油輪運輸、乾貨船運輸和戰略物資運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