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美國男女》作為一個變革時代的文學思潮,移民文學的路途還將坎坷漫長。但是,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朵朵奇異而清澈的長河浪花,毫無疑問地正在為中國文學的洪波巨浪提供著一股來自海外世界的湍水激流,其意義無遠弗屆。
作者簡介
陳晚(EmilyChen)留美女博士,三個孩子的母親,畢業於美國俄亥俄大學。現為自由撰稿人,“新浪親子”名博博主,海內外部落格點擊量累計近三千萬。曾在《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新快報》、《手機報》、《僑報》等中美大型華文報刊發表多篇文章。著有海外作家散文集《美國男女》、親職教育暢銷書《用創造力成就孩子的一生》和電子書《愛的女人書》。讀者評價她的文章“多得就像撒珍珠,嘻笑怒罵瀟灑又自如”。現在,她與丈夫和三個孩子生活在美國馬里蘭州港口城市巴爾的摩。多年來筆耕不輟,堅持用一份真性情記錄下三個孩子成長的點點滴滴,在與中國父母們交流育兒心得和親子關係等話題時,深受國內媽媽們的喜愛。
圖書目錄
美國男女
紐約的國際板爺
古稀老頭兒上門服務
節儉過日子的美國人
遭遇印度式雷人英語
誰說美國醫生不能拿紅包?
美國孩子看中國
令人哭笑不得的美國護士
美國雷鋒處處在
洋人打架
追夢人珍妮
堅決抵制美國同志的糖衣炮彈
兇巴巴的美國女警察
與狗為伴晚景淒涼的美國奶奶
上門查戶口的美國老人
留學就業
由朱海洋案件想到的女留學生們
刁難中國學生的美國女教授
我導師的故事
美國的中國老闆都是工作狂?
改行的美國華人女博士們
美國醫生找工記
月月進賬的美國“月光族”
美國華人文科生的樂與憂
美國學術圈也不乾淨
老王在美國行醫的故事
被美國人欺騙的跳槽經歷
加油,文學女中年!
年已不惑,是否還要出國?
婚戀家庭
嫁給洋人的中國妞們,苦樂誰知?
美國華人想出軌也難
在美國離婚是兩敗俱傷的虧本買賣
美國媳婦氣走了中國婆婆
大奶網戰二奶
恩恩怨怨姐弟戀
醋罈子的故事
徐娘變少女的秘方
我成了國際友人的替身
當傻子遇到騙子時
那些花兒們都成了全職媽媽
全職媽媽就是這樣煉出來的
美國華人全職太太們的生意經
申請美國救濟金紀實
子女教育
誰家孩子在流淚
美國孩子為何比中國孩子愛笑?
閒聊給美國老師送禮
孩子遇到鬼了?
美國某高中受到槍殺威脅後
美國老師如何管教自己的孩子?
為非洲童絕食30個小時
美國華人家長是怎么教育孩子的?
中國孩子到美國讀書很輕鬆嗎?
成績差的孩子一定得管教
美國學校的拼字比賽(SpellingBee)
美國女孩16歲的生日該怎么過?
遊子情思
華人在美國受歧視嗎?
不可忽視的美國華人憂鬱症
美國華人真有那么多的煩惱嗎?
海歸家庭憂心事
出國了,後悔了吧?
我們排隊去睡覺
天堂有淚
珍貴的筆記本
婆婆給我羅列的幾大“罪狀”
越洋電話
回國過年為啥這么難?
海外十幾年,彈指一揮間
夢想成真——出版後記
後記
作為一名理科生,我學過醫,搞過多年的科學研究,還做過海外新聞網站的編輯。雖然我從小喜歡擺弄文字,但出版一本和專業無關的書籍,於我而言,無異於天方夜譚般的夢幻。
在忙碌的美國生活之餘,能用母語排遣遊子思鄉時的心緒,對我來說,這是件莫大的幸運之事。在日積月累的自我傾訴過程中,我甘心承受著自我消耗時的寧靜,並享受著讀讀寫寫時的世外桃源。打開歲月的抽屜,讓心靈放飛於世,並將不同分貝的淺吟低唱攏進一頁一頁的鉛字中,這是一個讓我既緊張又興奮的經歷。
在我整理書稿的過程中,我仿佛又回到了那些逝去的歲月。每一個段落,每一句話,甚至是每一個字,都在提醒著我世上有一種叫做時不再來的惆悵。文字確實是個好東西,它不僅留下了我們陽光明媚時的生活與思考,也隱藏著欲說還休的掙扎和無可奈何的傷痛別離。
我真希望我的文字能夠百分之百地還原我的生活和心靈。讓我在這些書稿中能重新再品嘗一下我走過的歲月。但我知道,這是一個不可能實現的奢望。有些夢境,只能永遠在心中回味。有些苦澀。也只能一人獨嘗。不管文字是多么地慷慨與生動,對於無法陳述的往事。我只能選擇吝嗇。
在生活中,我自認為是個輕鬆隨意甚至還有點兒任性與詼諧之人。而我又不乏待人真誠的個性。我的這些性格,也許會在不知不覺中反映在我的文字里。因此,收錄於本書的文章,不管是什麼話題,應該是我隨意輕鬆時的自我表露。
旁觀美國男女,回首留學就業時的艱難,品嘗戀愛婚姻的五味雜陳,親歷為人父母時的幸福情感,真心傾訴遊子情懷,所有這些。都是我一點一滴旁觀或親歷時的真實記錄。這些文字仿佛讓我置身於色彩斑斕的迷宮中,我時而在興奮中尋找出口,時而又在迷茫中不知何去何從。也許這就是所謂的遊子心緒吧。
收錄於本書的文章,大多曾在海內外平面媒體發表過。其中的一些文章,曾經在網路引起過國內外讀者的熱烈討論。感謝《世界華人周刊》策劃出版這套海外作家散文集,並將我的文章收入其中。從此,我敝帚自珍的文字不再是流浪兒,這本書成了他們最終的家。因著這個緣故,我的出書夢終究不再是夢,好夢成真不再是一句空言。這不滅的夢想,終於把我的遊子生涯呈現在打開這本書的讀者面前。但願我們從此能結下長久的文字緣。
感謝我的親人和我的朋友們,感謝紐約華人作家陳九詩人為本書作序,感謝與我有過文字交流的所有編輯們,感謝我的網路讀者朋友們。不管說了多少遍,我還是要再謝謝你。
陳晚(水影兒)
2010年5月2日
於美國華盛頓巴爾的摩郊區家中
序言
當今世界,東西方的文化融合己成為21世紀的主旋律。縱觀全球,正是因為移民浪潮的歸去來兮,一個民族才得以迅速吐故納新,在交流與磨合中不斷強大。
中國人走向世界的道路尤為艱難而曲折,更伴有恥辱的血淚。追溯華語移民文學的歷史,以北美為例,最早有書面文字記載的是19世紀中葉的詩歌和民謠,代表作為張維屏的《金山篇》(1848—1852)和黃遵憲的《逐客篇》(1882—1885)。前者描述了早期華人美好的美國夢,後者表達的卻是美國夢在現實中的幻滅。到了20世紀初,人們認為庚子賠款中旅美小留學生容閎寫的《西學東漸記》為最早的華語留學生文學。再後來,出現關於海外華工的文字記錄是1905年由上海集成圖書公司出版,作者化名為溯石生的《苦生活》,被稱為是“旅美之人述旅美之事”。另一部晚清域外題材的小說《黃金世界》,1907年刊登在《小說林》雜誌上,描寫的是旅美女工的慘狀。再後來,便有吳研人的《劫與灰》,寫的是“賣豬仔”到國外又回到家鄉的慘痛經歷。以後人們在美國“天使島”的牢房牆上發現了許多用中文寫下的詩文,成為早期移民情感的直接抒發。
“五四”運動之後,雖然還沒有出現真正意義上的移民文學,但當時的國內文壇卻已有相關的域外題材的優秀作品問世,如詩人聞一多的《洗衣歌》,老舍先生的《二馬》,蔣夢麟的《西潮》以及郁迭夫的留日小說等等(20世紀40年代又有錢鍾書寫的《圍城》)。現代文學史上,第一次出現大規模的海外留學浪潮。當年留學歐洲的作家有:徐志摩、老舍、巴金、林徽因、蘇雪林、凌叔華、陳西瀅、戴望舒、許地山、錢鍾書等,他們不僅在海外有精彩創作,而且從歐洲帶回了寫實主義、浪漫主義和人道主叉。當年留美的作家則有:胡適、林語堂、粱實秋、冰心、曹禺、聞一多等。胡適從西方拿來的新文化,正感應著“五四”時代“民主”與“科學”的呼喚,他的哲學和文學思想整整影響了一個世紀。構成現代文學的另一批重要作家就是當年的留日學生,他們是魯迅、郭沫若、周作人、郁達夫等,海外生涯及創作時於他們的意義無疑是討論中國現代文學精神源頭的重要起點。
海外的華文文學創作,直到20世紀中葉才真正具有了自己的規模和聲音。以北美地區為代表,20世紀四五十年代不少從中國出來的留學生,學有專長卻家國如夢,筆力雄健且思慮沉重,當時由林太乙主編的《天風》雜誌上發表了不少留學生的作品,主題多徘徊在“去”和“留”的掙扎,可說是海外“留學生文學”的初試啼聲。
到了上世紀60年代,中國台灣掀起“出國潮”,湧出一批年輕而成熟的作家,於是有了以於梨華、白先勇、歐陽子等為代表的“紐約客系列”,其作品充分表現出留學生文學所具有的基本特質:在“無根”的精神痛苦中,在“接受與抗拒”的文化衝突中尋找自己的位置,同時在事業、國家、愛情、婚姻的漩渦中走到了移民文學的前沿,並創造了海外華語文學的第一個高峰。
與此同時,以舊金山“天使島詩文”為發軔而形成波瀾的“草根文學”也成為美華文學的重要一支。其特質就是表現幾代海外華人特別是底層的華人在美國的拼搏中所經歷的血淚悲歡,以黃運基為代表的“金山作家群”的創作,既與60年代勃興的台灣“留學生文學”浪潮中所描寫的中國知識分子漂流異域的那種“離根的鄉愁”有精神內涵上不同,也與後來80年代興起的新一代移民文學中“自我放逐”的文化挑戰迥然有異。
從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浪潮,海外“新移民文學”逐漸成長壯大,尤以北美文壇陣容最為強大,被譽為是“美華文學的第三次浪潮”。據統計,從1978年到2007年底,中國大陸各類出國留學人員總數迭121.17萬人,可謂百萬大軍乘桴于海,移植在異國他鄉。他們帶著自己紛繁各異的經歷和滄桑深厚的文化印痕撲入這全新的國度,其感覺之敏銳可謂紛紜複雜、跌宕起伏,或許是時代的變化,或許是|心智的成熟,比諸上一代作家,在洶湧而來的美國文化面前,他們顯得更敏感更熱情,同時又不失自我,更富思辯精神。他們減卻了漫長的痛苦蛻變過程,增進了先天的適應力與平衡感;他們濃縮了兩種文化的隔膜期與對抗期,在東方文明的堅守中瀟灑地融入了西方文明的健康因子;他們中很快就湧現出一批有實力、有創建的作家和寫作人。從他們的作品中,我們能聞到東西融合的氣息,也能觀覽到“地球人”的視野與感覺。
毫無疑問,經過近30年來的努力,新移民文學的創作在海外的華文文壇已經占據著愈來愈重要的地位。這是一群非常奇特的作家:職業各異,貧富不均,不為名利,只為靈魂。從雪山腳下的瑞士小鎮,到鬱金香盛開的荷蘭都城;從北國楓葉的加拿大,到墨西哥灣環抱的北美海岸,只要有華人打拚的地方就有漢字創造的文學!文學,真正是一種最奇特的生命。有靈魂的地方它就會發芽、生長、結果,而尤其是在酷烈的文化交戰的土壤,文學則更頑強地為歷史與現實留下一叢叢鮮活迷人的奇葩。
縱觀海外新移民文學的創作,先是有上世紀90年代的《曼哈頓的中國女人》、《北京人在紐約》為代表的草創發軔期。90年代初期,以查建英、蘇煒、閏真等為代表的“大陸留學生文學”為先聲,之後有嚴歌苓、張翎、虹影等的扛鼎之作誕生,海外新移民文學開始向縱深發展。到了21世紀初,無論是生活積累的廣度和深度,還是表現在文學精神的覺醒與升華,海外新移民文學開始具有自己成熟的個性並出現其代表性作家。
除了小說創作上的突出成就,海外的移民散文也收穫甚豐。可以說散文隨筆的創作在海外擁有著最廣泛的作者和讀者群。由於海外生活天地的寬闊和情感的自由,抒寫性靈的文字就尤其精彩紛呈,作家們不拘泥在鄉愁的懷戀和精神上的何去何從,而是在極其縱橫深入的領域表達自己獨特的中西文化的認知和探索。
這套《世界華人文庫》,首批推選的作家以北美文壇為聚焦點。書目包括:王鼎鈞、劉荒田、張宗子合著的《小品接龍》;陳瑞琳編著的《當代海外作家精品選讀》;少君的《人在旅途》;施雨的《歸去來兮》;宋曉亮的《心的驅動》;融融的《感恩情歌》;陳晚的《美國男女》;依娃的《我的鄉村》;冰清的《美味人生》;王威的《紐約手記》等,可說是海外移民生活多方位的呈現。
回首百年滄桑,縱看百年耕耘;百年孤獨,百年收穫。海外華文文學的歷史長河對外是在東西方文化的“交戰”、“交融”狀態中遞進成長,對內則繼承了“五四”新文化所開創的面向世界的精神源流。它的可貴,首先在於解放心靈,卸下了傳統意識形態的重負,因此能坦然面對外部世界,並冷靜地回首歷史。這些作家,不僅僅是要告別“鄉愁文學”的囹圄,更有對“個體生存方式”的深入探求。歷史造就了新的一代“乘桴于海”的中國人,就必然造就一代新的移民文學。
曾幾何時,中國白話文學的發展在歷經了一個世紀的滄桑巨變之後,隨著滾滾分流的炎黃子孫,呈現出色彩絢爛獨特的區域性創作特徵。神州本土文學的發展,在豐厚的人文文化積澱下和歷史反思的風暴里聚合成一股鄉土沉重、都市粗糲的文學主流,海峽對岸的文學創作,半個世紀來由於社會的急劇變遷,文壇上常常是曇花一現、思潮迭換,物質的迅速豐富使作家的筆端無法沉重,而時空的局限又不能真正探索民族的精神苦難。當我們再把目光移向“東方之珠”時,又會發現香港的文壇則是大都市的情調配合著商業運作的快餐腳步。歷史的發展真是奇妙,正當神州文壇苦求突破、港台文學茫然無歸的時候,人們卻突然發現:執華文母語寫作的移民作家競悄然遍布了世界各地,而且展現出一派“風景這邊獨好”的盎然生機。
作為一個變革時代的文學思潮,移民文學的路途還將坎坷漫長。但是,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朵朵奇異而清澈的長河浪花,毫無疑問地正在為中國文學的洪波巨浪提供著一股來自海外世界的湍水激流,其意義無遠弗屆。 2010年7月10日於美國休斯教
名人推薦
陳晚的書頗像結繩,只不過她記錄的不僅是事,更是這些年來她對生活對人們的真情實感,打上個結,又放回沉醉的心窩。讀她的文字,你幾乎沒有讀的感覺,而在傾聽一個人向你敘說,她就站在你的身邊,你可以感覺到她的氣息和表情。
——陳 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