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軍事力量Ⅰ
兩次世界大戰都沒有波及美國本土,加上戰爭期間大量的軍火貿易,美國的經濟和軍事實力因戰爭的刺激而急劇膨脹、軍隊規模躍居世界首位。二戰結束時,美國陸軍有89個師,600多萬人;海軍有各型艦船10759艘,總噸位1382萬噸,總兵力為385萬,其中海軍陸戰隊50萬人;同時,在1947年9月18日,正式成立了空軍部,標誌著與陸、海軍並列的又一個新軍種--空軍成立。
二戰結束以後,由於美國的經濟和軍事實力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它放棄了堅持了一個多世紀的孤立主義政策,一方面帶頭髮動了以"遏制"共產主義為目標的"冷戰",與蘇聯進行對抗;另一方面又扮演"世界警察"的角色,破壞和鎮壓世界各地的民族獨立和解放運動。在此期間,美國一直保持著一支規模龐大的軍隊。為了維持如此龐大的部隊兵員,美國曾一度施行"選徵兵役制",但由於在越戰期間美國人民的強烈反對,被迫改為"全志願兵役制"。在此期間,美國為了自己的全球霸權利益,大量向海外駐軍,建立軍事基地,並在1980年專門成立了快速部署部隊司令部,統領20萬現役部隊。
冷戰結束以後,美國最強大的對手蘇聯不復存在,美國認為戰爭的威脅主要來源於第三世界國家,來源於一些熱點地區的局部衝突。因此,美國開始對其軍事戰略、作戰思想、部隊編制、指揮體制、武器裝備的發展政策做出了一些調整!
比如在預備役人員的動員等問題進行全面調整。其主要指導思想是使部隊由體能型向智慧型型轉變,加強部隊的信息化建設和數位化建設。
然而,面對和平與發展這一不可逆轉的世界潮流,美國將何去何從呢?美國今天究竟有多少軍隊?美國軍隊是如何部署的?美國軍隊的裝備如何?美國養這么強大的軍隊的目的是什麼?美國人想打什麼樣的仗?美國人一定能打贏下一場戰爭?
這一系列問題就擺在我們面前。
美國軍事力量Ⅱ
一、冷戰後美國的軍事戰略走向
二戰後的冷戰格局以蘇聯的解體而告終,美國幾十年來一直遵循的以蘇聯為對手的軍事戰略隨之失去了其生命力,以軍備競賽為主要內容的強大的軍事力量因對手的消失而顯得過於龐大,美國向何處去,美國的軍隊向何處發展,成為關係國際和平與安全的焦點問題。
表面上看,美國成為冷戰的勝利者,但美國在與蘇聯進行的全球範圍內的霸權爭奪過程中,已經是傷痕累累。美國在冷戰期間幾度陷入戰爭泥潭,軍備競賽中軍費開支巨大,這些已經嚴重影響了美國經濟的發展,美國國內財政赤字居高不下,使美國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相對下降。同時,日本和西歐在冷戰中經濟得到了迅猛發展,與美國爭奪地區性主導權的反控制鬥爭日趨嚴重。針對這一國內和國際環境,美國確定了自己在冷戰後時代的新戰略。
★★★地區防務戰略的提出
冷戰結束後,美國面臨的軍事威脅主要來自一些影響美國經濟、政治利益的局部戰爭和地區性衝突。1992年2月,美國國防部長切尼向美國國會提交的《1993財政年度國防報告》提出了"地區防務戰略",該戰略要求確保美蘇冷戰結束後美國享有的安全環境。全球範圍彈道飛彈的擴散及投擲核武器能力的發展,要求美國必須在遏制核衝突的時機和規模上作出各種選擇,能在最低水平上恢復威懾態勢。同時,布希政府主張放棄里根政府所追求的全面而完善的戰略防禦體系,主張加固飛彈發射井和地下指揮中心等硬目標,提供點狀防禦,重點對付"意外發生"和"不負責任的國家"對美國及其盟國進行的飛彈襲擊。
同時,美國認為保持其前沿存在是保證美國有一個可靠的安全環境的重要環節。因此,保持在世界各地與美國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地區的軍事存在成為美國地區防務戰略的重要內容。所以,冷戰結束後,儘管美國從世界形勢和國內發展的需要出發,從海外撤回了大量的軍隊,但其仍然採取了有選擇的海外軍事存在的策略,意在為實現其稱霸全球的夢想奠定基礎。另外,布希政府認為,地區防務的側重點是通過前沿抵近部署和快速增援能力,迅速進入衝突區域,並控制衝突升級。在今後一段時期內,美國在海外只保持小規模的駐軍,主要靠美國本土部隊的快速反應能力來解決危急美國利益的一些地區衝突。
★★★靈活與選擇參與戰略的提出
冷戰結束以後,美國認為自己的安全環境發生了以下9個變化:(1)國際安全形勢由可以預測變成難以捉摸。(2)美國面臨的安全威脅由單元向多元轉化。(3)影響美國利益的主要威脅由蘇聯的"共產主義擴張威脅"轉變為"民主制度和市場經濟改革失敗"的威脅。(4)美國儘管在西方盟國中仍然是軍事最強國,但其綜合國力的絕對優勢已經不復存在。(5)美國與盟國關係由固定的同盟關係轉變為適應新形勢而不斷變化的同盟關係。(6)核武器可能被某些恐怖分子使用。(7)發生世界大戰的可能性越來越小,局部戰爭將成為世界未來很長時期內戰爭的主要形式。(8)對美國構成的現實威脅由原蘇聯的軍事力量轉變為一些與美國意識形態不相同的地區性強國。(9)影響美國安全的地區由以歐洲為中心轉變為地區的多樣性。
正是出於上述考慮,1993年柯林頓入主白宮後,提出了"參與和擴展"國家安全戰略,1994年5月,柯林頓正式向白宮提交了《國家參與與擴展安全戰略》,從而奠定了美國冷戰後國家安全戰略的基石。這一戰略的實質是保持美國的繁榮及其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維護其在世界事務中的霸主地位,擴大美國在世界的勢力範圍,維護美國軍事強國和唯一超級大國的地位。
力圖建立以美國為主導的世界"新秩序"。因此,這一戰略一出台就遭到了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和美國國會的強烈反對。
將提交了《美國國家軍事戰略報告》,發展了柯林頓的預防為主。
積極參與的防務思想。強調利用多方面的措施來塑造有利於美國的國際安全環境,主張不僅要對付近期的現實威脅,還需要作好對付較遠的不確定的重大威脅的準備,並突出以"打贏兩場幾乎同時發生的大規模地區戰爭"為重點,併兼顧其它的危機和衝突。這就是美國的塑造、反應和準備戰略。
該戰略強調採用多種手段按照有利於美國的方式,創造一種有利於美國的國際安全的環境。這些塑造手段包括:以軍控增進他國軍事的透明度,限制別國的軍備水平;制止大規模毀傷性武器的擴散和使用,制止其部件和投射系統的轉讓;在海外重點地區駐紮和部署美國部隊,與盟友國家進行防務合作和聯合演習,以顯示美國的海外軍事存在,促進地區穩定;在和平地區進行威脅,打消敵手的敵對企圖,包括重審對盟友的安全承諾。
所謂反應,就是針對直接影響美國利益的各種突發事件或地區性戰爭作出反應,包括採取威懾行動或運用實戰手段。為此,美軍必須作到三點:一是能在兩個戰區連續而迅速地挫敗敵人的首次進攻。二是能挫敗使用或威脅使用核、生物、化學武器或其他不對稱手段對己方進行進攻之敵。三是能夠由全球參與態勢轉入戰區大規模戰爭作戰態勢。所謂準備,就是主張美國不僅要看到現實的威脅,而且要關注未來長遠的安全。要準備對付"看來不可能,卻會對美國安全造成極為不利破壞後果的威脅"。
二、美國的現有兵力和部署
美國的武裝力量由現役部隊、預備役部隊和軍內工作的文職人員組成。截至到1997年12月30日,美國現役部隊總兵力為144.76萬人。截至1997年6月30日,美國預備役部隊共有148.6萬人。各種文職人員計77.94萬人。
衛隊組成,是美國武裝力量的骨幹和戰爭初期的基本武裝力量。
美國的陸軍編有3個集團軍司令部、4個軍部。其主要作戰部隊編成10個師、4個獨立旅及裝甲騎兵團,1個特種兵司令部和5個特種兵作戰大隊。總計49.5萬人。10個現役師中有2個裝甲師、4個機械化步兵師、2個輕步兵師、1個空降師和1個空中突擊師。主戰坦克7836輛、裝甲步兵戰車6720輛、裝甲人員輸送車18200輛、名種火炮8160門、反坦克飛彈發射裝置33357具、防空飛彈發射架2228部、飛機約300架、直升機5331架(武裝直升機1476架)。
美國空軍編有14個航空隊、47個聯隊(11個戰略轟炸機聯隊、11個運輸機聯隊、25個戰鬥機聯隊)、128箇中隊(26個轟炸機中隊、33個運輸機中隊、69個戰鬥機中隊)。共有飛機6394架,其中作戰飛機3267架,運輸機1158架。洲際飛彈580枚。
美國海軍編有5個艦隊,即第2艦隊(大西洋)、第3艦隊(太平洋)、第5艦隊(印度洋、波斯灣和紅海)、第6艦隊(地中海)和第7艦隊(西太平洋),總計39.95萬人。編有航母戰鬥群11個,艦載機聯隊10個,潛艇95艘,主要水面作戰艦艇143艘(含航母11艘、飛彈巡洋艦31艘、飛彈驅逐艦52艘、飛彈護衛艦49艘),飛機2966架(作戰飛機1728架),直升機1509架(武裝直升機487架)。
海軍陸戰隊按行政編組為3個陸戰師、3個陸戰航空聯隊和3個勤務支援大隊,總計17.49萬人。
裝備主戰坦克403輛。輕型裝甲車1966輛、牽引炮789門、反坦克飛彈發射裝置3320具、作戰飛機475架、武裝直升機156架。
★★★美國的預備役部隊
美國的預備役部隊是美國武裝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冷戰結束以後,美國大幅度地削減了現役人員的數量,改前沿部署為前沿存在,總兵力由210多萬削減為140多萬。其目的在於減輕國家沉重的軍費負擔。但是,出於維護世界霸權和打贏兩場地區規模的局部戰爭的需要,美國在適當減少預備人員的前提下,加強了預備役部隊的質量建設。按照美國的構想,一旦將來發生戰爭,現役人員只要能夠保證在戰爭初期取得主動權,那么戰爭的最後勝利同預備役部隊的戰鬥力和素質息息相關。
美國陸軍預備役部隊共有87.16萬人,坦克約3000輛。其中陸軍精選國民警衛隊預備役人員有36.8萬人,編為8個師(1個裝甲師、2個機械化步兵師、4個步兵師和1個輕步兵師)、21個旅、團和歷個野戰炮兵旅。陸軍後備部隊現有精選預備役人員21.19萬人,編為7個訓練師和5個演習師。
海軍預備役人員有23.89萬人,其中精選預備役人員9.6萬人,編有1個艦載機聯隊、2個巡邏機聯隊、1個直升機聯隊、1個戰術支援聯隊,裝備艦艇23艘、飛機223架。
★★★美國部隊中的文職人員
美國的文職人員除了在國防部供職的高級文官外,絕大多數是在美軍各級機關、部隊中從事行政管理、科學研究、技術操作和勤務保障方面的工作人員。美軍大量雇用文職人員,可使部隊在不增加軍人編制員額的情況下,廣泛吸收社會上的人才和勞動力為軍隊服務。截至1997年6月30日,美國共有直接文職雇員73.93萬人,其中陸軍23.12萬人、海軍20.94萬人、空軍17.68萬人、國防部各直屬局12.19萬人,雇用間接文職人員4.02萬人。
★★★美國在全球的兵力部署
美國兵力部署的基本原則是"少兵在前,多兵機動"。冷戰時代,美國的海外駐軍數量相當可觀,目的就是準備和前蘇聯打一場全球範圍內的大戰,與之爭奪勢力範圍。冷戰後時代,美國改"前沿部署"為"前沿存在",儘管其在海外駐軍數量有較大的減少,但美國是不可能徹底從海外撤軍的。根本原因有兩個,一是美國沒有放棄稱霸世界的野心;二是美國對"邊界"的理解不是傳統地理意義上的邊界,而是以利益範圍劃分的邊界。由於美國是全球性的經濟大國,其利益可以說是無處不在,因此擴大自己在海外的軍事影響的目的就是要維護美國在全球範圍內的經濟利益。下面我們用圖表的形勢描述一下美國有海外駐軍的情況。
三、21世紀美國作戰部隊構想
★★★美軍21世紀任務與作用的爭論
近幾年來,美國國內對21世紀美國武裝力量的建設問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主要分歧是冷戰結束後美軍的作用和任務。
基本上有兩種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美國的冷戰政策和戰略賴以存在的相對清晰的基礎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混亂和爭論以及對現實的否認。有人甚至呼籲美軍全部撤回到美國本土上,集中解決國內問題,全面削減外交和軍費預算,將之用於國內項目並減少徵稅。基於這種觀點作出的判斷是:美國的安全沒任何現實的威脅,與其他國家相比,美國的軍事力量和軍費支出都是龐大的,世界總的和平與安全沒有任何現實的危險。同時,持這種觀點的人也指出,即使將來發生了武裝衝突,也可以通過地區大國或聯合國解決。美國應站到一邊,避免單方面干預。
第二種觀點認為,美國沒有力量廣泛參與,近幾年美國參加的以人道主義建立並維持和平為目的國外派兵有"使命悄然升級"的極大危險,即軍事升級,陷入類似越南戰爭那樣的可怕的困境。為避免這類錯誤,持這種觀點的人堅持美國或盟國受到直接攻擊才允許使用美國的武裝力量。
同時,一部分從現實的角度考慮,他們認為,由於其經濟發展的緩慢和在世界中力量的相對下降,將來的國防預算,至多也只能維持現在的水平。眾所周知,這種軍費水平並不足以打贏美國所謂的兩場大規模的地區戰爭。同時打贏兩場局部戰爭的方針未免有些過於呆板。因此,美國軍方普遍認為,不管是美國目前的經濟狀況,還是過度狹隘的視野,都需要美國調整其部隊結構。美國參議員邁克·凱恩在美國《戰略評論》1996年秋季號上撰文,對美國軍隊的未來結構及作用作了較為科學的分析,他認為:未來衝突的性質要求陸、海、空各軍種結構都具有足夠的靈活性,以便能夠很快適應形勢的需要。美國戰鬥部隊必須能夠迅速有效地對任何潛在的挑戰作出反應,並且應該能夠與盟軍互為補充、聯合行動。這樣,就能夠在將來以最小的花費建設最強大的軍事力量。
這要求美國必須優先發展軍隊的靈活反應能力,並不總是要依靠人員部署來保持適當的危機反應,可以通過利用各種偵察設備、蒐集目標數據、有選擇地與盟國共享情報或幫助盟國制定軍事計畫等手段,達成有效危機反應的目的。
同時強調美國應該恰當、正確地運用各種獨特能力,不動用軍隊,就能夠有效地對付衝突。這就決定了美國未來軍隊建設的基本框架。
美國軍事力量Ⅲ
(1)、前沿存在與盟軍
邁克·凱思認為,保持前沿存在及與盟軍共同承擔使命的做法,正潛移默化地影響著美國軍隊結構建設的方方面面,在規劃未來軍隊建設時對此應予以充分考慮。
預算條件將繼續影響美國軍隊能否大量保持海外軍事存在的程度。國內外的各種壓力已經迫使美國將26.5萬人從歐洲撤回本土,並從菲律賓撤出全部軍隊。不僅如此,日本人要求減少美在沖繩駐軍的呼聲越來越高,這可能促使美國重新考慮在遠地區10萬駐軍的前途問題。
減少美國在海外駐軍的呼聲並不僅來自於駐在國人民,而且也來自本國人民。因為規模小、裝備精良且訓練有素的軍隊與規模較大、能力較差的軍隊相比不相上下,甚至更有戰鬥力。美國的盟國將繼續在軍事上依賴美國,因為它們在不斷地削減自己的國防預算。
美國應重新考慮當前的海外部署承諾。但首要條件是要弄清兩個問題:第一,威脅是什麼?第二,為了懾止威脅,採取何種類型的前沿存在?
在冷戰期間,美國隨時都有可能同華約組織的大量常規部隊大動干戈。但今天,潛在的對手只擁有規模小得多的常規部隊。許多情況下,在衝突初期,應該依賴我們的盟友提供大量的地面部隊。而美國只需要出動一些戰術或戰略內容的空軍、海軍及指揮、控制、通信、計算機和情報(C4I)等方面的支援力量。
為了採取這種責任分擔的行動方式,美國必須發展和部署那些與盟軍相適應的各種系統,並著重提高軍隊的戰術通用性,以保障彼此有效地合作和順利完成作戰任務。這樣便能夠最有效地運用美國的軍事力量,並且使美國能夠著重作好遠征部隊、海軍、空軍、情報部隊的以及其它各軍兵種的戰備工作。
(2)、發展先進技術
技術的迅速進步促使美軍不斷地對其部隊進行現代化建設。防務費用降低帶來的一個最嚴重的問題是部隊現代化建設資金不足。
技術革新為建設規模、戰鬥力和部署能力更強的部隊提供了潛在的基礎。部隊的部署能力增強,對於要遠離本土作戰的美軍來講,具有特別的意義,因為明天的戰爭有可能在世界的任何地方發生。
任何軍事部署都要具有不同程度的冒險性。然而,要讓大量美國人冒著生命危險,向衝突地區實施軍事部署,很難得到美國人民的支持。為了進一步減少可能的傷亡,邁克·凱恩認為美國軍隊應該研製、發展和部署那些能減少美國軍人在戰場上暴露的武器系統。例如無人駕駛飛行器、遙控武器平台和高度自動化的武器系統等。
關於軍事革命已有頗多議論。所謂軍事革命,意味著由於軍事技術和軍事理論的進步,未來的勝利將掌握在那些將技術進步最有效地套用於改革戰術和最佳化組織體制的國家手中。當然,並不是每一種技術方面的新飛躍都能夠轉化為有效的或可供利用的軍事能力。在當前的財政條件下,美國只能投資研製那些最具發展前途的技術,即那些能夠最大限度提高部隊質量的技術和武器系統,以彌補規模較小軍隊在數量上的不足。
技術進步不是解決所有問題的唯一手段,美國不能因只滿足於技術的研製、發展、測試和鑑定工作而忽視武器的生產和軍隊的訓練。必須將先進的精良軍事技術同部隊相結合,然後再在實戰訓練中進行檢驗。
正是出於上述考慮,邁克·凱思對美國未來軍隊的結構及每一部分的功能做了說明:
A、海軍部隊
海軍是前沿存在、危機反應及力量投送能力的核心力量。
他們是被派遣遂行危機反應行動的首選部隊,也是在任何地區性衝突的初始階段投入使用的首選部隊,大部分兵力的投送能力將由艦基空中力量提供,同時越來越依重於巡航飛彈及其它遠程攻擊武器系統的支援。
在未來的任何一種部隊結構中,海軍陸戰隊遠征部隊都將起重要作用。這支部隊具有很強的靈活反應能力、並且使用起來也比較靈活,因而適合被派遣到任何熱點地區執行任務。
潛艇部隊將繼續發揮重要作用。但是,必須重新審查現有計畫中攻擊潛艇部隊的數量和混合編組問題,以確保該部隊符合冷戰後時代戰爭的需要。由於當前威脅性質的改變,使得改變原來的潛艇部隊建設計畫有了可能,這樣就能用一支裝備有全新級別的、隱型高技術潛艇的部隊來取代目前使用攻擊潛艇的部隊。
B、空軍部隊
空軍是未來任何一種軍隊結構都不可缺少的重要部隊,空軍不僅能夠快速部署,而且能夠給敵人一毀滅性的打擊。我們的戰術飛機必須具備向敵方目標投擲精確武器的能力。鑒於飛機的造價看漲,將來的戰術飛機還必須是多功能的武器平台,並能最大限度地提供火力。各種遠距離精確制導武器,如巡航飛彈等將日益成為可供選擇的武器。因為它們既能攻擊敵方目標,又能避免毀傷飛行員和價值昂貴的武器平台。
美國正在積極發展遙控和無人駕駛飛行器。兩者均屬廉價高效裝備,不僅可用於蒐集情報,還可用於投射彈藥。無人駕駛系統能夠在飛行過程中靈活地改變、取消並重新設定目標及其先後順序,比有人駕駛飛機的花費和人員傷亡都要少。
必須立即採取行動,解決戰略轟炸機和戰術轟炸機的問題,也是美國空軍建設的重中之重。如何在現有的經費條件下,保持有效的攻擊能力成為美國空軍評估戰略和戰術轟炸機和常規作戰效能時的重要參數,目前美國空軍正在謹慎地權衡資金投入與能力產出之間的關係問題。
C、地面部隊
伴隨著海外基地在不斷削減,美軍正在重新考慮對地面部隊需要問題,一便將來我們就該更多地依靠盟國的力量去執行地面戰鬥任務。保留下來的地面部隊也必須隨時能夠向海外部署,對美國實現全球參與戰略也是極其重要的。因此,調整重型部隊和輕型部隊之間的比例成為美國地面部隊建設的重要內容。
另外,美軍正在重新規劃現役部隊和預備役部隊的結構,以確保它們能夠真正進行快速部署,從而削減那些不經過長時間動員就不能投送到戰區作戰的部隊或裝備。
同時,美國強調地面部隊的裝備必須合理、精良,以確保優於對手的進攻和防禦能力。特別是要提高夜戰能力、坦克和重型火炮的生存能力、反坦克防禦能力、對生化武器的探測防護以及在生化環境中的生存能力。
D、特種作戰部隊
美軍認為必須繼續保持各種特種軍事行動的能力。特種作戰部隊使決策者們能夠在未踏入戰爭之門之前解決危機,從而拓寬了決策者們的選擇餘地。在大規模衝突中,特種作戰部隊還能夠用戰鬥力的倍增器來支援常規部隊。
這些部隊必須能夠通過隱蔽、迅速、準確的作戰手段對各類衝突中的特殊突發事件作出反應。其特殊使命包括種種偵察,直接在敵國或敵占區領土上採取行動,為配合情報蒐集行動而進行的各種非常規作戰及其秘密行動等。另外還有反恐怖主義行動、心理戰和戰區搜尋與救援行動等。
E、戰略運輸力量
近幾年來,美國軍隊建設中的一個重點是致力於不斷提高向海外運送人員和裝備的能力,以彌補由於前沿部署部隊的衝突升級而產生的能力不足,在美軍可能會被要求向全球任何地區部署的今日世界上,戰略運輸能力變得越來越重要。但是,這一領域卻一直是美國軍事能力的最大限制因素之一。
F、國民警衛隊和預備隊
預備隊和國民警衛隊是美國未來武裝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美軍認為,其預備隊和國民警衛隊應做到,經過短期訓練即可部署,並為快速力量投送行動提供支持。國民警衛隊預備隊中的戰鬥部隊若不能在短期進行動員,就無法在解決衝突的行動中起到決定性作用。如果採取嚴格的措施,使其警衛隊和預備隊事先只需進行很少訓練就能迅速掌握相應的技術和戰術,那么就可以把對現役部隊的依賴減少到最低程度。因為即使現役部隊也有危機時刻本作好快速反應準備的時候。
以及派出計算機和信息專家等。這方面的技能通過周末訓練就能掌握。
G、其它部隊的作戰能力
除了上述幾種部隊以外,美軍也強調了另外一些重要部隊的能力,包括耗資巨大的戰區和國土的飛彈防禦系統、高效的反滲透探測能力、安全可靠的核威懾部隊、以及技術卓越的空基系統等。要具備所有這些重要能力,就需要投入大量資金進行現代化建設。對付未來各種威脅的能力並不依賴於隱形潛艇或更多的遠程轟炸機。相反,應該著重提高那些能夠最有效對付未來可能發生衝突的各種能力,如建設足夠的海運和空運能力;加強兩棲作戰能力;發展新一代作戰飛機;建設易於部署的輕型地面部隊;改進型指揮控制與通信系統。在高技術領域進行有選擇的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