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區位
羌博園位於陝西省寧強縣縣城西郊東山觀,位置優越,交通便利,距京昆高速公路出口500米,距西城高鐵出口2公里。
景區建設
羌族文化博覽園景區建設。該項目自2008年底啟動,建設項目規劃占地1000畝,總建築面積擬為25000平方米,文化廣場及室外展示中心約10000平方米。羌博園主體建築羌族文化博物館項目於2010年3月9日開工建設,建築面積共5033.78平方米,包括展覽樓、報告廳、行政管理中心、羌碉等單體建築及配套設施。截止2012年底,羌博園一期公共設施工程已全面完工,累計完成投資9500萬元。後期建設主要包括民族文化教研中心、民族村、羌族風情街及行政管理接待中心、羌族民俗廣場等36個子項目。
人文價值
羌博園是羌文化博物園是寧強縣建設“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的重要方面,它以羌族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為載體,乃集旅遊要素齊全、功能完備、歷史文化底蘊厚重、民族特色濃郁的“大觀園”,其意義在於弘揚和傳承了羌文化。
歷史背景
寧強縣是羌族故地(有氐羌歷史可考),據寧強縣誌記載,羌民族在本縣活動歷史悠久,千百年來,歷經滄桑,而今羌民俗痕跡還依稀可尋。據有關文獻記載,寧強古稱“羌州”,至今寧強縣城仍有最繁榮的主幹道“羌州路”連線陝西和四川。而寧強也習慣於被稱為“寧羌”,系衛、州舊稱,古屬梁州,縣境東周以前為氐羌所據。秦漢為葭萌縣地,唐初在陽平關設三泉縣,宋乾德三年三泉縣直屬京師,開創中國歷史上中央直轄縣之先河。1935年紅軍建立川陝革命根據地時,分別建立寧羌、陽平關兩個縣級蘇維埃政權。1942年,於佑任先生提出“安寧強固”後改名寧強。在寧強的漢源、巴山、毛壩河等鎮至今還能尋找到羌氐民俗的遺存。
2006年以來,寧強縣開展了搶救保護羌文化的工作,徵集200多件實物設立了羌文化展覽。2008年10月,寧強縣被文化部列為羌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之一。羌博園則是本次保護人文遺產方面的重點文化產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