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鍋底[中藥]

羅鍋底[中藥]
羅鍋底[中藥]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羅鍋底,中藥名。為葫蘆科植物中華雪膽Hemsleya chinensis Cogn.ex Forb.et Hemsl.、曲蓮Hernsleya amabilis Diels和大籽雪膽Hemsreya macrosperma C.Y.Wu ex C.Y.Wu.ex C.L.Chen的塊莖。中華雪膽分布於江西、湖北、四川等地;曲蓮分布於雲南等地;大籽雪膽分布於雲南等地。具有清熱解毒,利濕消腫,止痛止血的功效。主治咽喉腫痛,牙痛,目赤腫痛,胃痛,菌痢,腸炎,肝炎,尿路感染,前列腺炎,痔瘡,子宮頸炎,癰腫疔瘡,外傷出血。

別名

金盆、金龜蓮、金銀盆、土馬兜鈴、小金瓜、野黃瓜、金吊嫩黃瓜、金茨菇、土瓜內消、苦金盆、金腰蓮金盆、苦丁板、盤蓮。

入藥部位

塊莖。

性味

味苦,性寒。

歸經

歸心、胃、大腸經。

功效

清熱解毒,利濕消腫,止痛止血。

主治

咽喉腫痛,牙痛,目赤腫痛,胃痛,菌痢,腸炎,肝炎,尿路感染,前列腺炎,痔瘡,子宮頸炎,癰腫疔瘡,外傷出血。

相關配伍

1.治胃、十二指腸潰瘍,胃痛:雪膽研粉,每次0.6-1.2g,沖服;或6-9g,水煎服。(《全國中草藥彙編》)

2.治發痧,肚痛,吐瀉等症:白味蓮研末1-1.5g,開水吞服。(《貴州草藥》)

3.治紅痢:白味蓮10g,煎水服。(《貴州草藥》)

4.治蒙溝收(白痢):酒桑包確(蛇蓮),窩俄餓(地榆),嘎龔姜薄妥(刺梨根)。水煎內服。(《苗族藥物集》)

5.治風火牙痛,咽喉痛:苦金盆1g。含咽,每日2次。(《草木便方今釋》)

6.治無名腫毒:酒桑包確(蛇蓮)鮮品搗爛敷患處。(《苗族藥物集》)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9g;研末,0.5-1g。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調敷。

使用注意

脾胃虛寒者慎服。

炮製

採集加工

栽種3年以上,秋末地上部分枯萎後或早春萌芽前採收,切片曬乾。

炮製方法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淨,潤透,切厚片,乾燥。

形態特徵

中華雪膽,又名雪膽《中國植物志》。多年生攀緣草本。莖和小枝纖細,疏被短柔毛,老枝近平滑無毛,通常近莖節處被毛較密。卷鬚線形,疏被短柔毛,先端2歧。趾狀複葉由5-9小葉組成,多數為7小葉,複葉柄長4-8cm;小葉卵狀披針形至寬披針形,膜質,被柔毛,上面深綠色,背面灰綠色,先端漸尖,基部漸狹成柄,邊緣圓鋸齒狀,沿中脈,側脈及葉緣被小刺毛,中央小葉長5-12cm,寬2-2.5cm,兩側較小,外側的略歪斜。雌雄異株;雄花疏散聚傘總狀花序或圓錐花序,花序軸及小枝線形,曲折,被短柔毛,長5-12cm,花梗髮狀,長6-10mm,花萼裂片5,反折;花冠橙紅色,由於花瓣反折圍住花萼成燈光狀,裂片長圓形,內部被白色長柔毛;雄蕊5,花絲短,花卵形;雌花,稀總狀花序,花梗纖細,花冠花萼同雄花,但花較大,子房筒狀,被短毛,但果時近無毛;花柱3,柱頭2裂。果實長圓狀橢圓形,單生,長3-7cm,徑約2cm,基部漸狹,果柄略彎曲,長8-10mm,上具縱棱9-10條,先端近平截。種子黑褐色,近圓形,長1.1-1.2cm,寬1cm,周生狹的木栓質翅,邊緣微皺,下部近平截,兩面邊緣密生小瘤突。花期7-9月,果期9-11月。

曲蓮,又名小蛇蓮《中國高等植物圖鑑》,可愛雪膽、白味蓮、蛇蓮《中藥大辭典》。本種與中華雪膽的區別為:小葉5-9片,多為7片。花開放後,花冠裂片具乳突。果實近球形,直徑1-1.5cm,基部鈍圓,果柄絲狀,直,長4-5mm,花柱宿存,不明顯。花期6-10月,果期7-11月。

大籽雪膽:本種與上兩種的區別為:花萼裂片向後反折;花冠橙紅色,盤狀,裂片5,基部兩側具紫色斑;雌花,花冠通常盤狀,子房橢圓形或近球形;花柱3,柱頭2裂。果實卵圓形或寬卵形,徑3.5-4cm,上有10條縱棱,基部鈍圓,果柄直。種子卵圓形,暗棕色,具不規則皺褶,背面較平。花期7-9月,果期9-11月。

生長環境

中華雪膽:生於海拔1200-2100m的雜木林下或林緣溝邊。分布於江西、湖北、四川等地。

曲蓮:生於海拔1800-2400m的雜木林下或灌叢中。分布於雲南等地。

大籽雪膽:生於海拔1800-2900m的疏林下或灌叢中。分布於雲南等地。

鑑別

藥材性狀

藥材多切成塊片出售;塊片呈不規則形或類圓形,稍捲曲,直徑3-10cm,厚4-8mm,表面棕褐色或灰褐色,有的有凹陷的莖基痕,切面淡黃色或灰白色,質堅實,粉性。氣微,味極苦。

以切面色淡黃、質堅實、粉質多、味極苦者為佳。

飲片性狀

為類圓形厚片,邊緣稍捲曲。表面淡黃色或黃白色。周邊棕黃色或棕褐色。質堅實。味極苦。

現代研究

1.治療慢性化膿性上頜竇炎

2.治療慢性氣管炎

3.治療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

4.治療菌痢與腸炎

5.治療子宮頸炎

6.止痛

相關論述

《草木便方》:“苦,寒。”

《四川中藥志》1960年版:“無毒。入胃、大腸二經。”

《貴州草藥》:“性涼,味苦。”

《雲南中草藥》:“有毒。”

《苗族藥物集》:“性冷,味苦。入熱經。”

《草木便方》:“主祛風,治火眼熱毒,痔,腸胃熱結氣痛。”

《分類草藥性》:“治咽喉痛,風寒火牙,塗惡瘡。”

《四川中藥志》1960年版:“清熱解毒,消腫去火。治虛火牙痛,外塗瘡毒。”

《中國藥用植物志》:“民間用作祛瘧劑。”

《貴州草藥》:“利濕,鎮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