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針鎮

羅針鎮

羅針鎮地處撫州市臨川區西北部,鎮域面積46平方公里,距省會南昌80公里,距撫州城區20公里,全鎮下轄18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165個村民小組,104個自然村,總人口50383人(全系漢族江右民系),總戶數12419戶,其中農業人口48073人,城鎮居民2310人;共有耕地面積32034畝,每年在南昌、上海、九江等大中城市從事建築業的人數達12000人,占總勞動人數的85%,農民收入80%來自建築業,素有“建築之鄉”的譽稱。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1958年屬唱凱公社,1960年析置羅針公社,1984年改鄉,1994年建鎮。1997年,面積46平方千米,人口5.9萬,轄何粟、新徐、長湖、丁湖、江園、滸溪、顧家、鵬坊、新郭、老郭、許渡、湖西、櫟坪、張家、胡家、河湖、城前、羅針18個行政村。

行政區劃

羅針鎮位於臨川區西北部,撫河中游東岸,處贛撫河谷平原水網地帶,撫河自東南入境。面積45.6k㎡,人口59470人。轄羅針街居委會,羅針、何粟、張家、新徐、長湖、丁湖、江園、滸溪、顧家、新郭、老郭、櫟坪、鵬坊、湖西、河湖、胡家、城前、許渡等18個行政村,165個村民小組。鎮政府駐羅針街,距市區20千米。京福高速公路穿境而過。

經濟發展

羅針鎮 羅針鎮

羅針鎮耕地面積32034畝, 水面積3000畝,企業10家,已形成規模的工業企業━江西華鑫橡膠有限公司,年產值1200萬元,利稅120萬元;私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320戶。

2005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達4.3億元,比2004年增長12%,其中:農業總產值完成1.2502億元,同比增長8%,實現財政收入25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102元,同比增長19.9%,糧食總產量4698.6萬斤。

2013年,全鎮生產總值達10.5億元,完成財政收入2950萬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68億元。

羅針鎮由於人多地少,從事第三產業的人員相對較多,尤其是該鎮是傳統的“建築之鄉”一些建築商通過親帶親、鄰幫鄰、村幫村,使外出從事建築行業的隊伍不斷擴大。全鎮在南昌、九江、上海等地從事建築人員達12000人,其中南昌就有6000多人。擁有5000萬元資產以上的有5個,1000萬元以上有50個,100萬元以上有500多個。

交通情況

羅針鎮屬於撫河沖積平原,地勢平坦,交通十分便利,福銀高速公路貫穿9個村委會,並在境內設立了出入口,倒掛線又將京福線與昌撫公路連為一體。全鎮形成了以福銀線和倒掛線為主線、鎮村和村組水泥公路為輔線的四通八達的便捷交通網路,組建了利群農村客運公司,全面實行了境內一元錢公交運營。此外,全鎮有往返撫州、南昌、景德鎮等地的客運運輸車輛近100輛。構建了一個到省會南昌1小時、進撫州城區20分鐘、本鎮境內5分鐘的經濟圈,為羅針融入南昌經濟圈創造了良好條件。

城鎮建設

羅針鎮由於人口較多,歷來是臨川區乃至撫州市的小城鎮建設的重點鄉鎮。通過歷屆班子的努力,小城鎮呈現以下亮點:一是城鎮框架拉長。集鎮上有能容納5000餘人的農貿市場1個。交通路、賢德路、商貿路、步行街等街道縱橫交錯,集鎮上有中、小型各類超市100餘家,形成了以農貿市場為中心的、輻射整個集鎮主街道的商業中心,尤其是服裝零售成為一大特色,小城鎮面積達到2.5平方公里,城鎮常住人口5000餘人,每天流動人口在1萬人以上。城鎮內有優質農村中學羅針中學,有學生近3000人,全鎮在校小學生5000多人。另外,還有派出所、工商所、醫院等20多個駐鎮單位,民眾辦事非常方便。二是城鎮基礎設施較為完善。鎮街道全部鋪設了下水道,安裝高架路燈110盞,現有日供水3000噸的自來水廠1個,現已另建成一個日供水1萬噸的自來水廠,實現了全鎮村村通自來水。郵電、通訊、電力等設施齊全。城鎮淨化、綠化、美化工程得到實施。

教育方面

羅針鎮校屬幼稚園(公辦,含中心國小幼稚園)共11所,在園幼兒近600人。民辦有證幼稚園6所,在園幼兒近580人。鎮級中心國小1所、村級國小17所、中學1所。

羅針鎮中小心座落在羅針鎮集鎮西南方,占地53000餘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5020平方米。學校有幼兒班至六年級共27個教學班,在校學生1706人,專職教師62人。另有17所村級國小,專職教師總計149人,在校學生總計2154人。

羅針中學始創於1958年,校園占地面積36500平方米,建築面積14800平方米,現有在編教師110人,其中大學本科學歷51人,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的42人,現有學生人數1523人,學校先後被撫州市人民政府授予“先進集體”,被江西省教育廳授予江西省中國小“平安校園示範學校”榮譽稱號,並多次連續被評為臨川區教體局目標考評先進單位,尤其是2016年中考再創輝煌,超過600分以上及錄取教育集團學生數在農村初級中學均排在第一位。

歷史發展

以科學發展觀統攬全局,牢牢把握髮展這個第一要務,大力實施“工業強鎮、建築興鎮、市場活鎮、文明建鎮”的興鎮富民戰略,凸現建築業主體,培育民營經濟主流,全力推進“一招三化”(即實施大招商主戰略和工業化、農業產業化、城市化)進程,推動經濟成長方式的轉變,提高經濟成長的質量和效益,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持續發展。工業發展基本形成以京福線及其倒掛線為依託的一條工業走廊;農業發展基本形成食用菌菇、水產珍珠、家禽、蔬菜四大支柱產業,其中珍珠養殖面積達2800畝、蔬菜種植1000畝;小城鎮已逐步形成工業支撐城鎮,城鎮帶動鄉村的新型發展模式。

實現年均財政增幅在12%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加200元,在農民收入中,其中80%以上收入來自建築、運輸等第三產業。水、電、路、通訊等城鎮基礎設施日趨完善,市場功能逐步齊全。自來水廠日供水量達3000噸,年轉供電800萬度,道路實現了村村通,水泥硬質化20萬平方米,道路綠化面積20萬平方米,鎮街道路燈126盞,下水道6000米。社會事業蓬勃發展,民眾生活水平明顯改善。全鎮程控電話6000餘部,手機10000餘部,全鎮私家車200餘輛。

歷史美譽

羅針歷史悠久,自古羅針人以“一把泥刀闖天下”,素有“建築之鄉”之美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