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羅素:西方的智慧(套裝上下卷)》對何謂哲學的問題進行了提示性說明,重點探討了早期的自然哲學以及赫拉克利特、巴門尼德等哲學家的主要觀點;講述雅典時代的古希臘哲學三巨頭等等。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導 言
第二章 前蘇格拉底時期
第三章 雅典
第四章 希臘化時代
第五章 早期基督教
第六章 經院哲學
第七章 近代哲學的興起
第八章 英國經驗主義
第九章 啟蒙運動與浪漫主義
第十章 功利主義及其以後的哲學發展
第十一章 當代哲學
結 語
文摘
在早期畢達哥拉斯派的影響之下,原有的奧林匹亞宗教被一種新的宗教觀念所取代。色諾芬尼對傳統的諸神進行了猛烈的抨擊,他大概在公元前565年出生於伊奧尼亞。公元前540年,當波斯人人侵伊奧尼亞的時候,色諾芬尼逃到西西里島。他主要的目標似乎是要連根拔除奧林匹亞萬神廟以及那些由人的想像所創造出來的諸神。同樣,他也反對由俄耳浦斯復興而產生的神秘主義,並且嘲笑畢達哥拉斯。
在哲學傳統的名單上,下一位是另外一個伊奧尼亞人,他就是愛菲斯的赫拉克利特。他大約生活在公元前六世紀,對於他的生平,除了他屬於一個貴族家族之外,我們幾乎一無所知。他著作中的一些片斷被保留下來,從中我們能夠很容易的知道,為什麼他被認為是個難以捉摸的人。他的話很多是預言性的,他所留下來的斷片殘章簡潔而高雅,並充滿著生動的隱喻。談到生死的永恆循環,他說,“時間是一個下跳棋的孩子,而支配權就在他的手中。”對那些悟性差、感覺遲鈍的人,他常常用刻薄的言詞極盡輕蔑:“傻子即使聽到了別人的談話也會像聾子一樣無動於衷。即使他們在場,也跟不在場一樣。”“如果人們的頭腦不能理解別人的語言,那么眼睛和耳朵對於他們來說只是一種無用的擺設。”
為提醒我們,要想取得有價值的成就,就需要付出艱苦的努力,赫拉克利特說:“那些找尋金子的人挖了許多泥土而只發現了一點點。”由於這項工作過於艱難,有的人會半途而廢,他挖苦他們就像“驢子寧願要青草,而不願要黃金”。即使如此,他卻暗示了一種思想即:我們不應該因為我們所確知的東西而太過驕傲。後來這種思想被蘇格拉底用一句名言表達出來:“孩子在成人的眼裡是幼稚的,而成人在神的眼裡也是幼稚的。”P34-35
後記
我們已經到故事的結尾。讀者在看過本書後,不妨問一問自己從書里學到了什麼。我們必須提醒讀者的是,書中每一個論題,前人都已經有過論述。在寫作本書的過程中,我只考慮了浩瀚資料中的很少一部分。僅僅熟讀一本書,不管這本書的範圍多么的廣闊,也是無法使讀者成為專家的的確,無論閱讀多少,如果只是閱讀,並不能自動增進我們對事物的了解。因為除了獲得知識之外,我們還得對書中涉及的各種問題進行深入的思考。這也正是學習哲學史的一個理由,因為關於每個要論述的問題,歷史上的專家們都為我們準備了詳盡的著述。不論是對外行人,還是對學者來說,時常退一步來對哲學史進行一番概覽,是相當重要的。這時候,我們不需要進行太零散或太瑣碎的考察,最主要的是要能鞭辟人里。我們的說明並不是所謂的百科全書式的。無論是對人物還是對思想,我們都需要加以慎重地選擇。充其量,我們只能希望提供一個關於哲學發展總趨勢的輪廓。不但如此,歷史背景的材料是相當簡要的,它們已經經過了壓縮。這本書並不是要教讀者歷史,而是試圖提醒讀者不要忘記哲學史,不要忘記各種哲學觀點的成長背景。同時,本書也強調了西方文化傳統從早期希臘到現在的連續性。
或許有人會問,溈什麼這樣一部歷史裡竟然沒有給“東方的智慧”留出位置呢?耐此我們有以下幾個答覆:首先,東西方兩個世界是彼此獨立成長起來的:所以單獨對西方思想進行說明應該是無妨的。其次,單單釐清西方的思想就已經是一件相當困難的王作了,因此我們把討論限制在西方思想這個範圍裡面。此外,還有一二個必須這么做的理由,那就是,在某些十分重要的方面,西方哲學傳統與東方心靈的思辨非常不同。如果不是希臘人將哲學運動和科學傳統相連並進,就不會有西方文明。這種特性使希臘人的研究有特殊的視界,而正是哲學與科學的雙重傳統塑造了西方的文明。
現在,我們對這種特殊的關係再做進一步的釐清。在有些領域中,科學的研究探討是與哲學的研究有所不同的。然而,科學卻是哲學進行反省和思考的來源之一。當我們考慮一般意義上的科學究竟是什麼時,我們就已經是在處理哲學問題了,而對於科學方法的規範研究也是一種哲學研究。而試圖就世界慨略的面貌給予一介說明,也是長久以來吸引哲學家們注意的問題。但是在這裡,我們應當把哲學與科學區分開來。用科學的方式來描述事實,並不是哲學研究的恰當目標。如果不尊重這個界限,有時就會引起像系統的唯心主義那樣的麻煩。哲學所能提供的是二種考察經驗研究成果的方法,它提供的是一套架構,用以將科學的發現納入某種秩序中。只要唯心主義不逾越這個界限,一那么它就是在恰當的範圍內的。同時,我們還應該指出,在從事科學研究工作時,我們不可避免地處在某種哲學的世界觀中。因為,—我們日常所謂的“常識佳態度”,事實上已弳暗含了一套對事物性質的普遍假定。批判哲學盼核心意思,就在於提醒人們留意這種情形。無論如何,我們必須時時提醒自己,無論科學理論會使我們採取何種有利的行動,它們的目標仍在於敘述世界的真實事物。那些認為理論不過是抽象的形式系統的人,往往忘記了這一點,正像他們忘掉了“數”是用來計數的一樣。
作為研究對象的世界,並不是我們的創造物。然而,我們有時確實會犯一些錯誤,而且還常常難以發現自己正在犯錯誤。但是,使我們獲得正確認識的,並不是某些我們自以為真的信念所帶給我們的安寧。一個人可能會幻想自己有著無數的財富,因為這么想可以給他一些滿足。的確,有人會有這種想法,一可惜銀行經理和法院卻全然不會認可這樣的想法。有時候,研究發現的結果會有錯誤,但並不代表這些結果就是主觀的。說句公道話,犯錯至少總要有一個犯錯的人,人才會犯錯誤,而自然本身是不會犯錯的,因為它並不做任何的判斷。只有人在構造命題的時候才可能犯錯,或許實用主義理論的動機之一,就是源於這個事實。因為如果錯誤是主觀的(按照它與犯錯者的聯繫來理解),而誰也無法保證不犯錯,那么我們就會覺得自l己總也走不出主觀見解的範圍。然而,這種看法是不對的。說錯誤總是丕知不覺地出現,這是一回事;斷定我們從未正確過,又是另一回事。加果我所說的是事實,那么這個判斷里就沒有任何主觀因素。對錯誤來說也同樣如此,如果我是錯的,那么我犯錯就是一個關於認識世界的事實。重要的是強調探索的客觀性和追求真理的獨立性。有些人堅持真理是某張可延伸的主觀的東西,但他卻沒有注意到:按照這一觀點,探索就成了不可能的事了。另外,他們還錯誤地以為,探索者不可能只服從自己的好奇心,而完全忽視自己在發現中獲得的利益。大多數研究並非如此,沒有人會否認這—點,但還是有一些例外。不能用實用主義概念來解釋科學的歷史。對那些產生於主觀偏見的有著無限力量的幻想來說,尊重客觀真理無疑是當頭棒喝,它可以起到急剎車的作用。
這就把我們帶到另一個哲學思辨的主要泉源。截至目前為止,我們只提到科學及其運作的一些普遍原則,它們都是哲學研究的對象。但人作為一種社會性動物,不只是對發現世界感興趣,更重要的是在世界中實際參與活動。科學關心的是“手段”,但這裡關心的卻是“目的”。正由於人的社會性,使人需要面對倫理問題。學告訴人們如何用最好的方式達到特定的目的,但科學卻無法指引人們,應該追求什麼樣的目的。
至於倫理問題,我們已經討論過許多不同的研究路徑。對柏拉圖來說,倫理和科學最後終將結合在一起,即善與知識合而為一。假如事實確果真如此,那豈不是太完美了!可惜柏拉圖未免太過樂觀了。一些博學的人,有時反倒會利用知識作惡,並用知識掩蓋或者開脫自己的罪行。無論如何一個人不管懂得多少,也都解決不了這個尚待解決的問題。
這就是理性與意志的普遍性問題。如果有人反對在充分的條件下二者可以合而為一:那么他必然要像奧卡姆一樣承認它們是相互獨立的。當然,這並不意味它們之間毫無關係,理性可以、也確實在控制和引導著意志與感情。但是,選擇目的畢竟還是意志。
這個事實的推論就是,我們無法對我們所追求的目標或所採取的倫理原則給予科學的論證。唯有先行承認某些倫理的前提,我們才有辦法開始論證。因此,有人可能會理所當然地認為,自己應該在行動上去維護所處的社會,或者去促進社會體系的某些變革。不論上述觀點的倫理前提是什麼,在此基礎之上便可以對這樣或那樣行動的理由進行論證。我們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前提沒有包含“應該”,那么我們就無法得出告訴我們“應該做什麼”的結論。
因此很明顯,倫理要求因人而異。在倫理問題上,人們常常爭論不休,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於是,這便產生了一個問題:我們是香可能找到一個在某種程度上普遍有效的倫理原則?無論如何,倫理原則要想被人接受,就不能取決於某一個人。我們得出的結論是:如果存在著具有普遍性的倫理原則,.那么它就必須適用於整個人類社會。但這並不是說,所有的人在各方面都一律平等。如果硬要這么說,那也未免過於愚蠢了,因為事實並非如此。人們在機會、一能力和其他許多方面都有差異,但是倫理判斷上,把他們歸於某個特殊的群體是行不通的。比如,我們主張一個人應該誠實,這一倫理原則就不取決於當事人的身材、相貌和膚色。在這個意義止,倫理問題就產生了兄弟般關係的概念。這觀點最早在斯多葛派倫理學中得到了清晰的闡述,而後又被基督教所採納。
大多數為文明生活而設定的原則,都具有這種倫理特性。沒有任何科學的理由能夠說明,為什麼無故對別人施暴是壞的。但對我而言,j這種行為的確是壞的,我想很多人也會這么主張。至於殘酷的行為為什麼是件壞事,我自己恐怕也無法提出令人滿意的理由。這些都需要時間去解決,或許有一天真找到了答案也說不定。同時,我要提醒持有相反意見的人,他們應該捫心自問,他們對這些問題的意見,是否跟實際主張這些意見的事實相互獨立。因此,所謂普遍的倫理原則,只不過是一種特殊的希冀罷了。 我在前面說過,一個真正的倫理願則是不會因人而異的,但這並不是說所有的人都律平等,其中最廣為人所知的差異就是知識的差異。蘇格拉底認為,知識與善是一致的。一我們在前面已經批評過這種過於理性主義的觀點。然而,有一人重點是不能被忽路的,儘管蘇格拉底也坦然承認一個人的所知極為有限,但更為重要的是,人應該努力追求知識。唯有無利害關係的研究才是苦的,這是從畢達哥拉斯所延伸出來的一條倫理原則。自泰勒斯的時代以來,追求獨立,於追求者的客觀真理,一直是潛藏於科學運動背後的推動力量。不可否認,這還尚未觸及一些誤用和濫用發明成果所引起的倫理問題。然而,儘管我們不能不正視這個問題,但是如果我們把正述這兩個不同的問題混為一談的話,那對我們並沒有什麼好處。
因此。研究者要承擔起雙重的任務。一方面,他要盡.其所能的追求獨立的研究對象,噠是他的使命,無論結果令人欣慰還是煩惱,他都必須這么做。正如倫理原則對每介人都一視同仁一樣,研究的結果也不一定會顧及我們的感情。另一方面,從倫理角度看,還有一個如何把研究結果加以善用的問題。
最後的問題是,應該如何理解追求真理是件善事這個倫理原則。很顯然,我們並非全都有從事科學研究的能力,但也不可能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做判斷。人們必須思想,也必須行動。不過,每個人都能夠做到的一件事,就是允許別人對他自己不願意去懷疑的事有暫時不作判斷的自由。這也就正好說明了不計利害的研究是與自由相關的,後者也可以被看作是另一種善。在一個社會中,寬容是研究得以繁榮‘的先決條件。言論和思想的自由是自由社會的強大推動力,它們讓研究者有可能在真理的引領下不斷進行探索。從這種意義上說,每個人都能夠對這一至關重要的“善”做出貢獻。儘管這並不表示我們要對每一件事都持相同的看法,但它可以保證探索之路不會被人為地封閉。對於人來說,未經審驗的生活,確實是不值得過的生活。
序言
哲學家的工作到底是幹些什麼?這的確是一個奇妙的問題。我們或許可以從他們不乾什麼來著手回答這個問題。在我們周圍的這個世界上,有許多事物是我們已經十分了解的。比如,蒸汽機的運轉方式,這屬於力學和熱力學的知識。我們對人體的結構及其功能也相當熟悉,這些是解剖學和生理學的研究對象。再比如星球的運轉,我們也已經了解了很多,而這屬於天文學的研究範疇。所有諸如此類的知識都屬於某一門具體的科學,這些具體的科學各自有著明確的定義。
但是,所有這些知識又全都處於未知的領域之中。如果你越過邊界,走人這個未知的領域,那么你就從科學走向了沉思。這種沉思活動實際上是一種探索, “哲學是什麼?”這個問題就包含在這種沉思活動當中。就像我們在後面將要讀到的那樣,從某種意義上說,科學的各個領域都是發端於哲學探索。一旦某種科學有了自己牢固的基礎,除了一些邊緣問題和方法問題,它就會不同程式地獨立發展。但是探索的過程卻不會停下腳步,它還會繼續前行,去尋找新的研究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