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珊鄉

羅珊鄉

羅珊鄉位於江西省贛州市尋烏縣東北部,武夷山脈南端,東鄰福建省武平縣東留鎮,南毗福建省武平縣民主鄉,西與本縣澄江鎮相連,北接會昌縣筠門嶺鎮,距尋烏縣56公里,離206國道10公里,羅塘河是“母親河”——長江水系支流,是贛江水系發源地之一。羅塘是歷史上至廣東、贛州水陸販運的重要碼頭,自古有“小香港”之美稱。截止2007年08月30日 ,全鄉總面積126平方公里,轄7個行政村,89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0930人。羅塘圩是羅珊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尋烏重要的省際工農業產品集散地。

基本信息

區劃人口

轄羅塘、上津、華齊、泊竹、珊貝、筠竹、吳畲7個行政村,89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0930人。

地理位置

鄉政府駐地距尋烏縣城47千米,離206國道10千米,羅塘河屬贛江水系,源頭之一。境內,東西最大距離11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7千米,最高點為南山主峰,海拔1020米,最低點為上津村下寨,海拔240米。

經濟

羅珊鄉土地肥沃,民風淳樸,資源豐富,礦產富饒,山清水秀,名譽一方。尋烏縣的金礦和鉛鋅 礦資源坐落在華齊村風和,儲量豐富。截止2007年08月30日 ,毛竹林基地4萬多畝,原始森林般的速生豐產林10萬畝,水力資源儲量達1.2萬KW,盛產糧、果、煙、西瓜、菜等。距筠門嶺旅遊區漢仙岩二公里之遙。原始森林園區——上津村銅鑼丘,儲水700萬立方米的珊貝電站水庫,奇山怪石的樵子壩,花木叢生,環境優美,是綠色旅遊休閒的好去處,具有很大的開發潛力和價值。

乘改革開放的東風,搭市場經濟的快車。羅珊鄉黨委、政府抓住機遇,緊緊圍繞“興工強鄉、興果富民、個私活鄉、引農造城”的戰略目標,充分挖掘和利用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著力調整產業結構,不斷最佳化發展環境,努力改善基礎設施,全力激活招商引資,鄉村面貌煥然一新,鄉域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蓬勃發展。

羅珊鄉 羅珊鄉

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成效明顯。按照“一村一品、一村多品、多村一品”的方式,截止2007年08月30日 ,初步建成了珊貝、吳畲、增坑、蘭塘等1000畝菸葉基地,吳畲、增坑500畝夏陽白菜基地,吳畲、筠竹4萬多畝毛竹林基地,珊貝、泊竹、葉畲10萬畝速興豐產林基地,吳畲、筠竹3000隻山羊養殖基地,羅塘、上津、下寨、泊竹2000畝西瓜生產基地,全鄉果業10000畝。在上級關懷下,羅塘村、珊貝村、吳畲村(含筠竹村)是“十五”扶貧重點村。上津村、華齊村、泊竹村已列為“十一五”扶貧重點村。

招商引資

招商引資好戲連台。本著“外商發財,我們發展”的宗旨,充分利用資源優勢,積極引進廣東、福建、南昌、贛州等外商投資興業,截止2007年08月30日 ,興辦了2500千瓦的金凌電站、2000千瓦的珊貝電站、1000千瓦的興尋電站等15座水電站,總裝機10000千瓦,成了全縣的水電大鄉。

基礎建設

基礎設施建設日新月異。截止2007年08月30日 ,已經投資360萬元,硬化了羅竹水泥公路10公里。尋烏縣城至羅珊全部是瀝青路和水泥路,投資200萬元,開通了羅珊至福建的3條省際出口路。鄉村公路四通八達。農村電網改造全面完成。電話、手機、有線電視進入千家萬戶。

小城鎮建設蓬勃發展。運用經營城市的理念盤活土地資產,多方酬資抓好圩鎮建設。根據相關資料顯示 ,共投入500餘萬元,貫通了“回”字型街道,圩鎮面積由0.5平方公里增加到1.2平方公里。高起點設計、高標準建設的小康商住樓,每年以40套以上的速度遞增。美化、亮化、硬化工程捷報頻傳。

鄉村文化

羅珊鄉 羅珊鄉

文明新風怡然蕩漾。羅珊鄉以“樹江西人新形象”為契機,以轉變幹部作風為突破口,塑造精幹、團結、務實、廉潔、高效的幹部隊伍新形象。積極倡導“三抓方式”,轉變工作方法,即抓中心、聚民心,抓呼聲、暖民心,抓班心、強核心。結合《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八榮八恥》學習教育,在全鄉範圍內開展“樹羅珊人新形象”,創“文明戶”、“文明村”,評“文明公民”等活動。全鄉治安秩序良好,社會政治持續穩定,人民安居樂業。

革命舊址

“羅塘談判”舊址已成國家歷史文化遺產。1934年10月,潘漢年、何長工帶著朱德署名的介紹信,經會昌前往敵管區羅塘鄉(現更名為羅珊鄉)同南路軍總司令陳濟棠代表楊幼敏和韓宗盛舉行秘密談判,亦即羅塘談判,在雙方代表的共同協商下,成功地達成了五條協定,大大緩和了紅軍和陳濟棠部隊的矛盾,壯大了反蔣抗日的力量。羅塘談判在紅軍發展史上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羅塘談判舊址座落於現羅珊鄉鄉政府大院內。尋烏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根據相關資料顯示,“羅塘談判舊址”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曾經申報省文物保護單位。 “羅塘談判”舊址位於新建的羅塘文化廣場旁,2006年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