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炳輝烈士

羅炳輝烈士:1897年12月22日生於雲南省彝良縣中區阿都甲。1914年入滇軍當兵,1922年參加孫中山領導的北伐戰爭。1926年參加國共合作的北伐戰爭, 在國民革命軍第3軍任營長。1929年7月任江西省吉安縣靖衛大隊大隊長時,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1989年,中央軍委追認授予羅炳輝將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三十三位軍事家之一。1996年雲南省為紀念羅炳輝將軍的豐功偉績,在昭通市落成羅炳輝紀念銅像,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題詞“人民功臣羅炳輝將軍”。

中國工農紅軍和新四軍高級指揮員,軍事家。1897年12月22日生於雲南省彝良縣中區阿都甲。1914年入滇軍當兵,1922年參加孫中山領導的北伐戰爭。1926年參加國共合作的北伐戰爭, 在國民革命軍第3軍任營長。1929年7月任江西省吉安縣靖衛大隊大隊長時,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9年11月率部起義,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先後任團長、 旅長。1930年7月後歷任第12軍軍長兼福建軍區總指揮、第22軍軍長、第9軍團軍團長等職。 參加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曾獲二等紅星獎章,兩次當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在長征中,曾率9軍團在側翼單獨行動,擔負掩護和配合中央紅軍主力的任務,與敵周旋,布疑陣,出奇兵,轉戰黔滇川康邊界,取得老木孔、瓢兒井等戰鬥的勝利。 抗日戰爭初期,曾以八路軍副參謀長名義在八路軍武漢辦事處工作。1939年起任新四軍第1支隊副司令員,江北指揮部副指揮兼第5支隊司令員,第2師副師長、師長兼淮南軍區司令員等職,轉戰於淮河以南津浦鐵路兩側,積極開展游擊戰爭,參與創建和發展了淮南抗日民主根據地。他從嚴治軍,注重技術和戰術訓練,重視地方武裝和民兵建設。 日本投降後,任山東野戰軍第2縱隊司令員、新四軍第二副軍長兼山東軍區副司令員。1946年6月國民黨軍向解放區大舉進攻前夕,他重病未愈,就去魯南棗莊前線部署戰備工作,21日在返回臨沂途經蘭陵時逝世,享年49歲,遺二子二女。28日,蘇皖邊區政府發布政令,改安徽省天長縣為炳輝縣(該縣1960年復舊名,現天長市)。1947年國民黨軍攻陷臨沂,慘無人道地對羅炳輝將軍的遺體橫施摧殘。 1950年,人民政府為羅炳輝建造了宏偉的陵墓,周恩來題詞:“人民的功臣羅炳輝同志不朽!”朱德題詞:“炳輝同志紀念,革命徹底,死而後已,精神不死,萬古長存!”劉少奇題詞: “炳輝同志千古,志在革命,功在人民。”任弼時題詞:“永垂不朽!”陳毅親撰輓聯:“羅副軍長炳輝千古:為被壓迫階級爭自由、劇戰久經、到死不離民眾,當反革命勢力已隕滅、豐碑特建、勒銘永記殊勛!” 1987年安徽省為紀念羅炳輝將軍在皖抗戰八年,在合肥市落成羅炳輝紀念銅像,刻有周恩來題詞。 1989年,中央軍委追認授予羅炳輝將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三十三位軍事家之一。 1996年雲南省為紀念羅炳輝將軍的豐功偉績,在昭通市落成羅炳輝紀念銅像,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題詞“人民功臣羅炳輝將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