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村鎮[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羅村鎮]

羅村鎮[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羅村鎮]
羅村鎮[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羅村鎮]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羅村街道是中國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獅山鎮下轄的一個街道,位於南海區中部,有“玻璃之鄉”和“照明燈飾專業鎮”之稱。轄區總面積44.64平方公里,下轄4個社區10個村,戶籍人口6.69萬人,流動人口7萬多人。

合併羅村

2013年3月17日,佛山市南海區“園鎮融合,全力打造國家級高新區”新聞發布會正式對外公布,為理順佛山高新區管理機制、最佳化發展布局、提升區域價值,南海部分鎮街已進行新一輪的行政區劃調整:撤銷羅村街道,將其行政區域併入獅山鎮,同時將大瀝鎮管轄的顏峰、橫崗、興賢、譚邊、高邊5個社區居委會調整至獅山鎮管轄。佛山高新區管委會方面表示,佛山西站規劃建設工程涉及獅山、羅村和大瀝的大片區域,這三個鎮街行政區劃的調整,將為佛山西站建設提速。

羅村概況

轄區總面積:44.64平方公里(南海區最小的一個鎮街),轄10個行政村和4個社區。

人口:戶籍人口6.69萬人,流動人口7萬多人。(09年數據)

郵政編碼:528226

通用語言:粵語

羅村街道位於南海區中部,地處禪桂中心組團,毗連獅山、大瀝組團,屬佛山中心組團,距廣州不用30分鐘車程,路網四通八達,區位、交通優勢突出。

經濟建設

2007年,全街道實現國內生產總值 52.97億元,增長 16%;工業總產值 141億元,增長 33.9%;完成稅收 6.36億元,增長 25.1%;農民人均純收入 9898元,增長 9%

2007年,羅村街道緊緊圍繞城市化發展戰略,主動承接禪桂商圈輻射,全力打造以都市型工業、商貿物流業為主導的中心組團和諧新城區。桂丹路、興朗路、羅務路、興柏路和杏花下穿隧道相繼通車,羅村中心廣場、羅村新文化中心、羅村實驗國小、羅村醫院完成建設或改造並投入使用,城市景觀改造和道路綠化加快推進,以陶瓷、玻璃行業為突破口的節能減排治污工作初戰告捷,“城市羅村”輪廓漸現;總投資6.5億元的美居世界裝飾材料廣場和羅村商貿城動工啟動,以“時代傾城”和“翠湖綠洲”兩大中高檔樓盤為代表的房地產業呈現投資銷售兩旺局面,占地500畝的朗沙光電照明專區加緊規劃建設,與城市化發展目標相適應的都市型產業規模初具。

2008年,全街道全年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 127億元,增長 14.7%;實現社會固定資產投資 23.6億元,增長 42.9%;實現稅收總額 7.48億元,增長 17.4%,;農民人均純收入達 10611元,增長 7.2%

2008年是羅村發展經受多種考驗、極不平凡的一年,緊緊圍繞城市化總體目標,羅村戰勝了包括金融海嘯在內的各種困難和挑戰,經濟社會發展再上新台階。全年街道新增在建項目 35個,計畫總投資 19.23億元,同比增長 36.7%

產業優勢:形成了以皮革、玻璃製品、照明燈飾、鋁材、建築陶瓷、電子、針織為骨幹的工業體系。

發展定位:“南北聯合,東西錯位”。南與禪城區、北與大瀝鎮實現產業優勢互動、互補。以羅村城區為界,東部重點發展第三產業,西部重點發展都市型工業。

街道交通

“佛山一環”快速幹線 “佛山一環”快速幹線

桂丹公路(S113)、佛山大道(G325)、佛開高速公路、廣佛高速公路、“佛山一環”快速幹線、廣茂鐵路、佛山機場等,路網四通八達,交通便捷順暢。2009年6月30日羅村巴士正式開通,投入使用。標誌著羅村的公交事業又邁上前進的一步。

獲得稱謂

羅村街道有“玻璃之鄉”和“照明燈飾專業鎮”美譽,是“全國雙擁模範鎮”、“國家衛生鎮”、“廣東省教育強鎮”、“佛山文明鎮”。

羅村驕傲

葉問、葉劉淑儀等

葉問紀念館

葉問紀念館選址在原樂安醫院地塊,占地近800平方米。根據規劃,葉問紀念館將被修建成一座傳統的二進式仿古建築,兩層樓高,設有歷代先賢堂、思源堂、名人堂、練拳場等。羅村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葉問紀念館建成後,將在先賢堂內塑造嚴詠春、梁二娣、梁贊、陳華順等人的銅像。

據悉,興建葉問紀念館將投入資金超400萬元,由羅村街道和葉問堂籌建委員會共同出資,並接受社會捐資。在奠基儀式現場,葉問長子葉準捐出50萬元港幣,並表示將捐出《葉問》、《葉問2》以及《葉問前傳》三部影片的顧問費用。

葉問紀念館除具有旅遊景點的功能外,還將作為詠春拳的練習基地,目前國內外不少習武師傅慕名來佛山學習正宗詠春拳,羅村將在葉問紀念館建成後把其作為當地旅遊文化產業進行推廣,讓市民到此參觀、尋根、展示、交流以及習練正統詠春拳。

南海區詠春拳協會也正式成立,並以葉問館為基地。

文化建設

舉辦首屆“孝德文化節”,城市文明不斷推進,努力改善民生,維護社會安全穩定,幹部隊伍進一步最佳化,政府提供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的能力顯著提高。羅村街道城市建設、經濟發展和社會管理呈現齊頭並舉、協調共進的良好態勢,一個奮發有為、充滿活力、生態優美、生活便利的新羅村逐漸展現在人們面前。

一代宗師——葉問 一代宗師——葉問

2009年7月26日下午,一代詠春宗師葉問的銅像揭幕儀式在羅村中心廣場舉行,葉問長子葉準也在當天正式開始在羅村開班授徒。南海區有關領導、羅村街道領導以及來自香港、中山、佛山、廣州等地的詠春門人及葉問之子葉準、葉正,參加了銅像揭幕儀式。當天觀禮的人數達到2000人,其中詠春的門人就有1000人之多。羅村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年內將加快葉問紀念館等主體工作的推進,葉問紀念館除具有旅遊景點的功能外,還將作為詠春拳培訓基地,將羅村打造成為詠春拳的傳承發展基地及世界各地詠春拳傳人的聚集地,讓全世界的詠春拳傳人都能夠到羅村來尋祖歸宗。

地理地貌

羅村街道位於佛山市南海區腹部,東與大瀝鎮相交,南與禪城區和南莊鎮相依,西與獅山鎮交界;與禪城區接壤,距桂城 10公里,距廣州市 20公里。

地處北緯 23°01′52″~23°04′24″,東經 112°58′31″~113°06′02″之間。

自然環境:境內西北部屬丘陵台地,地面標高為 8~40米(“珠基”下同),其中馬頭崗高92米。東南低,地面標高為 0.4~2.5米,主要是沖積平原。西北部從沙坑、三雅、蘆塘到上柏、下柏、務莊一帶,有一列起伏的丘陵台地成半環形橫斷外鎮。地形地貌像一把斜放的沙發椅子,面朝東南方的一片小平原。東南方又有一條河流(潭州水道和汾江河)新月行地環抱著。西北方一列丘陵台地,東南方一衣帶水。境內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溫度 21.66℃,年均降雨量 1637毫米。

教育事業

羅村高級中學辦公樓 羅村高級中學辦公樓

幼稚園:羅村中心幼稚園、碧翠幼稚園


國小:務莊國小、光明新城國小、羅村國小、羅村中心國小、羅村實驗國小、下柏國小、上柏國小、南塱國小、羅沙國小、沙坑國小、街邊國小、蘆塘國小、聯星國小、聯和國小等

中學:羅村一中、羅村二中

中專:佛山市交通技工學校

高中:羅村高級中學

歷史沿革

明朝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南海縣建立黃鼎司(羅村街道舊稱),衙門就設在西隆堡寧埠村(即羅村街道寨邊村)內。轄地有西隆堡、沙提堡、興賢堡、豐寧堡、大圃堡。此外還有張槎堡、大江堡、大富堡、綠潭堡、鼎安堡、登俊堡、上豐華堡、下豐華堡等15個堡。

民國16年(1927年),實行區堡制時,把黃鼎堡劃分為兩個區(第五區、第六區),西隆、沙提、大圃、豐寧、興賢、上豐華、下豐華、上圍、登俊共9個堡劃為五區。(即羅村片和小塘片)

民國17年(1928年)撒堡設鄉。屬羅村片的有樂安鄉、敦厚鄉、街邊鄉、沙提鄉、大圃鄉、芝安鄉(原豐寧堡、興賢堡)。

民國35年(1946年),抗日戰爭勝利後,改稱四區,下轄西隆鄉、沙提鄉、大圃鄉、芝安鄉、獅山鄉、小塘鄉。區公所設在羅村新竇。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於1951年9月改稱第四區人民政府。

1953年,原第四區分為兩個區,小塘片為第四區,羅村片為十一區,原屬大圃的顯崗鄉劃歸十區,沙坑鄉的上沙坑、良坑、瓜步等村,因建機場遷住番禺、順德等地。

1963年2月,撒區建社,把大圃片的大圃、高邊、張邊、興賢、譚邊、嫩茶、橫崗等13個行政村劃歸大瀝。羅村公社下轄穆院、塘頭、招大、白沙橋、蘆塘、羅寨、上柏、下柏、務莊、朗沙、聯和、聯星、街邊、沙坑14個行政村,社址設在羅村。1983年冬,撒社設區,稱羅村區。

1987年2月。撒區設鎮,稱羅村鎮。1994年12月28日把穆院、塘頭、招大、白沙橋4個管理區劃歸獅山,鎮政府設在羅村區內。

1999年4月,把原來的管理區改稱村民委員會(行政村),羅村鎮下轄十個村委會和羅村城區,樂安城區兩個辦事處。

2005年1月11日,羅村鎮改為羅村街道辦事處,所轄地區不變。

2013年3月,撤銷羅村街道,將其行政區域併入獅山鎮,設立羅村社會管理處(管轄包括原獅山鎮塘頭、招大、白沙橋、穆院和原有的羅村街道社區,管轄面積65.97平方公里,比原羅村街道擴大21.33平方公里)

風土人情

安古屬南海縣黃鼎司西隆,樂安的花燈起源於明末清初,至今已延續了三百多年了。 其時的佛山鎮正作為全國四大名鎮之一在迅速崛起,商業活動興旺,四周的鄉村圍繞這一巨大的市場而發展起各種手工業。位於汾江河上游的樂安圩,扼省城與佛山鎮之出入咽喉,遂發展成為西隆堡的著名商業集散地,商賈雲集,市面繁華,尤以花燈最為著名。每年春節期間,街邊的檔口總掛滿各色的燈籠,花團錦簇,漸漸使樂安圩有了“燈地”之稱。

但正月初九的花燈會的形成,則是光緒年間的事。關於花這燈會的起源,則來源於一個神奇的傳說。 清朝光緒元年(1875年)乙亥歲正月初九,樂安燈地上花燈如海人如潮。以製作花燈蜚聲遠近的崗頭村民,早已把花燈運到圩場上擺賣,各路村民亦蜂擁而來,到了9時左右,花燈地上人頭攢動,熱鬧非常。

崗頭村有一位姓名叫麥苗青的青年男子,以農耕為業,為人淳樸忠厚,男耕女織,生活還過得去。結婚多年,但是妻子未有生育。每到花燈時節,他們便憂從中來,別人在花燈歡歌談笑的時候,他們夫妻倆睹物傷情,愁眉不展。

這一年。麥苗青對妻子說:“我們結婚已有8年之久,苦了你清茶淡飯,事親致孝,對我體貼入微,我十分感激,並且心中有愧。結婚後未過著開眉歡笑的日子,甚至每年正月初九的近咫尺的花燈地也未陪你去過。人出世,物出世,今年就陪你去看看吧!”

妻子也想去看看熱鬧,散散心,便答應了。

那時的婦女紮腳,所謂“三寸金蓮”,走一步搖三搖,但又租不起轎子,只好由丈夫攙扶著,一步一步慢慢地向燈地走去。

正月初九是初春天氣,低溫多濕,並且經常下毛毛雨。據說樂安花燈地是“聖地”,儘管前一天春雨迷濛,但到了初九總是有半天是雨停天朗的。

麥苗青扶著妻子來到燈地,逛了一會兒,妻子突然鬧起肚子痛來。那時醫藥落後,附近沒有西醫,中成藥也難買。他忙了手腳。想要讓妻子坐下,又地濕草濕,怕妻子著濕生風,猛然發現在坡上的淺草叢中露出一角石頭,他便扶著妻子讓她坐在石頭上。

他的妻子下腹發湯,四肢冰冷。坐在石頭上涼浸浸的感到很舒服。她乾脆後移了一點點,讓石尖頂壓著下腹部。覺得有一股溫暖透入體內,怪怪的,很好受。坐了大約20分鐘,臉色由青轉白,由白轉紅,慢慢恢復了出門時的面孔……

這一年,她竟懷孕得子,一家高興。

第二年元宵節,麥苗青感謝神恩,便自己扎了個蓮花燈,下邊扎一支蓮藕承托著,還專門安上兩個茨菇在花托上。到了開燈那天(正月初十)晚上,掛在堂上,慶幸一番……

一傳十,十傳百,麥苗青得子的訊息不翼而飛,他的妻子逛燈地,坐石頭而懷孕的故事,傳得神乎其神。首先是婚後不育的婦女有效仿,接著是已生育第一胎,還想生第二胎的。也去逛燈地、買花燈、坐石頭……在那“多仔多福”的封建社會裡,年青的想生子,年老的想抱孫,十分自然。花燈地也越來越旺;爭坐那塊石頭的人也越來越多。後來,人們便把那塊石頭稱之為“生仔石”。

花燈的形狀也有了革新,不少人仿效麥苗青的製作,在蓮藕上安上兩個茨菇(象徵生子)。

每年有十萬八萬人逛燈地,買花燈,當然有些行了好運;每年有一百幾十個少婦坐生子石,其中,當然也有人懷孕、添丁。於是人們便廣泛傳揚,稱樂安花燈地為“聖地”,正月初九到此一游,便可以添丁發財,生活順景。

此事一傳十,十傳百,結婚多年沒有生育的婦女,競相效仿,據說結果都頗靈驗,遂使樂安圩聲名鵲起。精明的商家看到了商機,開始大量製作以蓮花燈求子燈為主的花燈在 正月初九 那天擺賣。不少新婚婦女每逢此日都要去買一盞蓮花燈,希望來年也生一個男丁。“ 正月初九 行燈地”的風俗由此傳襲下來,形成了百年傳統的“花燈會”。《南海縣誌》載:“花燈會,每年 農曆正月初九 ,樂安圩 1 公里 長的大街,掛滿各式造型的紙制花燈,各地遊客絡繹不絕。”

改革開放後,人民的生活得到大大的好轉,參與樂安花燈活動的人越來越多,這一天的樂安大街小巷,只能用人山人海才可以形容,真是“萬人空巷看花燈”的熱鬧景象。參與活動的有來自羅村、大瀝、平洲、獅山各鎮的民眾,以及佛山、廣州、港澳等地的鄉親和國外遊客。

擺賣的花燈也有很大的改進和創新。以蓮花燈飾為主,造型優美,以蓮花為主體,下有蓮藕,或伴以茨菇,或襯上鴛鴦、石榴、紅棗等紙紮品。取“夫妻恩愛,早生貴子,流連富貴”的意思。

燈飾多種多樣,除了蓮花燈之外,還有桔燈、鯉魚燈、龍燈、走馬燈等等。

這一天人們從早到晚,川流不息,根據自己的喜愛,購買各種燈飾。歡天喜地,希望到過花燈地之後,身體健康、心想事成、家庭幸福。至於去坐“生子石”的少婦,也不像前輩的羞羞答答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