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旭,分析化學家與化學教育家,中國化學統計學奠基人之一。從事化學教育50餘年,培養了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大批藥學人才並指導博士後。曾先後撰寫兩篇倡導化學統計學的評述文,出版中國第一部《化學統計學基礎》專著,用蒙特卡羅方法制訂製劑含量均勻度的第一個計量型檢查方案並簡化為中國藥典採用,開創中藥質量的化學模式識別技術等。為中國化學和藥學的科教事業做出了貢獻。
簡歷
1924年2月3日 出生於天津市。
1942-1943年 在北京輔仁大學化學系學習。
1945-1946年 在昆明西南聯合大學化學工程系學習。
1946-1949年 在北京清華大學化學系學習。
1949年至今 任瀋陽藥科大學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
1982-1986年 任中國化學會第二十一屆理事會理事。
1986年4-7月 在美國加州大學藥學院、堪薩斯大學藥物化學系訪問。
1990-1992年 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第三屆藥物學與藥理學評審委員。
1990年至今 任《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二部注釋編委。
生平
羅旭,1924年2月3日出生於天津市一個小職員家庭,家境貧寒。受參加創建南開大學的舅父章輯五影響,他自幼酷愛學習。1936年隨家移居北京市,考入北京四中,1942年畢業,考入輔仁大學化學系。1943年由淪陷區長途跋涉到國民黨統治區,在重慶考入昆明西南聯合大學化工系,因交通困難誤註冊期而保留學籍,經校領導人推薦入國民黨軍事委員會外事局昆明譯員訓練班,結業後分配到滇西遠征軍做譯員,參加了抗日戰爭;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復學,1946年復員至清華大學化學系,積極參加進步學生運動,1949 年畢業後參加中組部舉辦的華北各大學應屆畢業生暑期學習團,結業後服從分配到瀋陽,再分配到瀋陽藥科大學做教師。
羅旭在瀋陽藥科大學從教50餘年。1966年前他在基礎部工作,講授分析化學等多門課程。1961年開始從事瀋陽市化學化工學會基層學術活動。“文化大革命”期間,他慘遭迫害,身心受到嚴重摧殘,但仍能堅持真理,始終實事求是。他的一身正氣贏得人們的欽佩和敬重。1973年在困難條件下接受並完成為中國藥典修訂“脂肪與脂肪油檢驗法”的任務。1979年為研究生班和師資班開設近代分析化學。1982年後他組建藥物分析研究室,開設有機物光譜分析法等課程,出版《化學統計學基礎》專著,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項資助,培養碩士生24名、博士生9名並指導2名博士後,發表論文70餘篇,擬定全國執業藥師資格考試《考試大綱》藥物分析部分,主持全國藥物分析助教進修班工作並率先在國內開設化學統計學課。他長期任校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校學位委員會副主席,1996年至今任遼寧省藥學會藥檢分科學會名譽主任,是中國化學會第二十一屆理事會理事。
1984年羅旭加入中國共產黨,1987-1991年任瀋陽市政府科學技術顧問,是瀋陽市和遼寧省優秀教師、全國醫藥教育先進工作者和瀋陽市勞動模範。
主要成就
中醫藥學是中國人民長期與疾病鬥爭的經驗總結,在國際上也享有盛譽。但由於代用品和偽劣品的存在,迫切需要建立一個與中醫藥學重視藥味協同作用的理論和實踐一致,比傳統形態學方法更能反映中藥療效的新方法。
羅旭認為,長期沿用形態學方法鑑定中藥,是由於植物按形態學的分類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反映了其所含的化學成分,包括其賴以防治疾病的有效成分。起初,他指導進行的中藥質量化學模式識別研究是以“正品”為標準,包括黃芩、厚朴和龍膽。以黃芩為例,其正品是唇形科植物Scuta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乾燥根,有很多非正品,如粘毛黃芩、甘肅黃芩。先用正品和非正品黃芩的萃取液得到TLC,HPLC,UV和IR數據,再經過整理高維數據的算法繪成PCA-NLM圖,其中正品黃芩和非正品黃芩的標繪點明顯地分布在兩個區域,前者集中,後者分散。粘毛黃芩和甘肅黃芩分布在正品黃芩的附近,它們的黃芩甙含量也較高。這說明,吉林省規定粘毛黃芩可作正品黃芩的代用品有其合理性。對上述三味中藥質量所進行的研究,肯定了中藥材的形態與其化學成分模式之間存在相當的關係,是中藥形態學鑑定方法的一個補充。但這項研究是以“正品”為標準,實際上,“正品”的採收季節不同,所含化學成分有差異;生長的地域相同,如果生態環境發生變化,所含化學成分也不能一樣。他認為,應該探索中藥的一個或幾個直接反映其療效的藥理學指標與其所含化學成分模式之間的關係。後來,他指導進行的中藥質量化學模式識別研究是以藥理實驗的結果為標準,包括威靈仙、大黃和人參。他們以療效比較單一、藥理模型容易確定的大黃為例,其正品有掌葉大黃Rheum palmatum L.等3種。以小鼠瀉下實驗的結果為藥理數據,用PRIMA算法對包括正品和非正品的29個大黃屬樣品質量進行化學模式識別,確定樣品化學數據與藥理數據的關係,其結果比用形態學方法鑑定的錯判率低得非常顯著。對上述3味中藥質量所進行的研究,肯定了這個技術更能反映中藥的內在質量,是中藥形態學鑑定方法的一個提高。用這個技術進行常規中藥質量控制,只須進行化學測量,經過按一定算法的計算,即可迅速完成。
以中藥質量化學模式識別為學位論文獲得學位的,已有10名碩士生和5名博士生,其中一名博士生是與英國利物浦約翰·穆爾斯大學藥學院聯合培養的。這一技術正在被中國藥材公司立項研究採用。它為中藥研究開闢了一條新路,已經發生了深遠的影響,將在控制中藥質量、最佳化中藥處方和推動中藥走向世界的進程中發揮重要作用。他認為中藥質量的化學模式識別是一項跨學科的研究,需要諸多學科、諸多方面的通力合作。這樣,上述偉大目標才能加速實現。
銳意創新
在進行上述藥物分析中的化學統計學研究時,羅旭和同事們在本校科研工作上最早用了計算機技術,銳意創新,先後在面上獲得5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他說,我們應該發揮中國的優勢,在一些領域領先,讓國際向中國接軌,而不是在所有學科的所有領域都必須向國際接軌。中國人應該有這樣的志氣。他相信天才出於勤奮,每個人都應自強不息。
羅旭注重科研成果的轉化。在1986年11月藥典委員會的成都會議上,他與幾位藥檢界人士對“含量均勻度”進行了非常認真的討論,受到藥典委員會負責人的高度重視,促成組建“含量均勻度協作組”。後又經過南寧、太原兩次會議,才把新方案簡化後推上中國藥典。他的第二名碩士生的學位論文《組合最佳化色譜法快速鑑定法定西藥的研究》受到全國第5屆色譜學術報告會的好評。後來,這篇論文被遼寧省公安廳刑事科學研究所用於投毒案件的偵破,獲得公安部的獎勵。該所在與他們合作前有顧慮,怕將來發表論文、獲獎出現名次、獎金分配一類問題。合作後才知道,他們不計較名利得失,只考慮如何協助該所儘快地把他們的成果用好。把科研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是他們最大的快樂。
人物評價
在半個世紀的執教生涯中,羅旭對教學工作的各個環節都認真負責,不辭辛勞,一絲不苟。他初做助教第一次指導定量分析實驗前,看到砝碼的質量不好。為了對學生的實驗結果提出嚴格要求,他把實驗室的所有砝碼進行了統一校準。他指導實驗嚴格、熱情。50年代以來,他主講過無機化學、分析化學、儀器分析、近代分析化學、有機定性分析、有機物光譜分析法、色譜分析、化學統計學等課程,聽課的學生包括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進修生乃至業餘大學生。他備課十分認真,以內容豐富且不斷更新、條理清楚、深入淺出、富有啟發性而深受廣大學生歡迎。他在長期的教學工作中編寫了大量講義,有的講義由於內容豐富易懂,至今還有學生建議出版。醫藥院校用《分析化學》教材由他編寫的部分由於內容新穎,互審編委轉請跨學科專家審閱獲得認同。對學習困難的學生他耐心輔導。他對研究生的學位論文和中青年教師請他審閱的論文,都逐字逐句地推敲,提出意見,讓他們改正乃至重寫。他們中的許多人異口同聲地說:“在羅老師身邊工作和學習太幸運了,不僅使我們的思想方法、業務水平、寫作能力得到提高,而且在做人、做事上也受益匪淺”。他把學生一律看成是未來的希望;善於發現人才同時注意因才施教,對基礎好而且勤奮的學生寄予厚望,感情達到摯愛的程度,借重一切力量,培養他們迅速成才。他在藥物分析領域培養了中國第一名博士生,指導的第一名博士後論文獲1997年“國氏獎”。他的第一名碩士生數學基礎好,他就給這名碩士生選了前述用蒙特卡羅方法制訂計量型檢查方案的學位論文題。現在他們都已是教授、博士生導師、各自領域裡的專家或學術帶頭人。在他培養的幾代學生中,擔任科技界重要職務的舉不勝舉。
代表論著
1 羅旭.化學統計學的發展與任務.化學通報,1981(11):1
2 羅旭.化學統計學基礎.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85
3 羅旭,王璽,程黎放.同系物保留指數作為氣相色譜定性參數優越性的考察.高等學校化學學報,1985,6(1):61
4 趙慧茹,鍾大放,羅旭等.組合最佳化色譜法快速鑑定法定西藥的研究.色譜,1985,2(6):297
5 鍾大放,王璽,羅旭.片劑含量均勻度計量檢驗新方案的研究.藥學學報,1986,21(2):130
6 畢開順,羅旭,王璽.人參質量的化學模糊模式識別.藥學學報,1992,27 (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