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山書院[江西豐城書院]

羅山書院[江西豐城書院]

羅山書院位於江西羅山主峰一華里的廣坪上,該書院於唐大曆六年(771)為紀念晉代隱士羅文通所建。

書院簡介

羅山是江西歷史文化名山之一,距豐城市區南48公里,跨豐城、崇仁、樂安三縣(市),屬南嶺武夷山余脈。主峰老仙峰海拔962米,山間有茂林修竹瀑布流泉,景致幽雅異常,既是一處修身養性的人間仙境,又是一塊傳道授業的風水寶地。

在離羅山主峰一華里的廣坪上,原有1座規模雄偉的古老殿宇---羅山諶母殿,始建於宋代,清乾隆二年(1737年)修葺,位於“九獅聚會”穴地,是當年羅山書院舊址。

羅山原名池山,因山巔一池,冬秋不涸。晉代名士羅文通隱居池山講學,授徒800多人,著道學書數十卷,壽終池山,門生念其功績,將池山改名羅山。

據清代《豐城縣誌》中《晉徵君羅山隱居銘》、《羅氏大成族譜》藝文志中江西監察使魏少游所撰《羅山書院記》載,該書院於唐大曆六年(771)為紀念晉代隱士羅文通所建。羅文通為漢代大農令羅珠十五世孫,因追慕隱居豐城櫧山的南州高士徐孺子風範,遂隱於櫧山著《求道書》14篇。晉大興元年(318)荊州刺史王敦檄聘其為別駕,鹹和二年(327)朝延詔為軍誥祭酒,羅文通均辭不往,改而隱居豐城池山,成為豫章一帶名士。羅去世後,葬於禪師坪之原,其徒立祠祭祀。梁朝大通年間(527—529),改羅文通祠為“雲霄觀”;唐開元年間(713—741),都督吳兢命名羅山一帶為“詔賢鄉”;唐大曆六年(771)春,魏少游和時任江南西道觀察判官、後成為一代名相的李泌一起前往豐城拜訪羅氏講學舊址,將“雲霄觀”改為“羅山書院”,並題寫匾額,把學舍修繕一新。寧紹興二年(1132)十二月,熱衷道教的宋徽宗不僅下詔再次修葺羅山書院,還封羅文通為“大羅悟道真君”。

到了元代以後,羅山書院因地理位置偏僻,逐漸失去書院教育功能,明清以後隨著諶母元君祠的興建,書院變成純粹的道教活動場所,中國最早的書院從此退出歷史舞台。為了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推進“文化興市”戰略,挖掘豐城書院文化的內涵魅力,增強地方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我市計畫重修羅山書院,追懷先賢芳躅,彰顯豐城精神,提升發展軟實力。

書院研討會

2008年8月27日至28日,豐城古代書院與中國書院教育學術研討會在江西豐城舉行,會上,近期發現的豐城羅山書院史料成為諸位專家討論的熱點,據此史料記載,羅山書院建於公元771年,如若史料為真,羅山書院的發現將改寫中國書院史。

據豐城市地方文化研究所所長毛靜介紹,今年7月份,該所在整理豐城羅姓家譜時,偶然發現羅氏族譜中有一篇名為《羅山書院記》的文章,文中記載古人在唐大曆六年(公元771年)建立羅山書院,這比此前廣泛引用的“全國最早的私家書院”、創立於公元814年的高安桂岩書院要早43年,比號稱“中國最早的私立大學”、創立於890年的德安東佳書院更早了119年。這一重大發現讓毛靜喜出望外。 此次研討會上,省內外書院研究專家齊聚豐城,對這一重大發現進行論證探討。在未找到其它史料做旁證之前,目前僅能對史料本身做一些文本分析。專家們認為,如若該族譜所記為實,將對研究中國書院的起源和發展有著理要的里程碑式的意義。除了改寫中國最早有書院的時間,對中國早期書院的形態研究也是一項突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