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家房鄉

羅家房鄉位於遼寧省 新民市東北部35公里處,全鄉占地面積128公里,共有16個村,76個自然屯,8097戶,30769口人。第五次人口普查,人口總數26566人。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羅家房鄉位於遼寧省新民市東北部35公里處,東南部與瀋陽市于洪區相接壤,東北部與瀋陽市瀋北新區和法庫縣相連。距瀋陽市區30公里,並有101國道、沈於路和興得路在鄉內經過,交通運輸十分方便。
全鄉占地面積128公里,共有16個村,76個自然屯,8097戶,30769口人。第五次人口普查,人口總數26566人。
羅家房鄉人口數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26566
13561
13005
家庭戶戶數8149
家庭戶總人口(總)26492
家庭戶男13504
家庭戶女12988
0-14歲(總)4908
0-14歲男2557
0-14歲女2351
15-64歲(總)19746
15-64歲男10036
15-64歲女9710
65歲及以上(總)1912
65歲及以上男968
65歲及以上女944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25296

歷史沿革

1958年建羅家房鄉,1958年改新興公社,1983年復建羅家房鄉。1996年,面積128.5平方千米,人口2.9萬人,轄新興、房申、青坨子、王通士合、張馬夫台、那家窩堡、大平莊、西房號、羅家房、小韓家窩堡、曹家窩堡、得勝堡、團山子、陳家窩堡、前營子、歡喜嶺、趙家窩堡、新安堡、二道房、山西孟家等21個行政村。
2002年,鄉政府駐羅家房,人口2.86萬人,面積128.5平方千米,轄陳家、前營子、歡喜嶺、羅家房、張馬夫、房申、趙家、李家、曹家、小韓、青坨子、王通士台、新安、太平、德勝堡、團山子、二道房、山西、西房號、那家、新興21個行政村。

行政代碼

210181213:
~200 220新興村
~201 220陳家村
~202 220房申村
~203 210羅家房村
~204 220前營子村
~205 220張馬夫台村
~206 220歡喜嶺村
~207 220小韓村
~208 210趙家村
~209 220李家村
~210 210曹家村
~211 210新安堡村
~212 210西房號村
~213 210二道房村
~214 210德勝堡村
~215 220團山子村

經濟概況

該鄉主要種植的農作物為水稻和玉米,分別為6.8萬畝和3.4萬畝。元蔥和暖棚油桃是特色產業,元蔥的播種面積近萬畝,年產達4000萬公斤。是全市第一產糧大鄉。養殖業比較發達,養殖業比較發達,養牛2500頭、豬24000頭、羊2500隻,存欄數3萬頭。家禽21.55萬隻。全鄉2010年人均收入預計8500元。
全鄉地域優勢明顯,交通發達,能源泉設施齊全。鄉內有大型變電所一座,裝機總容量高達9450KVA,地下水資源豐富,是瀋陽市供水基地之一。該鄉擁有綜合批發市場2個,工商業戶600餘戶,商品輻射範圍較大。資源和地域優勢吸引了眾多客商到該鄉投資辦廠。近年來,先後有來自黑龍江、吉林和瀋陽等地區客商到該鄉投資辦廠10餘家,投資總額達4000萬元,涉及塑膠、鑄造、機械加工、化工等行業,年產值39.960萬元,推動了該鄉經濟蓬勃發展。
羅家房鄉不但為瀋陽市提供糧食、蔬菜和肉類等農副產品,而且鄉鎮企業的發展也為瀋陽裝備製造業相配套的功能日漸形成,養殖業規模不斷擴大。

工業發展

2010年,羅家房鄉工業全面發展,規上企業產值實現20億元,完成全年任務的103%;完成入市本級財政收入200萬元,完成全年任務的105%;固定資產投資完成8億元,完成全年任務的108%;協稅工作任務完成300萬元,完成全年任務的100%;我鄉工業發展中,堅持“一重、一輕、一農”的三大產業特色,今年共引進工業項目12個,其中新建項目9個,續建項目3個。從投資規模上看,投資億元以上項目1個,即位於新興村的瀋陽監昊鍛壓廠,投資總額達到了1.4億元,3000萬元以上項目6個,500萬元以上項目5個,目前建成投產8個,在建4個。其中鑄鍛產業得到跨越式的發展,產業集群和規模不斷擴大,生產加工能力進一步增強。截止2010年末,羅家房鄉共有工業企業23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5家。幾年來,羅家房鄉工業發展態勢良好,依靠瀋北新區的優越地理位置,按照“沿邊沿路”的發展戰略,秉承“挑商選商、排隊式招商、服務安商”的招商理念,使羅家房鄉的工業經濟駛上了快車道。全鄉現有企業20家,其中規模企業11家,即將進入規模的企業6家。代表性的企業有鑄造企業瀋陽鼎盛機械製造有限公司,該公司主要生產芯鐵,產品出口,是我鄉的創匯企業;大米加工企業瀋陽北盛米業有限公司,該公司主要以大米加工為主,註冊商標“金陽光”,大米遠銷新疆、北京、上海等地,是我鄉的龍頭企業;化工企業瀋陽綠緣化工有限公司、瀋陽巨龍防腐劑廠、中科明揚防腐研究所等也是比較不錯的企業,其產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取得榮譽

羅家房鄉2006年被瀋陽市政府確定為水稻生產強鄉、瀋陽市文明鄉鎮,2007年被遼寧省委、省政府評為信訪穩定工作先進集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