罵鴨翻譯

《罵鴨》,蒲松齡短篇小說,收錄在《聊齋志異》。故事說的是,有個人偷了鄰居的鴨子,後來渾身長出了鴨毛。夢中有人告訴他,這是偷東西的懲罰,要讓失主痛罵一頓才能痊癒。鄰居無論如何也不發怒,這個人只好把實情告訴鄰居,最後病好了。

參考譯文

淄川城西白家莊的某人,偷了鄰居的一隻鴨子煮著吃了。到夜裡,覺得全身發癢;天亮後一看,身上長滿了一層細細的鴨茸毛,一碰就疼,非常害怕,可又沒有辦法醫治。

夜裡,他夢見一個人告訴他說:“你的病是上天對你的懲罰,必須得到失鴨主人的一頓痛罵,這鴨毛才能脫落。”而鄰居老翁平素善良,心胸寬闊,丟了東西從來就不去計較或流露不高興的樣子。偷鴨的人很奸滑,便撒謊告訴老翁說:“鴨子是某某人所偷,他非常害怕別人罵,罵他可以預防他再來偷鴨子。”老翁笑道:“誰有那么多閒工夫生閒氣,去罵這種品行惡劣的人。”終不肯罵。偷鴨的人很難為情,只好把實情告訴了鄰居老翁;老翁這才肯罵,那人身上的鴨毛果然退了。[2] 寫怪異故事的人(即作者蒲松齡)說:“太厲害啦,偷盜的人一定很害怕:一偷盜居然渾身長出鴨毛!太厲害啦,罵人的人應該小心啊:一聲罵竟然會把盜賊的罪孽減輕!但是,行善的人是有辦法的呀,那鄰居老人,是用罵的方法行善事的啊。”

字詞注釋

[1]邑:縣。振作者家鄉淄川縣。

[2]茸(r6ng 絨)生:細毛叢生。

[3]雅量:度量寬宏。《晉書·李壽載記》:“(壽)敏而好學,雅量豁 然。”

[4]征:表露,表現。

[5]良已:完全痊癒。

[6]攘:竊取。[1]

4字義

編輯

素:一向。

邑(yì):縣城 。

葺:重重疊疊

醫:醫治。

翁:稱老年人,老頭兒。

詭:欺騙。

雅量:寬宏大量,不斤斤計較。

徵於聲色:表現在語言和臉色上 。征:這裡是表現出來的意思。聲色:聲音和臉色

詭:欺騙,假

某甲:舊時書面語中稱“某個人”,沒有姓名,就說“某甲”。

卒:終於,到底,最後。

窘:尷尬,為難。

良:真的,果然

已:止,這裡指病好了。

攘:竊取。

大懼:非常害怕

乃:才

焉: 語氣詞

因:於是,就

警:警告

是以:因此

征:表現

儆:使人覺醒

益:難為

作品賞析

《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代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說集。全書共有短篇小說491篇。題材非常廣泛,內容極其豐富,藝術成就很高。作品成功地塑造了眾多的藝術典型,人物形象鮮明生動,堪稱中國古典文言短篇小說之巔峰。

這則故事至少給人兩點啟示:一是告誡那些做賊的壞人,“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不管他偽裝得再好,也遲早會被別人發覺的,所以千萬不要做違背良心的壞事。二是勸誡那些受害之人,對於壞人壞事一定要檢舉揭發,只有這樣,才能打擊他的惡習,讓他不再危害人間。只有適當的懲罰,才能讓這些人醒悟、改惡從善。總結了道理:一個人如果做了壞事,卻以為別人不會知道,企圖掩飾,矇混過關,最終必將導致嚴重的後果。

作者簡介

蒲松齡(1640~1715),又名柳泉居士,聊齋先生,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今淄博)人。早歲即有文名,深為施閏章、王士禛所重。屢應省試,皆落第,年七十一歲始成貢生。除中年一度作幕於寶應,居鄉以塾師終老。家境貧困,接觸底層人民生活。能詩文,善作俚曲。曾以數十年時間,寫成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並不斷修改增補。其書運用唐傳奇小說文體,通過談狐說鬼方式,對當時的社會、政治多所批判。著有《聊齋文集》、《聊齋詩集》、《聊齋俚曲》及關於農業、醫藥等通俗讀物多種。還有文集13卷400多篇,詩集8卷900多篇,詞1卷100多闋,以及俚曲14種、戲3部、雜著5種。[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