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纏枝蓮嬰戲紋石缸,位於河南省開封市龍亭區,系青石質清代乾隆年間文物,它是用於養殖荷花等水上觀賞植物和放養魚類的容器,所盛之水用於消防滅火也是主要功能之一。是國家三級保護文物。
嬰戲紋
![嬰戲紋](/img/6/984/nBnauM3X2YjM2MTN4UDN1MTN2QTM2czMyYDOzQTNwAzMxAzL1QzLxE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在我國古代崇尚多子多福,又認為蓮諧音“連”,故童子玩蓮目口寓意“連生貴子”。紋飾圖案多以一個或幾個頑皮可愛的男嬰組成,或肩負荷葉交腳而行,或幾個嬰孩同戲一束荷花。有坐、有立、有玩、有鬧,將不同姿態的遊戲和動作刻畫得生動活潑,情趣盎然。
明清時期嬰戲紋題材也很多見。明代的嬰戲紋既豐富又富有特色,不但較為全面地反應了明代兒童生活的情景,而且畫面普遍生動活潑,充滿著童真的情趣和吉祥的意蘊。常見的嬰戲紋圖案有戲蓮圖、蹴鞠圖、放風箏圖、捉迷藏圖、鬥蛐蛐圖、玩花燈圖、習武圖、對弈圖等。“庭園嬰戲”,描繪的是孩童們在庭園內的活動寫實,如放鞭炮、騎木馬等,繪畫工整,畫風疏朗;郊外嬰戲圖,人物較抽象,近簡筆畫風。
明代玉器中的嬰孩形象常常前額及後腦突出。清代嬰戲紋較明代雕刻更加細膩,衣紋裝飾過多,與宋代玉雕童子有明顯的差別。明正德、嘉靖的嬰戲碗,是這一時期的青花代表作品。清代有青花瓷器、釉下五彩瓷器、粉彩瓷器等裝飾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