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畫:建築的原動力

繪畫與動機 繪畫與形象 繪畫與構造

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8月1日)
外文書名: Drawing:The motive Force of Architecture
叢書名: Drawing:The Motive Force of Architecture
平裝:200頁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開本:16
ISBN:9787121142512, 7121142511
條形碼:9787121142512
商品尺寸: 23.4 x 17 x 1.6 cm
商品重量: 558 g
ASIN:B005IQR2NY

內容簡介

《繪畫:建築的原動力(全彩)》探幽發微,專就繪畫在建築領域發揮的創造性作用展開闡述,堪稱圖像化設計主要擁躉之一——彼得·庫克爵士為建築繪畫書寫的一首讚美詩。作者將闡發的主題分成多個章節,有條不紊地剖析了繪畫與動機、策略、形象、影像、境界、科技、表面效果、奇幻建築之間的關係。他以行雲流水般的感性文字,全方位討論了繪畫的作用,將我們的目光引向彪炳史冊的一些建築大師或著名機構,諸如希思·羅賓遜、休·費里斯、亞瑟·貝里斯福德·皮特,直至弗蘭克·蓋里、扎哈·哈迪德、羅恩·赫倫、希默爾伯勞公司、伯拉德·屈米、萊仳斯·伍茲等。

目錄

引言 007
繪畫與動機 008
繪畫與策略 027
繪畫與形象 053
繪畫與影像 072
繪畫與構造 090
繪畫:打造環境,經營氣氛 109
繪畫與科技 133
繪畫與建築表面 153
詭異的繪畫,離奇的現實 175

文摘

隘封閉、黑白色調一統天下的俄羅斯建築設計界提出了挑戰。拉可夫·切爾尼科夫的代表作品《建築之夢:101幅作品集》(1933年出版),多以“工業設施”色彩濃厚的建築物為設計主題。碩大的建築體凸顯於煌煌巨製式的規劃框架之中.椎形建築物兀立於帶狀格線或代表窗戶的條塊之前。生動而不失和諧的外觀,使他的作品洋溢著純建築設計之外的氣息。被同時代人斥為“過度美術化”作品的《建築之夢》,以其清新的畫風、完善的構圖和明確的意圖,在喧囂一時的許多業界同人的作品漸被歷史所湮沒的情況下,終得跨越時代而流芳今世。大片的藍色、飄逸的紅條,此間噴薄欲出的視覺衝擊力,難以抵禦。由此上溯到大約12年前,德國表現主義建築師、畫家、詩人赫爾曼·芬斯特林創作了足以動搖建築藝術既定體系的作品。他1920年完成的《建築》遠不及他本人的其他作品著名,但籠罩畫面的神秘氣氛所蘊涵的獨特魅力,同類作品概莫能及。他筆下的樓宇不是堅固的結構體,而是如同懸垂的帳幔一般,給人輕搖漫捲的印象,即使有著大片水彩色塊發揮均衡作用,柔曼的格調也難以掩飾。第5章中談到的弗雷德里克·凱斯勒的作品不能與此相提並論:芬斯特林繪製的建築畫布局意圖表達清楚,局部設計也充分體現了對象的固態特徵。地坪處理上作者只預留了點滴痕跡卻又惜墨如金,不加任何修飾以免破壞整個構造體系。然而,有一些交接點的暗示信息,表明繪畫展示的僅為建築物之冰山一角。時至今日我才明白,當我草制格拉茲藝術館之類的大廈時,正是這些圖片當時一直縈繞在我的潛意識中——提示我借一斑而窺全豹在設計工作中妙用無窮的道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