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簡介
織金縣中等職業學校是織金縣唯一的一所公辦中等職業學校,創辦於1986年,
學校1994年經地區行署批准,加了“織金縣衛生職業技術學校”的牌子,並於
1995年、2000年連續兩次被省人民政府授予“省級重點職業高中”。為了適應
現代職業技術教育及其相關培訓的需要,整合職教資源,2004年1月經縣委、
縣政府批准將織金縣委黨校、織金縣職業技術高級中學、織金縣技工學校、織
金縣農業廣播電視學校、織金縣衛生職業技術學校合併,成立“織金縣培訓中心”。
2005年申報為國務院扶貧辦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基地教學點和貴州省“陽光工程”培訓基地教學點。
2012年,根據織金縣編制委員會《關於撤銷縣培訓中心的通知》(織編辦字〔2012〕14號)精神,撤銷織金縣培訓中心,分別設立織金縣職業中學和織金縣委黨校。
織金縣人民政府於2012年8月14日以《縣人民政府關於教育系統相關事宜的紀要》(織府專議〔2012〕118號)要求,學校搬遷到原六中校址,學校於2012年9月28日正式搬遷到新校址。
學校占地面積84畝,建築面積35000平方米,其中,教學及實訓樓17000平方米,學生食堂2000平方米,學生公寓16000平方米。
實習實訓設備價值950萬元:擁有計算機實驗室、電子商務實訓室、廣告設計實訓室、語音實驗室、數碼鋼琴室、焊工實訓室、電子電工實訓室、汽車實訓室、美術實訓室、舞蹈訓練室、護理實訓室、解剖陳列室等32個實訓室、1個汽修實訓基地和1個國語測試站。學校現有教職工128人,其中,專任教師123人,本科學歷119人。
學校開設有學前教育、護理、汽車維修與檢測、汽車美容與行銷、計算機技術與套用、廣告設計與製作、電子商務、電子技術套用、酒店服務與管理、文秘等專業。
作為2013年省“百校大戰”項目學校之一,2013年我縣投入資金2010萬元修建8000平方米的學生宿舍和2000平方米的學生食堂;
2014年投入2700萬元資金修建學生宿舍和實訓樓,建設面積總計18000平方米,已全部投入使用;2015年計畫投入400萬元,新建1000平方米的汽車實訓基地和4100平方米的200米環形塑膠跑道,目前汽車實訓基地和200米環形塑膠跑道已建成投入使用。
學校堅持“動手為本、動腦為根;育德育能、力實力新;服務為宗旨、就業為導向”的辦學理念。堅持以專業和課程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實訓基地建設為抓手,積極探索“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項目化教學”、“訂單式培養”等人才培養模式,培養生產、服務、管理技能型人才。
以“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為根本原則加強校際和校企合作,從而推動我校全方位發展。
學校領導
校 長:胡正輝
副 校 長:楊飛艷(黨支部書記)左秀平
辦公室主任:彭 軼
總務科科長:羅志翔
教務科科長:李永超
學生科科長:彭 浩
安保科科長:鄒 龍
招就辦主任:金明取
電教辦主任:劉 斌
工會主席 :傅 卉
學校組織機構
科 室 | 負責人 | 學校分管 領 導 | ||
總務科 | 羅志祥 | 楊飛艷 | ||
辦公室 | 彭 軼 | 楊飛艷 | ||
招就辦 | 金明取 | 楊飛艷 | ||
工 會 | 傅 卉 | 楊飛艷 | ||
黨支部 | 書 記:楊飛艷 副 書 記:彭 浩 組織委員:謝 芳 宣傳委員:游曉英 紀檢委員:李永超 | 楊飛艷 | ||
安保科(含宿管) | 鄒 龍 | 左秀平 | ||
教務科 | 李永超 | 左秀平 | ||
教 務 科 下 設 | 學前教育部 | 祖曉玲 | 左秀平 | |
信息技術部 | 徐道懷 | 左秀平 | ||
醫 護 部 | 周 婷 | 左秀平 | ||
綜 合 部 | 何雨波 | 左秀平 | ||
汽修機電部 | 楊 韜 | 左秀平 | ||
學生科 | 彭 浩 | 左秀平 | ||
學生科下設團委 | 團 委 | 劉 娟 | 左秀平 | |
學生會 | 劉 娟 | 左秀平 | ||
電教辦 | 劉 斌 | 左秀平 | ||
師資力量
織金縣中等職業學校現有教職工94人,其中專任教師93人,工勤人員1人,現擬招聘專業教師95人,教師合計數為189人。
教學成果
學校現有在校學生1626人,其中女生977人。一年級學生1366人。二年級學生150人,三年級學生110人,2014年招生任務數為1555人,2014年在校學生數為3181人,減去三年級畢業的學生數實際在校學生數為3071人。
擁有計算機室2個100台計算機,2個計算機實訓室;語音實驗室1個75座,數碼鋼琴室1個(51台),焊工實驗室2個,電子電工實驗室1個,汽車實驗室1個,汽車修理實訓室一個,電動縫紉室1個,美術實驗室1個,形體訓練室1個,護理實驗室1個,物理、化學、生物實驗室各一個。
真正發揮了職業學校功能,在畢業生追綜調查信息反饋中顯示,從織金縣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的學生中,多數均已走上致富之路,成為一方致富能手,部分學生被直接選送和考試走進大學校門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