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蓆子

織蓆子

蓆子,以各種篾條編織而成的片狀鋪墊用具。其歷史悠久,古代陶器即有席紋陶。古人鋪席於地以為座,後坐在地上或以地為席稱“席地”,席地而坐即源於此。葦席曾為喪葬常用之物,覆蓋喪車上為飾物。窮苦百姓無力置棺木葬死者,也以蘆席裹屍掩埋。評劇《秦香蓮》中,秦香蓮的一句唱詞“剪青絲換蘆席葬公爹婆母”即指此。

蓆子的歷史

蓆子,以各種篾條編織而成的片狀鋪墊用具。其歷史悠久,古代陶器即有席紋陶。古人鋪席於地以為座,後坐在地上或以地為席稱“席地”,席地而坐即源於此。葦席曾為喪葬常用之物,覆蓋喪車上為飾物。窮苦百姓無力置棺木葬死者,也以蘆席裹屍掩埋。評劇《秦香蓮》中,秦香蓮的一句唱詞“剪青絲換蘆席葬公爹婆母”即指此。

葦席的用處越來越廣泛,鋪炕、搭棚、苫糧草、縫毛蝦包、扎牌樓等,均用葦席。過去,北方農家多以葦席鋪炕。按民間習俗,娶媳婦要鋪新炕席,典禮前一天夜裡由男童“壓炕”(無被褥,囫圇而眠),寓婚後生子。過去的常平倉、糧庫、兵營也多用葦席苫糧草垛。搭棚、扎牌樓也以葦席為主料。

蓆子的種類

葦席,按用材分,有草(蘆葦、蒲草、箭桿)席、竹蓆、藤蓆、象牙席等;按用途分,有炕席、苫席、棚席、腳蹬席等;按織法分,有三紋席、二紋席、隔紋席、花色席等。冀東平原瀕渤海,多坑塘,水源充足,盛產蘆葦,故以蘆葦織席比較普遍,代代傳承,形成了產業。以蘆葦織成的蓆子稱葦席或蘆席(如圖)。

用蘆葦編織葦席

冀東平原農村編織葦席有相當規模,形成了市場。織席成了農家的傳統副業,以此補貼生活。玉田的林南倉、渠河頭、石臼窩,樂亭的邊流河、商家埝、杜林,灤南的松樹、龍灣子、 連北店、速火莊等,曾為織席專業村。解放前的席業公司、解放後的供銷社收購葦席,銷往全國各地。外貿部門也曾組織葦席出口,銷往西歐和東南亞。僅玉田縣林南倉供銷社,1979年~1985年就組織出口葦席9 620片。1994年~1995年,玉田縣外貿局直接向法國出口葦席21 270片。

三紋席、二紋席編織方法比較簡單。三紋席是挑三壓三(指挑壓子);二紋席是挑二壓二。二者收邊,均有一圈“大紋”(詳見後文)。北方的花色席,多是用箭桿劈成子編成的腳蹬席,織出萬字、方正等花紋,還有的染色,經緯用不同顏色,更加美觀。隔紋席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常見、又較複雜的一種,中間部分為“隔紋”,四邊為“二紋”和“大紋”。

蓆子的材料

投坯子

編蓆子 編蓆子

葦子分笆葦和席葦,生長於沿海鹹水中桿短細、壁厚的葦子稱笆葦,用於編葦笆,打帘子。生長於淡水中桿粗長、壁薄的葦子稱席葦,用於破篾編織。把席葦根部戳齊,從尖部撿長的一把一把抽出。長的必粗,用其織隔紋席;短的多較細,用其織三紋席、二紋席。

穿坯子

穿坯子,即把葦子破開。較細的葦子,用刀子一破兩半。較粗的葦子,穿三瓣及其以上,用穿子。用穿子穿子是從根部插入穿子圓孔(如上圖),隨著葦子漸進,刀則將其破成3瓣~5瓣。隔紋席所用子多用穿子穿成。

碾坯子

推拉碌碡把坯子壓軟,稱碾子。葦子破成子後,先用劈開兩半的細竹竿捋去葦褲,再捆起來用水洇透,瀝淨表皮水分後用碌碡壓軟。碾子需做出光滑且硬實的長條場子。場子是把地面平整好,灑水後撒上麥餘子壓實。邊壓邊翻,防止軟硬不一,切忌碾碎和節生硬,根部適當多碾些時間。

編織方法

起頭

起頭稱擺條子。擺條子基本方法有兩種,一是從蓆子中間開始,一是從一個角開始。兩者大同小異,知其一便可融會貫通。以從角開始為例介紹起頭。(如圖)將28根(須偶數)子分成14組(每組稱1棵),每組子均根尖顛倒,權且稱其為經。用3根子分別採取壓2挑2、挑2壓2的方法,將經臨時固定不散,條子擺完後撤掉。

隔紋席擺條子示意圖 隔紋席擺條子示意圖

第1棵子從左向右挑4(4根分2組,即2棵)壓4挑4壓6挑4壓4挑2。

第2棵子從左向右(下同)挑2壓4挑4壓4挑2壓4挑4壓4。

第3棵子壓4挑4壓6挑4壓4挑4壓2。

第4棵子壓2挑4壓8挑6壓4挑4。

第5棵子挑4壓8挑10壓4挑2。

這時,“二紋”(指壓4挑4)及“大紋”(指壓8)花紋已顯現。如圖所示,織完第9棵子,“大紋”裡面(圖中為上)已形成“二紋”花,開始織“隔紋”。

第10棵壓2挑4壓4後,一組(棵)子開始一分為二,第一根挑4壓2挑4壓4挑4;第二根挑2壓3挑5壓4挑4。

第11棵子挑4壓4後一分為二,第一根挑4壓3挑1壓2挑4壓4挑2;第二根挑2壓3挑3壓2挑4壓4挑2。

形成的“隔紋”花,每根子交錯結組,即上次和先一根子結組,下次和後一根子結組。 “隔紋”和右邊“二紋”接頭處,出現的超出規律的挑1挑3壓2壓5壓6等花紋稱“牙子”。

“牙子”花紋長短要適當,要儘量減少挑壓1根和4根以上子的數量。“二紋”與“隔紋”銜接處的同一段子間隙中,杜絕出現1根子鑽出、1根子鑽入的情況。按照挑壓規律遇到上述情況時,要前趕後錯避開,以免子克不瓷實,出現縫隙。 “牙子”的織法不盡一致,有的緊挨“牙子”保證一趟完整的“二紋”花紋,有的織兩趟“二紋”花紋,還有的不是一趟完整的“二紋”花,即把“牙子”錯到“二紋”花上。無論哪種織法,必須保證“大紋”花紋完整。完整的“大紋”花一般是壓8~12根子,圖例是壓8根子。

續編

條子擺好後接著織,一般是先把擺條子的角織完整。“大紋”花外,織3趟“二紋”人字花紋,“大紋”花里保證一趟人字花紋,有的織兩趟。在原擺條子的基礎上,邊往前織,邊往左右擴展。往左擴展至大紋外3趟“二紋”完成,向右擴展至另一角。另一角的位置,按苗子長度確定。苗子即蓆子撬完邊後的寬度,一般為5尺,或根據需要另定尺寸。兩角織成,蓆子的寬度即確定。蓆子織到夠長度即收邊,用同樣方法織出另兩個角。蓆子長度分一丈、丈零五、丈一、丈一五、丈二等規格。量蓆子的苗子和長度均留出撬的邊,量到“大紋”外第二個“二紋”花紋中間,撬席劃線也在此處。

一邊編織,一邊用撬鐮克子,使子與子挨緊。這樣織出的蓆子才瓷實、勻稱、美觀。

撬席

把織完的蓆子翻過來,四邊用剪子剪出席茬。蓆子織完,邊上的子分兩層。反面的一層,靠花紋剪,以花紋不散為度;正面的一層,花紋外留3寸左右斜茬剪斷。剪完席茬,在3個“二紋”花紋中間,用尺竿擋著,用撬鐮劃出一道線。從劃線處把子向里壓折(現在蓆子正面朝下)後開始撬席。先從一個角開始,左右的“茬子”互壓,最後一棵用撬鐮幫助插入“大紋”子裡。包完一個角即撬邊,逐棵將子茬插入“大紋”花紋里,每次挑4棵插2棵(4根)。也有的把“茬子”插入“大紋”裡邊的“二紋”花里。蓆子撬完,子露出部分留1厘米,余者剪掉。

隨著新材料的出現,葦席的苫垛功能已由塑膠布、苫布代替,鋪炕功能已由炕被、毛氈代替。因葦席用量銳減,現在還織席的所剩無幾,織席的手藝可能要在不遠的將來湮入歷史長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