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體與無限

總體與無限

《總體與無限》是由伊曼努爾·列維納斯撰寫,朱剛翻譯的哲學論著,該書於2016年由北京大學出版社發行出版。

內容簡介

本書是著名現象學家列維納斯的代表作,是其前期思想的核心,對現象學有著深遠的影響。在本書中,列維納斯把西方傳統的存在論哲學視作一種總體哲學。這種哲學以作為總體的存在為最終的意義來源,抹殺作為個體的個人的意義與價值,充滿了對於他者的暴力。與這種總體哲學相反,列維納斯通過對面容的現象學分析表明,在面容中呈現出來的他人標誌著絕對的外在性,是真正的無限,不可還原為內在性。他進而證明,自我與他人的倫理關聯既先於自我與他人的存在關係,也先於自我與對象的存在關係。在此意義上,倫理學先於存在論。本書最終表明,自我與他人之間有著一種不可還原的非同一性,自我與他人的面對面是存在中的終極關係。因此,哲學必然是“多元論”的,世界的本原是多元,是每一個表達著的自我。這多元之間則通過作為主體性的善良而最終走向和平。

作者簡介

作者伊曼努爾·列維納斯(Emmanuel Levinas,1906—1995),生於立陶宛考納斯,當代法國著名的猶太哲學家, 20世紀歐洲最偉大的倫理學家。他融匯希臘文化和希伯來文化,通過對傳統認識論和存在論的批判,為西方哲學提供了思考異質、差異、他者性的重要路徑,揭示了從倫理的維度重建形上學的可能性。其主要著作有:《從存在到存在者》《總體與無限》《異於存在或本質之外》《時間與他者》《為他人的人道主義》等。

譯者朱剛,1972年生,江蘇宿遷人。北京大學哲學博士。現任中山大學哲學系、中山大學現象學研究所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德國哲學、法國哲學和現象學。著有《本原與延異——德希達對本原形上學的解構》《開端與未來——從現象學到解構》等,譯有《論精神——海德格爾與問題》(德希達著)等。

目錄

總體與無限
目錄
前言
第一部分 同一與他者
第一章 形上學與超越
第一節 對不可見者的欲望
第二節 總體的破裂
第三節 超越不是否定
第四節 形上學先於存在論
第五節 作為無限觀念的超越
第二章 分離與話語
第一節 非神論或意志
第二節 真理
第三節 話語
第四節 修辭與非正義
第五節 話語與倫理
第六節 形而上者與人
第七節 面對面,不可還原的關係
第三章 真理與正義
第一節 被質疑的自由
第二節 對自由的授權(l’investiture)或批判
第三節 真理預設正義
第四章 分離與絕對
第二部分 內在性與家政
第一章 分離作為生活
第一節 意向性與社會關係
第二節 享用……(享受)。實現的觀念
第三節 享受與獨立
第四節 需要與身體性
第五節 作為自我之自我性的感受性
第六節 享受之自我既非生物學的亦非社會學的
第二章 享受與表象
第一節 表象與構造
第二節 享受與食物
第三節 元素與事物、用具
第四節 感性
第五節 元素的神秘格式
第三章 自我與依賴
第一節 快樂及其未來
第二節 對生活的愛
第三節 享受與分離
第四章 居所
第一節 居住
第二節 居住與女性
第三節 家與占有
第四節 占有與勞動
第五節 勞動、身體、意識
第六節 表象的自由與贈予
第五章 現象世界與表達
第一節 分離是一種家政
第二節 作品與表達
第三節 現象與存在
第三部分 面容與外在性
第一章 面容與感性
第二章 面容與倫理
第一節 面容與無限
第二節 面容與倫理
第三節 面容與理性
第四節 話語創建表示(含義)
第五節 語言與客觀性
第六節 他人與諸他者
第七節 人之間的不對稱性
第八節 意志與理性
第三章 倫理關係與時間
第一節 多元論與主體性
第二節 商業、歷史關係與面容
第三節 意志與死亡
第四節 意志與時間:忍耐
第五節 意願的真理
第四部分 超逾面容
第一章 愛的兩可性
第二章 愛欲現象學
第三章 生育
第四章 愛欲中的主體性
第五章 超越與生育
第六章 子親關係與兄弟關係(博愛)
第七章 時間的無限
結語
一、從相似到同一
二、存在是外在性
三、有限與無限
四、創造
五、外在性與語言
六、表達與形象
七、反對關於中性之物的哲學
八、主體性
九、主體性的維持——內在生活的現實和國家的現實——主體性的意義
十、超逾存在
十一、被授權的自由
十二、存在作為善良——自我——多元論——和平
術語對照表
專有名詞對照表
譯後記
附錄 從“多元”到“無端”——理解列維納斯哲學的一條線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