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流概況
練江幹流,發源於廣東省普寧市大南山五峰尖西南部楊梅坪村的白水礤。源頭落差大,雨天常形成瀑布,出寒媽水庫後入潮汕平原,水流平緩,經流沙陂後於暉含匯鐵山的白坑湖水,東流至六營匯大南山的白馬溪水,於石港山匯湯坑溪水而入朝陽區境,經海門水閘出南海。
練江原長99公里,解放後河段經裁彎取直後,全長77.12公里,坡降0.89%,集水面積1346平方公里,在普寧市境內主流長29.8公里,集水面積508.13平方公里。 (一說幹流全長94.5公里,20世紀50年代幹流裁彎取直16處,河流長度縮短23.4公里,縮減為71公里。流域面積1346.6平方公里。 )
自白水磜向北流經流沙折東至石港為上游,長38.8公里,流面積508.1平方公里,在普寧境內;自石港至和平橋為中游,長23公里(經裁彎改直後縮短14.4公里);自和平橋至海門港口為下游,長18.3公里,是練江進入內海灣的瀉湖地帶,成漏斗形向內陸伸進,南岸有練江山,北岸有石龜山,龜頭面向港口,俗稱龜頭海,面積57平方公里。 20世紀70年代潮陽縣龜頭海攔河閘開築後,海潮已受攔阻。 (一說練江暉含上溯為上游,河道彎曲,暉含以下為中游,河面寬60-100米,水深2-5.5米,可通航至流沙,洋尾山水閘以下為潮感河段。 )
水文特徵
練江幹流多年平均徑流深1156毫米,多年平均徑流量5.874億立方米,洋尾山水閘過閘流量488-929立方米每秒。
主要支流
普寧市段
普寧市境內匯入練江的主要支流有白坑湖水、白馬溪、湯坑溪、西切流水、北港水。
白坑湖水,發源於大壩鎮錫坑,經大壩、烏堆洋後入白坑湖,1972年自烏堆洋折向改道,沿新開的大壩切洪渠至雞籠山匯白坑湖水、光南水於暉含入練江,長12.24公里,集水面積88.41平方公里。白坑湖位於白坑湖水上游的白坑村前,清代末期,湖面積約2000畝,隨著農民沿湖填湖造田,解放後整治練江,水位下降,湖面縮小,1970年湖面僅約800畝,1970-1972年大壩公社組織近湖農民再次填湖造田,湖面消失,僅留下承排環山來水的排水道。
白馬溪,源起大南山望天頂,經三坑、什石洋陂後在香員坑匯益嶺水過西社、陂頭、六營入練江,長23.2公里。集水面積原有100平方公里,1972年開挖流沙排澇渠(中河)和下遊河段裁直改口、設圍分道後,集水面積為81.53平方公里。該水上游坡降大,水能蘊藏豐富,築有中型水庫2座,小(一)型水庫2座。已開發水力發電,總裝機容量5840千瓦。
湯坑溪,發源於大南山打鼓潭,經湯坑、軍埠、石橋頭於石港山處入練江,長22.7公里,集水面積65.25平方公里。上游水源築有中型水庫2座和水力發電站4座,總裝機容量3630千瓦。
西切流水,系沿鐵山南坡橫切,並大坑口水、北山水、玉溪水、龍秋水、龍秋東水、小北山水等小支流於溪尖腳處入練江,是解放後人工開鑿的截洪河道。
北港水,發源於麒麟鎮北坑,沿徑水、南陂、新溪納兩側來水,在龍門村匯南徑水,從黃隴村東過潮陽縣境入練江,流長15公里,集水面積108.74平方公里,上游各水源坑口建築小(一)型水庫11座。
潮陽區段
潮陽區境匯入支流有:
金溪,古稱司馬浦水或金竹林水。發源於大南山尖峰,流經陳店溪口匯入練江,流程18.7公里,流域面積84.1平方公里。
利陂水,發源於大南山家神嶺西側,自南而北,流經利陂村得名,再經小坑、陂溪、丈八車、溪尾朱至華里西匯入練江,流程17.1公里,流域面積30.14平方公里。
兩英河,古稱桃溪,又因上游有鑼鼓瀑布而稱鑼鼓水,流經兩英得名,也稱秋風水。發源於大南山鹽嶺,是練江最大支流,流域面積168.12平方公里。
洪口輋水,發源於大南山五峰尖東側,北流經洪口輋村得名,至村前合白水帶經石碑角、風吹、尖尾至西埠匯兩英河東支出臚溪、半港閘入龜頭海,流程18.5公里,流域面積74.27平方公里。
大寮水,舊稱成田水。發源於大南山牛牯嶺北,流經疊石、仙斗折東在港頭合蜘蛛埔水,至西岐合寧湖水過鹽汀,以出大寮水閘匯入龜頭海得名,流程18.78公里,流域面積44平方公里。
龍溪,發源於大南山雷嶺峰東側官芒坪,因上游有龍頭崎瀑布得名,流程25.1公里,流域面積102.6平方公里。
華林水,發源於大南山東部余脈陽崬頂北麓,向東北流經華林村得名,至田心、北洋匯入茆港水出龜頭海,流程8.15公里,流域面積9.8平方公里。
貴嶼水,舊名桂江。發源於小北山普寧南徑蛇仔陵,由西向東至龍門村東側轉南至潮陽市(縣)境軍寮附近,匯合潮陽境另一條支流蟹窯水(發源於大尖山南坡,東南流經浮山、山力埔折西南經南陽至軍寮),南抵貴嶼玉窖出練江,流程17.4公里,流域面積115.8平方公里,其中在潮陽境45平方公里。
谷饒水,練江一級支流。古稱仙陂水。上游支流繁多,主流發源於小北山東棚青排山南麓,向西流經水吼瀑布,又向南匯合徑門、雞籠山、徑腳等水,至新興村附近又匯入三合、靈山、谷饒市溪,至神山仔匯入鯉魚陂水後,向南於溪東仔注入練江中游,流程24.1公里,流域面積129.1平方公里。
練北水,古稱西豐水。發源於小北山盧厝陵,西流至練北村匯入練江得名,流程6.8公里,流域面積13平方公里。
水吼水,發源於小北山和平水吼山,西流經洪(陽)和(平)公路水吼坑橋於古和平橋尾匯入練江,流程2.6公里,流域面積3平方公里。
太和水,發源於小北山雙髻山北側,西流經狗眠村折南過廣(州)汕(頭)公路太和橋得名。下游古稱“載水港”,因船民及和平等地民眾曾到此“以舟載水而市”得名。該水於高豐、白石間匯入練江,流程8公里,流域面積12平方公里。
七里港水,發源於雙髻山南麓,以流經廣汕公路北側七里港橋得名,流程7.6公里,流域面積10.62平方公里。
東岩水,發源於東山嶺後,南流經東岩得名,轉向西南出鳳崗橋匯入龜頭海,流程6公里,流域面積12平方公里。
前溪,護城河東門橋以南河段,自東北鳳肚至護城河匯風吹涵等水出前溪河口,流程7公里,流域面積11平方公里。
海門坑內水,發源於坑內山,西流經海門和睦橋出練江,流程3公里,流域面積4平方公里。
水利概況
練江流程短、落差小,加上河道彎曲、排洪不暢,建國前常泛濫成災。天旱時鹹潮上涌,造成廣泛的鹹害。2*世紀50年代以後進行了綜合整治,在上游及各支流建水庫進行蓄水;幹流裁彎取直16處,河流長度縮短23.4公里;山前截洪排洪,有效地控制了水旱災。海門建橋閘,消除了鹹害。
歷史上練江水運也比較重要,新中國建立前其支流的白坑湖水至陳店可通木船,陳店以下44公里可通小汽輪。為使練江與榕江、韓江的航運連貫起來,明代在棉城修建棉城運河(後溪)長7.5公里,連繫練江和牛田洋。這樣船隻不必繞過外海,便可安全快捷到達揭陽、海陽等地,效益巨大。
流域概況
流域包括池尾、流沙、燎原、大南山、下架山、軍埠、占隴、南徑、麒麟9個鎮和雲落、梅塘、大壩鎮的部分地區。耕地面積25.52萬畝,占全縣耕地面積54.6%。
練江下游,有練江平原,位於小北山和大南山之間,呈北西向長條帶狀。西北自普寧梅塘附近與榜江平原相連,東至海門灣,長50多公里,南北寬在西部約8公里,東部10—16公里。面積700多平方公里,分居潮陽和普寧二市。練江平原過去為古海灣,後來由於東南部從田心向北的灣口沙壩延伸到古埕,使海灣變成龜頭海瀉湖。由於泥沙淤積和人工圍墾,龜頭海日漸縮小。1965年的地形圖上龜頭海面積約32平方公里,至20世紀70年代被全部圍墾消失。練江平原地勢低平,歷史上洪、澇、鹹害嚴重,1949年之後逐漸被改造成高產農業生產基地。
改革開放以後,鄉鎮工業發展迅速,流沙、峽山、兩英、和平等一批頗具經濟實力的城鎮正在順起。潮陽市區位於平原東部,面臨海門灣,1998年總人口40.76萬,其中非農人口24.73萬。城市建成區由1993年建市前的3.9平方公里擴大到12.5平方公里。
老市區棉城原是潮陽縣城,古稱新興鄉,唐元和十四年(819年)潮州刺史韓愈遷縣城於此,因傳說歷史上境內多木棉樹而得名。城池建於明洪武年間,民國初城牆被拆除。
流沙是練江平原西部一座新興的城市、普寧市政府所在地,也是潮汕著名的僑鄉。1997年人口31萬,其中非農業人口22萬。流沙原是大南山北麓一片荒沙灘,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建墟,鹹豐年間形成集市,但至1949年前面積僅0.1平方公里,1700多人。普寧自明代置市以來,市區一直在洪陽,1949年才移至流沙。由於地處潮汕平原西部公路的要衝,已發展成重要的商貿中心,基礎設施日趨完善,城市建成區擴大到20多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