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克欽邦第一特區

緬甸克欽邦第一特區

緬甸克欽邦第一特區(英文簡稱――NDAK),位於緬甸東北部,控制著恩梅開江以東大部份地區,與中國雲南省貢山、福貢、六庫、騰衝、盈江接壤。境內多為高山地形,靠近恩梅開江有部分平原、壩子,木材、礦產等資源豐富,一年有旱季和雨季之分。政府所在地板瓦,有大田壩,2007年4月28日由中國雲南省騰衝縣至緬甸克欽省府密支那的二級柏油公路在此舉行通車典禮。

發展歷史

轄區內主要有浪族(緬甸景頗族中的一個分支)、茶山(緬甸景頗族中的一個分支)、栗粟、漢族、緬族等,人口約7-10萬,面積約兩萬平方公里,地廣人稀。主席為則孔·丁英,軍隊叫克欽新民主軍(當地又叫人民軍),司令員則孔·丁英(少將),副司令俄佬(上校),軍人約3000,作戰兵力約1500,裝備有部分山地迫擊炮、高射機槍、肩扛式火箭、地雷等。士兵武器為AK-47自動步槍、81-自動步槍、法產自動步槍(以前對緬甸政府軍作戰中繳獲)、中國產半自動步槍(現已入庫,僅新兵射擊訓練時用一點)等,其武器庫有能力在短時間內裝備3000-5000兵力,武器裝備遠優於克欽獨立軍。旗幟為中間太陽,旁邊豎立兩把刀,意為景頗族中新起的力量,表面看來也像是數字101。當地民族多信基督教、天主教、佛教等,收入以農業種植為主,邊境主要地區的收入為經商或領取工資等。
緬甸克欽邦第一特區在歷史上就是少數民族居住的地區,恩梅開江為景頗族的發源地。在中國元、明、清三朝此地為中國屬地。緬甸國家政府二戰結束後獨立,因管理能力不當,引起克欽(景頗族)、瓦族、撣族等少數民族的不滿,在緬甸境內先後出現了多支反政府軍。當時浪族、茶山等同屬克欽獨立軍,後因各種問題,於1969年脫離克欽獨立軍,加入緬甸共產黨,並建立101軍區,司令員則孔·丁英、副司令員澤龍。在隨後的對緬甸政府軍作戰中由於人民團結、作戰勇敢加上有來自中國的大量武器彈藥、糧食物資等無償援助,成為一支較能吃苦、戰鬥的部隊。那時的101軍區,受緬甸共產黨指揮,時常派出人員到中國昆明、北京等地學習。在騰衝境內有101軍區的兵營、訓練營等,其軍裝也才用中國84年以前的通用軍裝,雙方軍民出入邊境,親如一家。
1989年,緬甸政府軍與101軍區在甘拜地最後一次交戰,緬軍投入500餘人,101軍區投入200—300人。緬軍力爭一舉拿下該地區,雙方苦戰一個多月。最危險時101軍區已將許多難已運走的重武器炸毀,甘拜地四周都已布上地雷。不過一天晚上,一名勇敢的浪族官兵穿過雷區,將緬軍彈藥庫炸毀,最後緬軍不得不退回密支那。此役,緬軍死傷400餘人,101軍區死15人,傷數十人。這是我所能子解到的最詳細的一次過去的戰鬥,它反映了當時101軍區比較善長山地游擊作戰的特點。
九十年代初,緬甸共產黨解體,101軍區率先與緬甸政府軍達成和平協定,緬甸政府同意其建立緬甸克欽邦第一特區,英文簡稱NDAK。擁有自治權,原有軍隊改名為克欽新民主軍,司令員則孔·丁英、副司令澤龍。軍隊管理沿用緬甸共產黨時期中國軍隊的管理方式,外松內緊。軍隊表面看來似乎沒什麼戰鬥力,不過軍民關係融洽,區內治安狀況普遍較好。特區成立之初為解決財政等問題,便同意中國人進入這一地區,進行大量伐木。在整個九十年代木材行業不僅帶動了這一地區的經濟等,還帶動了以此接壤的中國邊境多個縣市的經濟發展,大量優質木材進入中國內地,甚至遠銷歐美等地。九十年代後期緬甸克欽邦第一特區又陸續發現大量礦藏,其礦儲量大、品位高、品種多,其中最為普遍的是鉬礦、鐵礦、鉛鋅礦、金礦等。到目前為止已發現的礦,可能僅占未發現礦藏的一小部分。

現狀

2005年9月克欽新民主軍副司令澤龍起兵反對丁英總司令,而丁英在政府軍的支持下,又反敗為勝。 2009年11月,克欽新民主軍改編為緬甸政府控制下的邊防部隊。部隊編制三個營,分別是邊防1001營、邊防1002營、邊防1003營。人員編制,每營308人,原新民主軍一半以上軍官留任,且每營混編緬軍官30人以上。2012年4月克欽獨立軍出兵攻占了已被緬政府改編的克欽新民主軍的少部分轄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