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簡介
《緩戰》是中國古代兵書《百戰奇略》里記載的一篇兵法,旨在闡述攻城作戰中應當注意掌握的問題。它認為,由於修造攻城器械和堆築登城土山,費時費事,攻城作戰中容易增大傷亡,故攻城之法是不得已而為之的下策。因此,它主張在攻城作戰中,對於城防堅固、兵多糧少且無外援的守城之敵,不應急於攻戰,可採取長圍久困的戰法。本篇所論攻城作戰中應注意的問題,不外乎《孫子兵法·謀攻篇》中所闡明的觀點,認為“攻城之法,為不得已”的下策。此種觀點在缺乏先進攻城技術的古代是不無道理的。但是,隨著武器裝備與攻城技術的進步和戰爭發展的實際需要,以奪取城鎮為目標的攻堅戰,必將提到重要位置上來。因此,在對守城之敵作戰中,是否採用攻城戰法,應當根據戰爭的需要和裝備技術條件而定,不可不加具體分析地一概斥之為下策。
作品賞析
譯文大凡進攻城邑之法,是戰法中的最下策了,只在不得已時才採用它。通常所說的三個月修造攻城器械,三個月堆築攻城土山,這樣,攻城準備得用六個月時間。值得警戒和注意的問題是,由於攻城準備的時間長,將帥為忿怒急躁的情緒所使,往往不等攻城器械造好,就驅趕士卒像螞蟻一樣緣城而上,這恐怕是造成人員大批傷亡的原因。如果敵人城高壕深,且兵多糧少,又無外援,對於這種守城之敵,可採取長圍久困之法奪取它,這樣作戰對我有利。誠如兵法所說:“軍隊行動舒緩時,就要像森林一樣穩便不動。”
十六國時期,前燕將領慕容恪率軍進攻鎮守廣固城的東晉鎮北將軍段龕所部,並將其包圍起來。當時,諸多將領都勸慕容恪儘快攻城,但慕容恪卻從容說道:“作戰之情勢,有時應當緩戰以慢慢制服敵人,有時應當急攻以快快戰勝敵人。如果敵我雙方勢均力敵,而敵人又有強大的外援,我軍怕有遭到敵人腹背夾擊的危險,就不能不採取快速攻城戰法。如果我軍強大而敵人弱小,且敵人又無外援,那么,對於這種守城之敵,則應採取長圍久困的戰法,以等待敵人困敝時再攻取它。兵法上所說的‘有十倍於敵的兵力就包圍它,有五倍於敵的兵力就進攻它’,正是講的這個道理。段龕的部眾現在還很多,內部尚未出現離心傾向。目前他們憑據堅城固壘,上下齊心協力地進行防守,如果我們投入全部精銳部隊強攻堅城,用幾十天時間雖然也可以攻下來,但那樣做將會給我們的部隊造成很多傷亡。所以,應當採取持久圍困以取勝的戰法。”於是,慕容恪命令部隊構築工事以圍困守城的晉軍,最後終於攻占了廣固。
凡攻城之法,最為下策,不得已而為之。所謂三月修器152白話百戰奇略械,三月成距堙①者,六月也。謂戒為己者,忿躁不得攻具而令士卒蟻附,恐傷人之多故也。若彼城高池深,多人而少糧,外無救援,可羈縻②取之,則利。法曰:“其徐如林。”③
十六國前燕將慕容恪④擊段龕⑤於廣固,圍之。諸將請恪急攻,恪曰:“軍勢有宜緩以克敵,〔有宜急而取之〕。若彼我勢均,外有強援,恐有腹背之患,則攻之不得不速。若我強彼弱,外無救援,當羈縻守之,以待其敝。兵法‘十圍五攻’⑥,正謂此也。龕黨尚眾,未有離心。今憑阻堅城,上下戮力⑦,盡銳攻之,數旬可拔,然殺吾士卒必多矣。當持久以取耳⑧。”乃為壁壘以守之,終克廣固。⑨
①距堙:堙(yin),又作“闉”。距堙,即古代在攻城作戰中環城而堆築的土山,以為窺察敵人城內情況或登城之用。
②羈縻:猶言束縛,牽制;這裡可作“圍困”解。
③其徐如林:語出《孫子兵法·軍爭篇》。
④慕容恪:前燕王慕容皝的第四子。鮮卑族,字玄恭。從父征伐,鎮守遼東。後輔兄儁及煒,封太原王,累官大司馬,總攝朝政,量才授任,頗有政績。
⑤段龕:遼西鮮卑族,段蘭之子。東晉穆帝永和七年(公元351年),龕以青州歸降東晉,被授任鎮北將軍,封齊公,鎮守廣固。後為前燕將慕容恪所執殺。
⑥十圍五攻:語出《孫子兵法·謀攻篇》的“十則圍之,五則攻之”。
⑦戮力:謂努力,盡力。
⑧當持久以取耳:馬本及各本皆作“要在取耳”,不符史載原意,故據史校改。
⑨本篇史例出自《晉書·慕容儁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