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篩子

編篩子

篩子,界分塊狀物和粒狀物粗細的工具,用金屬絲、竹篾或桑條編織而成。《說文·竹部》:“篩,竹器也,可以取粗去細。

篩子溯源

篩子,界分塊狀物和粒狀物粗細的工具,用金屬絲、竹篾或桑條編織而成。《說文·竹部》:“篩,竹器也,可以取粗去細。”可以說明,篩子起碼出現在漢代以前。篩子雖為農家器物,但仍有人選其入詩。唐代李洞《喜鸞公自蜀歸》詩:“掃石月盈帚,濾泉花滿篩。”宋代林逋《淮甸南遊》詩:“數抹晚霞憐野笛,一篩寒雨羨沙禽。”

編制篩子用材,在出現冷拔金屬絲以前,多為竹、木或藤,南用竹、藤,北用樹條。冀東,尤其是灤河中下游沙地較多,多栽植桑條以防風固沙。這就為桑編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

篩子是農家必備之物,餵牲口要用篩子篩去土和草末,碾場要用篩子篩出與皮混雜的糧食,推米要用篩子分出米粒的大小(指推玉米等)。篩子有大眼篩子和密篩子之分,大眼的稱為草篩子。篩子有正用,有時也移作它用。秋天用篩子截魚;冬天用篩子捉鳥。魯迅《朝花夕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掃開一塊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篩來,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條長繩,人遠遠地牽著,看鳥雀下來啄食,走到竹篩底下的時候,將繩子一拉,便罩住了。”有此經歷者讀至此,會勾起對童年的回憶。

篩子,圓底、奢口,倒圓台型,整、破條兼用,是淨條桑編類的典型器物。

篩子 篩子

篩子製作

起底

篩底分兩層,上層有正方形篩眼;下層編出正六邊形、等邊三角形圖案,以托上層。上層用破條,光面朝上,壓一挑一,留邊長1厘米左右(根據需要確定眼的大小)的正方形篩眼。條子間距要勻,孔要大小統一。編篩子上層底的破條,是用撞子將粗條破成三瓣,再用削刀削平條子心一面,使其截面呈弓形。下層用細整條,兩根一組,根尖顛倒,(如下圖)條子分三個方向,同向條子間距2寸~2.5寸,與非同向條子之間的夾角均為60°,壓一挑一編織。條子要擺勻,夾角要一致,使孔呈正六邊形和等邊三角形。

編幫

當篩底編得夠預計圓的直徑(一般1.2尺~1.5尺)時,便在底上劃圓。在上下兩層底圓周處折彎,與底成115°左右的夾角。下層底的條子折彎後作篩幫的經,歸攏成2根~3根為一組,視粗細酌定數量,趕上條子根部可兩根,尖部可三根,多者削去,不足的待編兩圈緯後插補。經條間距3寸左右。上層底圓周以外多餘部分,留1寸~2寸就近併入經條,長出部分削掉。用一根條子從底圓外編緯入經條,挑一壓一轉圈編織,邊編邊續接。編篩幫要把條子克緊,邊編邊調整經與篩底的角度,使編出的篩子周正、勻稱。當篩幫編到4寸左右,即收邊。

收邊

編單篩子示意圖 編單篩子示意圖

編完幫,篩幫經條余出部分沿篩幫的圓周向編織者一方彎折,然後分成兩股,正向(反向亦可)擰勁編成繩紋,邊擰邊把彎折的經條分別納入收邊的兩綹條子中。收邊的條子若偏少,可以邊擰邊續。續接條子要把接頭削成斜面,插入擰邊的條子綹裡面。收邊臨近起頭處,兩股分別減條變細,用插槓幫助插入合攏。

草篩子的未來

隨著農業機械化的推廣,飼養耕畜的少了,不用打場了,不用推碾了,草篩子逐漸離開了大多數農家院。除了飼養奶牛的養殖戶,篩子已不多見。隨著養殖的工廠化,草篩子將要退出歷史舞台。那時,編草篩子的手藝將要失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