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
《莊子·天地》:“喙鳴合,與天地為合。其合緡緡,若愚若昏,是謂玄德,同乎大順。” 清 姚鼐 《祭劉海峰先生文》:“ 周 室世衰,末流岐分,或鳴為技,或以道陳,迄千餘年,其傳緡緡。”
緡緡,漢語詞語,讀音是mín mín,指昏昧無心的樣子。
出處
《莊子·天地》:“喙鳴合,與天地為合。其合緡緡,若愚若昏,是謂玄德,同乎大順。” 清 姚鼐 《祭劉海峰先生文》:“ 周 室世衰,末流岐分,或鳴為技,或以道陳,迄千餘年,其傳緡緡。”
緡,讀mín,繩子的一種,用於將物品串聯起來。本義為:古代穿銅錢用的繩子或者釣魚繩。同時,緡也是中國姓氏之一。 夏有“有緡國”,為夏桀所滅;商周有緡邑,...
基本信息 詳細解釋 古籍解釋 相關詩集緡姓是中國姓氏,少見。關於其起源,有三種論說:一是源於姒姓,出自夏朝時期少昊後裔的封地,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二是源於子姓,出自春秋時期宋國之邑,屬於以居...
基本介紹 姓氏淵源 得姓始祖 郡望堂號算緡是西漢武帝時國家向商人徵收的一種財產稅。把大工商業主和高利貸者從農民身上剝削來的財物收歸國有,是歷史上大規模的抑商運動。增加了國家收入,打擊了奴隸制...
算緡 告緡漢武帝劉徹為打擊商人勢力,解決財政困難而採取的一項重要政策。告緡是算緡的延伸。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漢武帝實行告緡,即鼓勵告發算緡不實。凡揭發屬實...
介紹 歷史 初算商車 由來算緡,亦稱“算緡錢”。西漢初年所行稅法之一,對商人、手工業者、高利貸者和車船所征的賦稅。 課稅對象為商品或資產,“緡錢”為貨幣和計稅單位——1緡為1貫,...
涵義 歷史 徵收辦法楊可告緡,其中告緡,是中國西漢漢武帝發起的一次打擊偷稅的行動。西漢初年,漢高祖採取抑商政策,對大商人徵收重額的算緡,即財產稅。算緡,就是徵收商人和手工業...
所屬年代 事件介紹斗 緡:(公元前?~前691年待考),羋姓;斗邑人(今湖北鄖西)。著名春秋時期楚國權尹。據史籍《通志·氏族略·以國為氏》上記載,權,原是顓頊帝之後,子姓...
人物生平 史書記載緡邑,地名,設定於夏商時期,在如今山東濟寧金鄉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