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發背景
2010年4月15日,據英國媒體《每日郵報》報導,“網際網路機械手”是由香港中文大學教授劉雲輝教授等科學家研發的。
劉雲輝教授當初構思機械手時,對象原來並非年輕網民,而是長者及小孩。不少家庭因為居住環境限制或移民等原因,不得不與年老的父母分開居住。雖然通電話可以表達關心,但總不及撫摸更能表達關愛。網路機械手的發明,讓長者跟兒孫不受地域限制,隨時觸摸及牽手,表達實在的關愛與支持。
“網際網路機械手”從2009年9月開始研發,目前(2010年4月)正在美國及國內註冊專利,稍後將會增設檢測及傳遞手溫的功能,令機械手有人手一樣的溫暖感覺。
原理
“網際網路機械手”是通過人體與它接觸時肌肉產生的電衝力的原理來工作的,它所發出的手勢是由一種名為脈動電流描記機的感測器來完成的,這個感測器外型如手錶一樣,可以把它戴在前臂從而來記錄真人發出的手勢活動。
然後這些手勢都會被輸入到計算機里,計算機通過特定軟體去制定這些動作,繼而傳輸到機器手中,最後機器手就會做出與人手發出的相同動作。
功能作用
“網際網路機械手”從外型看有點像手術醫生的白手套的機器手,卻有著很令人感興趣的功能。
它可以依照人手部的力氣來調整其所發出的力量,與人體的手同步,它還可以擺出握拳,搖動,“OK”和“安靜”的手勢。
而且這隻機器手的外形設計也可以改變,人們可以花更高的價錢去定製一隻他們所想要的外型的機器手。從而這隻機器手可以使網路兩端的人更為真實的感受到對方。
該系統還可以進一步套用於遙距監察中風病人,以及手部物理治療服務上。定期的物理治療能改善受中風影響的手部的活動能力。通過這個系統,病人可以在家中接受物理治療,無須長途跋涉到醫院,省時方便;而戴在手上的‘表面肌電感測器’更可檢測手部肌肉收縮的情況,幫助醫生監察康復進度。
銷售
據悉,這隻機器手在2010年年末即可上市。預計將以每雙210元人民幣到420元人民幣之間的價格出售。
前景
據研究負責人劉雲輝教授表示,雖然機器手能夠立即模仿人體手的原始動作,也會使人產生真實接觸的感覺,但目前它的功能尚未完善,例如不能準確的模仿,反應不夠靈敏,運動過程遲緩等問題,部分原因由於機器手所能達到的自由運動程度與人體的手還是相差很遠。
但開放商表示,這只是金錢和時間的問題,如果想讓這隻機器手更靈活,那么就需要用更多的資金來購買更多的發動機。在不久的將來,它一定會有更多複雜微妙的動作,給人們帶來更多真實的身體接觸的感受。
劉教授說,在未來有可能將這項技術運用到全體機器人當中,而不只是手這一部分,到那時機器人就可以模仿人坐在電腦前,人們就會體驗更多的真實身體接觸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