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背景
在1917年10月24日至11月9日的卡波雷托戰役期間[10],義大利陸軍損失了超過300,000人,並被迫撤離該地,也使得義大利軍總司令路易吉·卡多爾納將軍(Luigi Cadorna)被撤職,由阿曼多·迪亞茲(Armando Diaz)取代其職務。迪亞茲重組軍隊,並以縱深防禦和機動預備隊阻擋敵軍挺進,使得戰線至皮亞偉河周圍穩定了下來。
1918年6月,奧軍發動大規模攻勢,欲突破皮亞偉河的意軍防線,從而結束南線的戰爭,奧軍一方面嘗試強攻托納萊山口(Tonale Pass)與倫巴第,另一方面又於中威尼斯地區(Venetia)將兵力分散成兩個攻擊矛頭,一個指向東南方的特倫托(Trentino),另一個指向西南方的下皮亞偉河地區,整場攻勢非常糟糕,擔當攻擊者的奧軍損失了10萬兵力。
戰爭經過
在歷經了皮亞偉河的戰鬥後,義大利軍總司令迪亞茲將軍慎重地不發動攻勢行動,要到意軍已完全準備妥當攻擊有成功的把握後才行。在迪亞茲的攻擊計畫中,意軍將會有三到五個軍團投入于格拉巴山(Monte Grappa)至皮亞偉河終點的亞得里亞海聯繫的戰線上,接著將跨越該河,對維托里奧·維內托一地發動進攻,這將使與其對陣的奧軍兩個軍團彼此的聯繫被切斷。
10月24日,卡波雷托之役的一周年紀念日,意軍發動了攻勢,其首要針對格拉巴山的攻擊成功吸引了奧軍,使後者投入了預備隊。同時,奧軍也因為皮亞偉河這時的泛濫而無法同時投入三個核心軍團進行攻擊,只能投入兩個,之後英軍將領腓特烈·蘭巴特(Frederick Lambart)先是奪取了下游的帕帕洛多尼島(Papadopoli Island), 接著又於10月27日在該河左岸取得了立足地,義大利軍的預備隊隨即利用了這個橋頭堡展開行動。奧軍指揮官斯凡多薩·波羅耶夫·馮·波吉納(Svetozar Boroević)下令於10月27日對意軍橋頭堡展開反攻,但其部隊拒絕服從命令,奧軍內部已出現了問題。
在跨越皮亞偉河後,由安里考·卡維格利亞(Enrico Caviglia)將軍領導的義大利第8軍團也占領了維托里奧·維內托(Vittorio Veneto,該城原名僅有“Vittorio”,“Veneto”是1923年才加上去的),並直接朝著特倫托挺進,威脅到了奧軍的撤退行動。
10月28日,捷克斯洛伐克宣布自奧匈帝國獨立。隔天,斯洛維尼亞人、克羅地亞人和塞爾維亞人亦宣告獨立,
10月31日,匈牙利宣布脫離奧匈帝國的聯盟。
10月28日,在政治與軍事上的不利條件下,奧匈帝國最高統帥部下令全軍進行總撤退。正如上述所提,維托里奧·維內托一地於隔天被義大利第8軍團占領,並正向塔利亞門托河進發。
11月3日,的里雅斯特也被協約國軍隊發動兩棲登入所占領。
由法國將領吉恩·格拉齊亞尼(Jean Graziani)指揮的義大利第11軍團繼續其進攻,右翼也得到了第9軍團的支援。結果奧軍損失了30,000人,並有大批人員被俘,數量約在300,000至500,000人之間(10月31日時有50,000人,11月1日時累積至100,000人,而11月4日則累積到428,000人之多)。義大利軍則有37,461人傷亡,包括145名法軍與374名英軍士兵。
10月29日,奧匈帝國要求停戰。
1918年10月30日,奧匈帝國軍一分為二。11月3日下午3點20分,義大利與奧匈帝國簽署和平協定—《基屋斯蒂別墅停戰協定》(Armistice of villa Giusti),二十四小時後生效。
奧軍指揮部於11月3日下令部隊停止戰鬥,隨後簽署了和平協定,奧軍將領維克多·韋伯·艾德勒·馮·維本瑙(Viktor Weber Edler von Webenau)通知他的意軍對手,奧軍已放下了武器,並要求意軍趕緊停止戰鬥以及更深入的挺進。這些要求被意軍將領皮耶羅·巴多格里奧(Pietro Badoglio)憤怒地拒絕了,該人揚言要停止所有談判、繼續其戰爭。韋伯重複了他的要求。實際上,早在停戰命令發出來之前,奧軍早已開始崩潰,其撤退已呈現潰退的狀態,意軍繼續其進攻,一直到11月4日下午3點,在隨後幾天他們占領了提洛爾全境,包括因斯布魯克。
依照《基屋斯蒂別墅停戰協定》,奧匈帝國的軍隊不僅被要求撤離所有自1914年8月起占領的領土中撤出,還包括了南方的蒂羅爾、索查河流域的塔爾維西奧(Tarvisio)、戈里齊亞、的里雅斯特、伊斯特拉半島、西邊的克拉尼斯卡和達爾馬提亞。所有德國軍隊應於15天內被奧匈帝國拘留或驅逐,協約軍將可無限制地使用奧匈帝國的國內通信設施,此外也使得德國南翼門戶大開,協約軍將可通過奧匈帝國,直取德意志帝國領土。
戰爭結果
維托里奧·維內托戰役標誌了一次大戰義大利戰線的結束,並促成了奧匈帝國的解體。10月24日,匈牙利政府即召喚其部隊嚴禁怠慢地回國,因為戰爭已經失敗了。如同上述,10月31日匈牙利正式脫離與奧地利的聯邦,帝國的其他領土也於幾天前即逕自宣告獨立,其中很大一部份變成了後來的南斯拉夫。德意志帝國在其主要的盟國投降後,認清戰爭已無法繼續下去。10月30日,德國境內發生了“基爾水兵起義”事件,隨後很快地自基爾蔓延到全國,最終成了全國革命。11月初,德國政府要求停戰。
義大利於1921年發行紀念維托里奧·維內托戰役的郵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