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一年生直立草本,高20-60厘米。莖被褐色長硬毛。羽狀複葉具3小葉;托葉盾狀著生,卵形,長0.8-1.2厘米,具緣毛;小托葉顯著,披針形;小葉卵形,長5-16厘米,寬3-12厘米,側生的多少偏斜,全緣,先端漸尖,基部闊楔形或渾圓,兩面多少被疏長毛,基部三脈明顯;葉柄長5-21厘米;葉軸長1.5-4厘米;小葉柄長3-6毫米。
總狀花序腋生,有花4至數朵,最多可達25朵;總花梗長2.5-9.5厘米;花梗長2-3毫米;小苞片線狀披針形或長圓形,長4-7毫米,有線條,近宿存;萼管無毛,長3-4毫米,裂片狹三角形,長1.5-4毫米,具緣毛,上方的一對合生成一先端2裂的裂片;旗瓣近方形,長1.2厘米,寬1.6厘米,外面黃綠色,裡面有時粉紅,頂端微凹,內彎,無毛;翼瓣卵形,黃色;龍骨瓣鐮刀狀,綠色而染粉紅,右側有顯著的囊。
莢果線狀圓柱形,平展,長4-9厘米,寬5-6毫米,被淡褐色、散生的長硬毛,種子間多少收縮;種子8-14顆,淡綠色或黃褐色,短圓柱形,長2.5-4毫米,寬2.5-3毫米,種臍白色而不凹陷。花期初夏,果期6-8月。
地理分布
中國南北各地均有栽培。世界各熱帶、亞熱帶地區廣泛栽培。
生長習性
綠豆喜溫,適宜的出苗和生長溫度為攝氏15至18度,生育期間需要較高的溫度。在8至12度時開始發芽。在開花結莢期間需要溫度一般在18至20度最為適宜。溫度過高,莖葉生長過旺,會影響開花結莢。綠豆在生育後期不耐霜凍,氣溫降至0℃以下,植株會凍死,種子的發芽率也低。
繁殖方法
採用種子播種繁殖。綠豆可以春播和夏播。春播在4月下旬到5月上、中旬。夏播在6月中、下旬,要力爭早播。夏秋播綠豆必須注意適時早播,以便在低溫早霜來臨之前正常成熟。畝播種量一般在1.5-2.0千克,播種深度在3.0-5.0厘米為宜。
栽培技術
選地
綠豆適應性特強,一般砂土、山坡薄地、黑土、粘土均可生長。綠豆常與玉米、高粱、棉花、甘薯、芝麻、穀子等作物間作,也可種于田埂及間隙地等。綠豆忌連作。因連作病蟲害多,品質差,更因有害微生物繁衍而抑制根瘤菌的發育。同時,綠豆也是重要的肥地作物,是禾穀類的優良前茬。所以,種綠豆要合理安排土地,實行輪作倒茬,最好與禾穀類作物如玉米、高梁、小麥倒茬,不宜以大白菜為前茬,一般相隔2-3年為好。
整地
由於綠豆是雙子葉作物,子葉出土,幼苗頂土能力弱,如果土壤板結或土坷垃太多,易造成缺苗斷壟或出苗不齊的現象。因此,播種前,要求深耕細耙,精細整地,耙平土坷垃,使土壤疏鬆,蓄水保墒,防止土壤板結,上虛下實,以利於出苗實行輪作倒茬。
密植
綠豆的種植密度應隨著品種特性、土壤肥力而定。一般應掌握早熟品種密,晚熟品種稀;直立型密,半蔓生型稀,蔓生型更稀;肥地宜稀,瘦地宜密;早種稀,晚種密的原則。綠豆一般早熟品種,低水肥地塊的適宜密度為18-20萬株,米間保苗11-15株;中熟品種,中等水肥條件的適宜密度為15-17萬株,米間保苗8-10株;晚熟品種,高水肥條件的適宜密度應為12-14萬株,米間保苗7-8株。
除草
不僅能消滅雜草,還可破除土壤板結、疏鬆土壤,減少蒸發,提高地溫,促進根瘤活動,是綠豆增產的一項措施。一般是在綠豆第一片複葉展開後,結合間苗第一次淺鋤;在第二片複葉展開後,開始定苗並進行第二次中耕;到分枝期進行第三次深中耕,並進行封根培土,中耕應進行到封壟為止。中耕深度應掌握淺-深-淺的原則。⑤及時灌水、排水防澇。綠豆是需水較多、又不耐澇、怕水淹的作物。綠豆幼苗期抗旱性較強,需水較少;花莢期是需水高峰期。此時,如遇乾旱應及時灌水。但綠豆又怕澇怕淹。如苗期水分過多,會使根部病害加重,引起爛根死苗。後期遇澇,植株生長不良,出現早衰,花莢脫落,產量下降。
施肥
綠豆的施肥原則,應以有機肥為主,無機肥為輔,有機肥和有機肥混合使用;施足基肥,適當追肥的方針。施肥技術:綠豆的生育期短、耐瘠性強,其根系又有共生固氮能力,生產上往往不施肥,但為了提高中、低產地塊的綠豆產量,應該增施肥料。一般畝施種肥磷酸二銨或氮、磷、鉀複合肥10千克左右。綠豆追肥最好是在開花期結合封壟一起進行。每公頃可追施硝銨、尿素等氮肥40-60千克,硫酸鉀100-120千克。
較瘠薄的地塊,在結莢期可進行根外追肥,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富爾655、綠風95、邦爾一遍豐等植物生長劑,增產效果較明顯。在肥力較高的地塊,苗期應以控為主,不宜再追肥,氮肥過多,會導致營養生長過旺,莖葉徒張,田間蔭蔽,植株倒伏,落花落莢嚴重,降低綠豆的產量。綠豆根瘤菌雖有固氮能力,但增施農家肥和磷、鉀肥,有明顯增產效果。施農家肥可在播種前一次施人,施後耕翻人土。如來不及施底肥,在生長前期即分枝、始花期,要施人一定數量的氮、磷肥,以增強根瘤菌固氮能力和增加花芽分化。增施有機肥,接種根瘤菌,改進施肥方法,提高化肥的利用率,據有關報導綠豆根瘤菌能供給的氮可達綠豆所需要總氮量的50%-70%。所以接種根瘤菌是非常經濟有效的增產措施之一。
採收
綠豆成熟參差不齊,應根據情況隨熟隨采。大面積種植情況下常需一次收穫,則應以綠豆全部莢果的2/3變成褐黑色為適時收穫標誌。在高溫條件下,成熟莢果易開裂,應在早晨露水未乾或傍晚時收穫。採收的豆莢經曬乾、脫粒、清選後即可入倉貯藏或出售。
病蟲防治
小地老虎
危害症狀:幼齡幼蟲常群集在幼苗的心葉或葉背上取食,常把葉片吃成網孔狀,3齡以後的幼蟲則將幼苗從近地面嫩莖咬斷,拖入洞中,上部葉片露在穴外,造成缺苗斷壟。
防治方法
農業措施:耕翻土地,清除雜草,誘殺成蟲和幼蟲。
藥劑防治:①噴藥:在百蟲幼蟲3齡前用90%敵百蟲1000倍液,或2.5%溴氰菊脂300倍液,或20%的蔬果磷3000倍液噴灑。②毒餌:用90%敵百蟲晶體150克,加適量水配成藥液,再拌入炒麥麩5千克製成毒餌,傍晚撒入田間幼莖處,每畝撒毒餌2~3克。③灌根:用90%敵晶體1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劑1500倍液,順行澆灌,每株不超過250毫升藥液。
蚜蟲
危害症狀:危害綠豆的蚜蟲主要有豆蚜、豌豆蚜、棉長管蚜等,其中以豆蚜危害最重。豆蚜又名花生蚜、苜蓿蚜。蚜蟲危害綠豆時,成、若蚜群聚在綠豆的嫩莖、幼芽、頂端心葉在嫩葉背面、花器及嫩莢處吸取汁液。綠豆受害後,葉片捲縮,植株矮小,影響開花結實。一般可減產20%~30%,重者達50%~60%。
防治方法
撒毒土:用2.5%敵百蟲粉或1.5%樂果粉0.5千克,兌細砂10~20千克調製成毒土,每畝撒50千克。在早上或傍晚時將藥撒入綠豆植株基部。
噴藥:用1.5%樂果粉,或2.5%敵百蟲粉等,於早上或傍晚每畝噴藥2千克。也可用40%樂果乳劑1000~500倍液,或50%馬拉硫磷100倍液,或50%磷胺乳油2000倍液等進行噴灑。
紅蜘蛛
危害症狀:在綠豆上常發生的紅蜘蛛是硃砂葉蟎,又名棉紅蜘蛛,俗稱大蜘蛛。紅蜘蛛以成蟲和若蟲在葉片背面吸食植物汁液。一般先從下部葉片發生,逐漸向上蔓延。受害葉片生表面呈現黃白色斑點,嚴重時葉片變黃乾枯,田間呈火燒狀,植株提早落葉,影響籽粒形成,導致減產。
防治方法:主要採用藥物防治。可用40%氧化樂果乳劑2000倍液;50%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50%二溴磷2000倍液,每隔5天噴灑1次,連續噴灑2~3次。
綠豆病毒病
危害症狀:綠豆出苗後到成株期均可發病。葉上出現斑駁或綠色部分凹凸不平,葉皺縮。有些品種出現葉片扭曲畸形或明脈,病株矮縮,開花晚。豆莢上症狀不明顯。
防治方法:(1)蚜蟲遷入豆田要及時噴灑常用殺蟲劑進行防治,以減少傳毒。(2)藥劑防治發病初期開始噴灑20%病毒A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15%病毒必克可濕性粉劑500-700倍液。
綠豆褐斑病
危害症狀:主要為害葉片,發病初期葉片上現水漬狀褐色小點,擴展後形成邊緣紅褐色至紅棕色、中間淺灰色至淺褐色近圓形病斑。濕度大時,病斑上密生灰色霉層,嚴重時,病斑融合成片,很快乾枯。莢果受害,病斑褐色,後期病斑擴大,莢果乾枯。
防治方法:發病初期,噴灑50%多·霉威(多菌靈·乙霉威)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47%春雷黴素·氧氯化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間隔7~10天1次,連續防治2~3次。
綠豆炭疽病
危害症狀:主要為害葉、莖及莢果。葉片染病初呈紅褐色條斑,後變黑褐色或黑色,並擴展為多角形網狀斑。葉柄和莖染病病斑凹陷龜裂,呈褐銹色細條形斑,病斑連合形成長條狀。豆莢染病初現褐色小點,擴大後呈褐色至黑褐色圓形成橢圓形斑,周緣稍隆起,四周常具紅褐或紫色暈環,中間凹陷,濕度大時,溢出粉紅色黏稠物。
防治方法:開花後、發病初期,噴灑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80%炭疽福美(福美雙·福美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隔7-10天1次,連續防治2-3次。
綠豆鏽病
危害症狀:為害葉片、莖稈和豆莢,葉片染病散生或聚生許多近圓形小斑點,病葉背面現銹色小隆起,後表皮破裂外翻,散出紅褐色粉末。秋季可見黑色隆起小長點混生,表皮裂開後散出黑褐色粉末。發病重的,致葉片早期脫落。
防治方法:發病初期,噴灑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50%萎銹靈乳油800倍液、25%丙環唑乳油2000倍液、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12.5%腐霉利可濕性粉劑1000-2000倍液、6%氯苯嘧啶醇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間隔15天左右1次,防治2~3次。
綠豆根腐病
危害症狀:發病初期心葉變黃,若拔出根系觀察,可見莖下部及主根上部分腐爛時,植株便枯萎死亡。發病條件:地勢低洼,土壤水分大,地溫低,根系發育不良易造成發病。大風雨天氣有助於病菌的傳播蔓延。
防治方法:選擇抗病品種,與非豆科作物實行3年以上輪作;及時中耕,雨後排水,提高地溫;發病初期選用75%百菌清600倍液,或15%腐爛靈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噴霧。隔7-10天噴1次,連噴2-3次。如用以上藥劑灌溉效果更好。
葉斑病
危害症狀:葉斑病是一種真菌病害,初期小水浸斑,後期成壞死斑,穿孔脫落,植株早衰。開花結莢期、高溫高濕發病重,借風雨傳播。現蕾期開始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或50%苯萊特1000倍液加植物生長調節劑。7-10一次,連噴2-3次,控制病害流行。
白粉病
危害症狀:葉片表面散生小的白色粉狀病斑,氣候適宜時,病斑迅速擴大,病葉上布滿白粉狀物,即病原菌菌絲、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嫩莢受害後,呈畸形,表面也生白粉狀物。病害發展到後期,在白粉狀物中產生黑色的小粒點,即病原菌的閉囊殼。
發病規律:病原菌以閉囊殼在病株殘體上越冬,第二年釋放出子囊孢子,借風雨傳播,進行初次侵染。病斑上產生分生孢子,也借風傳播,進行再侵染。高溫乾燥有利於病害發生。
防治方法:一是清除病株殘體;二是發病初期用1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或20%粉銹寧乳油2000倍液噴霧。
主要價值
綠豆供食用,亦可提取澱粉,製作豆沙、冬粉等。洗淨置流水中,遮光發芽,可製成芽菜,供蔬食。入藥,有清涼解毒、利尿明目之效。全株是很好的夏季綠肥。
藥用
【性味】甘,涼。
①《開寶本草》:甘,寒,無毒。
②《本經逢原》:甘,涼。
【歸經】入心、胃經。
①朱震亨:入陽明。
②《雷公炮製藥性解》:入心、胃二經。
【功用主治】清熱解毒,消暑,利水。治暑熱煩渴,水腫,瀉利,丹毒,癰腫,解熱藥毒。
①孫思邈:治寒熱、熱中,止泄痢、卒澼,利小便脹滿。
②孟詵:研煮汁飲,治消渴,又去浮風,益氣力,潤皮肉。
③《日華子本草》:益氣,除熱毒風,厚腸胃;作枕明目,治頭風頭痛。
④《開寶本草》:主丹毒煩熱,風疹,熱氣奔豚,生研絞汁服。亦煮食,消腫下氣,壓熱解毒。
⑤《綱目》:治痘毒,利腫脹。
⑥《本草匯言》:清暑熱,靜煩熱,潤燥熱,解毒熱。
⑦《本草述》:治痰喘及齁蛤。
⑧《本經逢原》:明目。解附子、砒石、諸石藥毒。
⑨《會約醫鏡》:清火清痰,療癰腫痘爛。
食用
營養成分
每100克綠豆的營養成分含量為熱量319大卡、蛋白質21.6克、脂 肪0.8克、碳水化合物62克、膳食纖維6.4克、維生素A22微克、胡蘿蔔素130微克、維生素B0.36毫克、煙酸2毫克、維生素E10.95毫克、鈣81毫克、磷337毫克、鉀787毫克、鈉3.2毫克、鎂125毫克、鐵6.5毫克、鋅2.18毫克、硒4.28微克、銅1.08毫克、錳1.11毫克。
營養價值
1、綠豆中含有的蛋白質22~26%,是小麥麵粉的2.3倍、小米的2.7倍、玉米面的3倍、大米的3.2倍,在綠豆蛋白質中人體所必需的8種胺基酸的含量是禾穀類的2~5倍,其中富含胺基酸、色氨酸、賴氨酸、亮氨酸、蘇氨酸的完全蛋白質。
2、綠豆中含有澱粉50%左右,僅次於禾穀類,其中直鏈澱粉占29%,支鏈澱粉占71%。綠豆中纖維素含量較高,一般在3~4%,而禾穀類只有1~2%。
3、綠豆中脂肪含量較低,一般在1%以下,主要是軟脂酸、亞油酸和亞麻酸等不飽和脂肪酸。
4、綠豆含有豐富的B族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成分,其中維生素B1是雞肉的17.5倍,維生素B2是禾穀類的2~4倍且高於豬肉、牛奶、雞肉、魚,鈣是禾穀類的4倍、雞肉的7倍,鐵是雞肉的4倍,磷是禾穀類及豬肉、雞肉、魚、雞蛋的2倍,還含有多種人體所需的磷脂。
5、綠豆所含有的眾多生物活性物質如香豆素、生物鹼、植物甾醇、皂甙等。
食用功效
1、清熱消暑:夏天在高溫環境工作的人出汗多,水液損失很大,體內的電解質平衡遭到破壞,用綠豆煮湯來補充是最理想的方法,能夠清暑益氣、止渴利尿,不僅能補充水分,而且還能及時補充無機鹽,對維持水液電解質平衡有著重要意義。
2、解毒作用:如遇有機磷農藥中毒、鉛中毒、酒精中毒(醉酒)或吃錯藥等情況,在醫院搶救前都可以先灌下一碗綠豆湯進行緊急處理,經常在有毒環境下工作或接觸有毒物質的人,應經常食用綠豆來解毒保健。經常食用綠豆可以補充營養,增強體力。
3、降脂作用:綠豆粉有顯著降脂作用,是因為綠豆中含有一種球蛋白和多糖,能促進動物體內膽固醇在肝臟分解成膽酸,加速膽汁中膽鹽分泌和降低小腸對膽固醇的吸收。
4、抑制過敏:綠豆的有效成分具有抗過敏作用,可輔助治療蕁麻疹等過敏反應,對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5、增進食慾:綠豆中所含蛋白質、磷脂均有興奮神經,增進食慾的功能。
6、保護腎臟:綠豆含豐富胰蛋白酶抑制劑,可以保護肝臟,減少蛋白分解,減少氮質血症,因而保護腎臟。
綠豆食譜
1、稻米綠豆粥
2、南瓜綠豆湯
4、豆沙綠豆糕
5、自製綠豆沙
6、綠豆糕
7、綠豆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