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進入到二十一世紀,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人類社會發展不可逆轉的綠色潮流,它引導人類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綠色文明時代。綠色代表生命,代表健康,代表活力,代表希望。倡導綠色生活,保護生態環境已經成為當代綠色文明的主旋律,是善待地球實際行動。"送給您一片綠色,帶給您一片健康。"
目錄
序 洪浩
理念篇
綠色生活
綠色文明
綠色理念
自護篇
綠色食品
飲食安全
膳食保健
科學用藥
綠色住宅
綠色產品
行動篇
保護水體
保護大氣
保護資源
變廢為寶
綠化家園
保護野生動植物
保護濕地
自律行為
法制篇
法的概述
法的體系
管理體制
監督管理
法律責任
公民須知
指南篇
綠色網站
投訴指南
服務指南
信息指南
經驗篇
生態建設
模範城區
綠色社區
綠色學校
知識篇
我們的地球
世界重大公害事件
環境保護運動的產生和發展
書摘
烹調方法與營養素有什麼關係?
烹調方法要得當,以保持更多的營養素,例如“蒸食”對營養素破壞最少,值得提倡;“煮食”和長時間煎、炸、炒,都會損失較多營養素,儘量少採用,必要時用急火快炒法,儘量縮短加熱時間。煮湯時,應先把水燒開再放蔬菜,以減少維生素的損失。另外,對新鮮蔬菜應先洗後切,以減少水溶性維生素B、C等被水衝掉。
烹調操作中保持食物營養的方法
——烹調畜禽肉:畜禽宰殺後的24小時左右,此時乳酸在肉中積蓄最高,肉最有營養。
——烹飪活魚:魚剖殺後的2至5小時(熱天短些,冷天長些)。此時魚中蛋白質分解成人體更易吸收的各種胺基酸,營養價值最高。
——放菜餚:油鍋正要冒煙或剛剛微冒煙時。由於食用油越精煉,出煙點越低,為降低油煙的有害物質和保證食油的質量,炒菜套用精製油。炒菜的合適溫度是180℃,優質精製油在油鍋里冒煙時,油溫已超過200℃。而當油溫200℃時,其中的甘油就已分解產生一種對呼吸道、消化道有害的物質。
——放碘鹽:菜要出鍋時,不要用碘鹽爆鍋,也不要先放鹽,實驗證明,炒同一種菜,在爆鍋時放鹽,碘的食用率僅為18.7%,而在萊出鍋時加碘,碘的食用率可達63.2%。這是因為:碘鹽中的碘化物遇熱易揮發、遇濕易潮解,所以,應儲存於棕色玻璃瓶內蓋緊,置於避光、陰涼、乾燥、遠離爐火處。
炒菜後放鹽,能夠在保持口味的同時,減少鹽的食用量,有效降低鈉的攝入。
——菜要出鍋時放味素。此時可避免味素在高溫下變為有害的焦谷氨酸鈉。菜餚在快熟時再放入。拌有蘇打、食鹼、食醋的食物不宜放味素。
——菜將熟至將出鍋前放醬油。此時可避免損失其中營養成分。
——在鍋內溫度到達所需要的最高點時放料酒。如燒紅燒魚時,在魚煎制完成後立即噴灑,此時可達到最佳效果。
——淘米時不要用流水沖洗或用熱水燙洗,更不要用力搓洗,一般淘米不要超過3次。洗蔬菜或水果,最好用(至少最後一次)流動水沖洗,若疑有殘留農藥超標,可先用淘米水浸泡。
——瓜果蔬菜要先洗後切。若先切後洗,其中所含的大多數水溶性維生素就會通過切口而溶解於水裡。並且如果在食用前才切,切後應立即烹飪並食用。
——炒菜要在水沸騰時放入,儘量減少菜在水中的時間。炒完的菜,不要過多地擠去其中的水分。用菜做餡也不必擠去菜汁,而在餡中酌情加澱粉。
凡被國家有關部門認證為“綠色食品”的瓜果、蔬菜,可帶皮食用,能生吃的儘量生吃,以免營養素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