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主幹高6~9米,徑粗5~8厘米,幼時被白粉,粉退後呈綠色或暗綠色。籜鞘堅硬而質脆,無毛而有光澤,長8~16厘米,寬8~28厘米;籜葉三角狀披針形,直立,下面無毛,上面粗糙;莖每節有3枚粗大的和若干較小的枝條,每小枝生葉7~15枚,葉鞘長7~15厘米,幼時生有小刺毛,後則無毛;葉片披針狀矩圓形,長12~30厘米,寬2.5~6.2厘米,次脈9~14對,還有小橫脈。開花枝條通常細而堅硬,節間一側扁平,小穗下部綠色上部赤紫色,長20~35毫米,寬7~10毫米。筍期5~11月。
節間圓筒形,長20-35厘米,通常鄰近的節間稍作“之”字形曲折;竿壁厚4~12毫米。籜鞘脫落性,革質,頂端近為截形,背面無毛或被有或疏或密的褐色刺毛,邊緣無毛或其上部顯著生纖毛;籜耳近等大,橢圓形或近圓形,邊緣生纖毛;籜舌高約1毫米,近全緣或上緣呈波狀;籜片直立,三角形或窄三角形,先端長漸尖,基部截形並向內收窄,其寬度約籜鞘頂寬之半。分枝習性較高,常在竿第七節以上始發枝,竿每節計有3主枝和若干較細小的枝條。
末級小枝具6~15葉;葉鞘長7~15厘米,初時被顯著小刺毛,以後漸變無毛,邊緣大都無毛或有時疏生纖毛;葉耳半圓形,邊緣有棕色燧毛;葉舌矮,截平或圓拱起;口十片長圓狀披針形,長15~30厘米,寬3~6厘米,先端長漸尖,基部鈍圓或廣楔形,上表面無毛,下表面被柔毛,邊緣粗糙或有小刺毛,次脈9~14對,脈間的再次脈為9條,小橫脈較明顯;葉柄長2~6毫米。
花枝無葉;假小穗。單生或叢生於花枝各節,長2.7~3厘米,寬7~10毫米,兩側扁,下部綠色,上部赤紫色;苞片3~5,上方1或2片腋內無芽;小穗含5~9朵小花;小穗軸脫節於穎下,其節間粗短;穎1片,卵形,長 9~10毫米,寬8毫米,無毛,邊緣生纖毛,具多脈,脈間有小橫脈;外稃與穎相似,卵形,長17毫米,寬13毫米,先端尖,有小尖頭,無毛或有微毛,具多脈(約有31條),其脈間亦有小橫脈,邊緣生纖毛;內稃長13毫米,寬4毫米,頂端尖銳而不具裂缺,兩面均生微毛,背部2脊間有3~5脈,脊外至邊緣各有2脈,各脈間均有稀疏小橫脈,邊緣和脊上均生顯著的纖毛;鱗被3,近同形,卵狀披針形,長3.5毫米,脈紋明顯,邊緣生纖毛;花葯長8毫米,頂端有小尖頭,其上還生小刺毛;子房卵形,長2毫米,被粗毛,花柱顯著,較子房為長,頂端有3條長而纖細的羽毛狀柱頭。果實未見。筍期5~11月,花期多在夏季至秋季。
分布範圍
主產於華南地區。
主要價值
竿可作建築用材或劈篾編制用具,亦為造紙原料。筍味鮮美,質地柔軟,除蔬食外,還可加工制筍乾或罐頭;由於筍期長,產量豐富,故商品效益頗大。此外在台灣還有在本種竹竿刮取竹茹,作為解熱的中藥材。
在農業方面,竹子的利用更為普遍。竹子可編制各種農具,如籮篩、簸箕、掃帚、曬墊等。將竹子的竹節打通當作水管,供農田灌溉和引水之用。四川自貢鹽區用竹管輸送鹽滷,費用低廉,經久耐用。大竹稈削去竹青,紮成竹筏,吃水淺,浮力大,至今仍是我國南方內河上游傳統的交通工具。在水利工程上,劈竹成篾,編成石籠,內裝石塊,圍在岸邊用來防止河岸沖刷,鞏固堤壩,修建水庫,在都江堰等全國著名水利工程上被廣泛使用。在漁業生產中,竹子也廣為利用,從簡單漁具到複雜的器具,水產養殖的固定支架和漂浮物均要用竹子製成,漁船的網架、桅桿、船篷、船籬也都離不開竹子。
在園林綠化觀賞上,竹子的利用正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竹,雖無梅的俏姿,菊的艷麗,蘭的芳香,松的雄偉。然而,竹的高節心虛,正直的性格和婆娑,惹人喜愛,受人贊誦。所謂“松、竹、梅”歲寒三友,“梅、蘭、菊、竹”四君子,構成中國園林的特色。縱觀古今,愛竹、書竹、畫竹、詩竹之士,不僅喜竹之外形,更愛竹之內涵,無不把竹子當作做人之楷模。因此,人們喜歡在房屋周圍、庭園、公園裡種植竹子。園藝愛好者用竹子製作盆景,宜作盆景的竹子品種很多。
竹筍是我國人民傳統的素食品種之一,用現代工業化方法將各種鮮筍加工成罐頭食品,不僅可滿足無竹地區人民食筍的需要,而且竹筍加工業已成為我國重要出口創匯行業。竹筍中含有多種胺基酸和微量元素,營養學家認為竹筍是天然的保健食品,它纖維含量高,脂肪含量低,能促進腸胃消化和排泄,常食竹筍可減少有害物質在體內的滯留和吸收,具有防癌和減肥的功效。紅竹、黃稈烏哺雞竹等優質筍用竹,竹筍不僅味道鮮美、營養豐富,而且產量高,紅竹等竹種在農村中已開始推廣種植。
竹桿光滑堅強,紋理通直,是製造樂器、文化體育用品、家具以及工藝美術品等的重要材料。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採用各種竹子製成的家具和用品占很大的比重。竹竿和竹製工藝品已成為重要的出口商品,例如著名的茶稈已有100多年的出口歷史,主要用於釣魚竿和滑雪杖;竹簧雕刻、竹蓆、竹屏、竹瓶都是馳名海內外的工藝美術品。綠竹是一種以筍用為主的多效益竹種。種植綠竹一般三年即可成林產筍,畝產量可達800-1000公斤,綠筍除鮮食外還可加工成清水罐頭。綠竹竹材可作建築、竹編材料和造紙原料,並可加工成竹膠合板和美術工藝品。綠竹根系發達龐大,耐水力強,能固土護岸、保持水土。綠竹樹冠翠綠喜人,可綠化庭院、調節氣候、淨化空氣,美化環境。
綠竹喜溫暖濕潤的氣候環境,在土層深厚、土壤呈微酸性或中性的溪河岸畔、河灘、河洲以及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山腳均可生長。氣溫25℃時生長最佳(氣溫小於-5℃時葉片受凍,氣溫在-7℃~-9℃時植株會凍死),綠竹一般在三月下旬發芽,5~10月為出筍期,10月底老葉脫落。
一、栽培技術
⒈林地選擇
綠竹性喜溫暖濕潤、不耐嚴寒,一般要求年平均溫度≥17.5℃,極端低溫>-6℃,年降雨量在1400毫米以上。在冬季霜凍少,低溫時間短的條件下,方可越冬,發展綠竹時必須予以注意。
綠竹造林地最好選擇在海拔300米以下,坡向朝南、空氣流動性好,冷空氣不易沉積的地形最佳,不宜選擇在山頂、山坡上部等海拔較高的地方。
綠竹林地的選擇必須是土層深厚、疏鬆、肥沃、富含腐殖質的酸性至中性沙質土或壤土;一般以江河兩岸的沖積土為佳,低丘、山麓、平原、田邊溝旁都是種植綠竹的較好地點。
⒉林地準備
在栽植前先要做好造林地準備,即清理林地、整地、挖穴等。按株行距4×4米或5×5米進行定點挖穴,若是單行栽植,株距可按3~4米,穴規格為:穴面80×80厘米,穴底60×60厘米,深度40~50厘米,穴位按梅花形(品字形)排列。在土壤條件較差的地塊最好先進行全墾或帶墾後開穴。
栽植穴挖好後,最好先施些基肥,基肥以腐熟的農家肥為好,施下後要回填部分表土與之拌勻備栽。基肥應在種植前1~2周施入。
⒊造林季節
綠竹一般都在3~4月長葉,恢復生長活動;6~10月間出筍長竹。由於綠竹大多採用移竹蔸造林,所以宜在生理活動最弱的1~3月休眠期進行造林。易發生凍害的地方,造林時間應選擇在低溫期過後進行。根據各地民眾的經驗,造林時間選在雨水至穀雨期間成活率最高。
⒋造林方法
選擇生長健壯、芽眼肥大、鬚根發達的一、二年生竹分蔸作母竹。栽植前用黃泥漿沾蔸,以保護竹蔸根點,栽植時將母竹斜放穴中,竹稈切口向上,以便接存雨水和遇乾旱天氣時人工灌水,要注意不要反向斜放,以免造成根系不能自然舒展,影響生長;母竹放好後即分層覆土、踏實。覆土應超過母竹原入土處5--15厘米左右,上部要堆成饅頭形,最後加蓋一層鬆土或草,以減少土壤水分蒸發。
二、經營管理
1、幼竹的管理
①筍的留養:造林後當年就會有2~3株新竹長成,第二年以後,每叢留5~6株,第三年便可成林。挖筍時要用"筍鏟"斬下筍頭上的幼嫩部分,留下筍頭下的幼筍芽,以利生長新筍。
②中耕除草:每年在3~4月除草鬆土1次。鬆土的深度一般為15~20厘米,將雜草埋入土中作肥料。除草鬆土應儘量避免損傷竹蔸和筍芽。
③施肥:為促進新造竹林儘快成林,應進行施肥。肥料要以有機肥料為主,最好在秋、冬季施肥,以提高林地土壤肥力、保持土溫、增加新竹芽眼抗寒越冬能力。株施0.5~1擔廄肥或土雜肥,挖溝施入。施速效肥(如人糞尿、硫酸銨、尿素等要用水沖稀),可結合除草鬆土後施放,也可直接澆在竹蔸附近,以利根系吸收。每叢新竹施0.3~0.5斤化肥或3~5斤人糞尿。
④立體經營:綠竹種植後第一、第二年林中空地較大,可推行立體經營,如套種黃豆、花生、西瓜、蔬菜等農作物,放養雞、鴨,這樣可"以耕代撫",節省勞力、增加土壤有機質,夏季還能降溫保濕,為竹林創造適宜的生態環境。
2、成林竹的管理:
①筍期管理:每年的5~10月為產筍期。在筍期的培育管理上,要抓如下幾個技術環節:(a)適時割筍:綠竹的抽生能力很強,采筍後筍頭上的幼芽在養分充足的條件下,仍能抽生新筍。因此,當筍即將破土時即行采割,此時的筍尚在地下,嫩白質好,筍味鮮甜。露出土後的筍,筍尖開散,見陽光變綠,筍體老化,筍味差而帶有苦味。割筍時,要小心扒開表土,用鋒利的"筍鏟"沿筍篼上部、用鍾敲割。割筍後,要及時把表土復回原處,以免影響再次出筍。(b)增施肥料:綠竹從抽芽至發筍到長竹的整個生長過程,養分消耗很大。所消耗的養分主要靠其連生母竹供給。因此,在產筍期要及時補充養分。一般每叢綠竹增施腐熟欄肥30斤左右,並在采筍處用少量稀人尿或低濃度尿素水溶液澆灌,然後復土蓋實,這樣可提高筍的抽發能力。(c)灌水保濕:綠竹與筍的生長都喜歡溫暖濕潤的環境。在采筍期如遇乾旱炎熱天氣,要用清水澆灌竹叢,保持竹叢土壤濕潤,以利竹、筍正常生長發育。(d)采高留低:子竹的稈柄總是高於母竹的稈基,致使新竹的位置逐漸增高。因此,要採去高位筍,把位置低的筍
留作新竹,以免造成根篼重疊,芽眼露出地面,影響新竹叢平衡發展。(e)新母竹要在出筍盛期留養。若出筍初期留養,會過多消耗養分,影響當年筍的產量;過遲留養,則氣溫下降,幼竹易受凍害。
一般在8月下旬利用竹叢空隙地留筍養竹為宜。新母竹留養不宜過多,以每叢竹留2~4支健壯的筍養成新母竹即可。同時也應考慮留方向適宜的筍成竹。滿三年的老竹可砍去,以後每叢保持9~14株青壯竹。每隔六年左右,要挖除老竹頭。
②中耕施肥:每年的3~4月中耕1次,深度為20~25厘米,中耕時結合施肥,每叢母竹施入人糞尿或廄肥1~2擔,或施用0.5~1斤化肥,然後培土20~30厘米,使筍不易出土。
③合理採伐,掌握"砍弱留強、砍老留幼、砍密留疏、砍內留外"的原則。3年生以下的竹應保留或適當砍一些過密竹,4年生以上的竹可全部砍去,砍伐時間可在秋後至春前進行,此時不影響竹林生長,且竹材性質良好,不易蟲蛀。過早砍伐會影響新竹的生長,甚至造成缺乏營養而枯梢。過遲伐竹竹液流動旺,伐樁營養浪費過多,易損傷竹林"元氣"。砍竹要儘量降低伐樁,節約竹材,老竹頭應及時挖去,以利更新。
三、綠竹的病蟲害防治:
1、竹鏽病:發病初期,竹葉背面發生橙黃色的夏孢子堆、突破葉的表皮外露,嚴重時夏孢子堆密集成片,引起大量落葉。
防治方法:在5月間發病初期,將病枝砍下燒毀,並噴1%的波爾溶液。竹林如過度鬱閉,應適度疏伐、使林內空氣疏通,以免病蟲發生。
2、竹大白蟲:又稱筍蟲。成蟲啃咬竹筍、吸取竹汁;幼蟲食竹筍,被害筍逐漸霉爛枯死。
防治方法:①成蟲在上午9~12時,下午3時至傍晚活動產卵、交尾時,進行人工捕捉。②幼蟲孵化及成蟲初期、可用90%敵百蟲500倍液或50%敵敵畏1000倍液噴殺。
3、竹卷葉螟:又稱竹苞蟲。此蟲發生非常普遍,幼蟲將竹葉捲成筒狀,嚴重的蟲苞累累,竹葉被食盡,竹枝發黃,影響生長。
防治方法:
①人工摘除卷葉,消滅幼蟲。
②發現幼蟲蟲苞葉時,可噴射90%敵百蟲1000倍液505敵敵畏1000倍液噴殺。
③成蟲出現期間,可用黑光燈誘殺。
4、竹蚜蟲:常群集於葉背面或稈部吸食液汁,易引起煤病。
防治方法:噴射40%樂果乳劑1000~12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