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林姑嫂橋

綠林姑嫂橋

綠林姑嫂橋,位於湖北省荊門市京山縣綠林古寨風景區。

基本信息

綠林姑嫂橋,位於湖北荊門京山綠林古寨風景區。傳說,綠林山鴛鴦谷在古代是大洪山的“咽喉要道”,這

綠林姑嫂橋綠林姑嫂橋

里常因山洪突發,造成商旅難行。到了明代中葉,有位舉人回歸故鄉綠林山,隱居在這古橋上邊的深山之中。許多年後,舉人謝世,留下一雙兒女相依為命,次年,兄成婚娶妻,他們一家行善積德,造福鄉民。為了方便過往的行人,這兄妹二人拿出多年的積蓄,僱人伐木壘石,先在峽谷間距較窄的地方,借勢架橋供人行走。架橋時兄長不慎失足掉下山谷,不治而亡。失去兄長的妹妹決定終生不嫁,陪伴孤寂的嫂子,姑嫂又拿出了全部積蓄,在離人行橋不遠處的崖壁間,又架起了一座寬大的石拱橋,供車馬來往,頗似今天的“人車分流”,並取名為“綠林雙橋”。
這兄妹二人的善舉,贏得鄉鄰的一致稱讚,感動了上天的神仙。有一天,南海觀世音菩薩赴洪山寺,路經此地,見到兩座騰空而架的石橋,為之大悅,又聞聽兩座橋的建造過程如何不易,於是,遂將功德圓滿的姑嫂兩人帶回南海,使她們修煉成仙。但據史料記載:嘉慶二十二年間,人們為紀念兩位奇女,當地百姓自發捐資重建兩橋,並改名為“綠林姑嫂橋”。
如今,多少年、多少代過去了,橫亘於深山幽谷中的綠林姑嫂橋,不僅是代表著先民的勇敢和執著,而且更是寄託著人們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思念。
現存京山縣綠林古寨風景區的綠林姑嫂橋旁有一重修橋路碑,碑高0.93米,寬2.45米,厚0.06米,青灰色石質。刻於清嘉慶二十二年(1817)。周懷遂撰書。碑正文陰刻楷書13行,滿行29字,記敘重修姑嫂橋路之事,具有交通史料價值。碑文如下:
“昔昌黎有言:莫為之前,雖美而不彰,莫為之後,雖盛而不傳。二者交替需也。吾鄉三步嶺為洪山以下之大關,會花山、太陽聳峙於東,香雲、半頓屏列於西,中間村落繁衍,地廣人稠,而嶺當其沖,實南北行人要通也。至稱三步嶺,因唐時洪山祖師斷趾代牲祭龍神以祈雨澤降龍騰,師仗法力,三步至此邀回,遂以為名。其由來已久,茲不多贅。惟是嶺腹有澗,橫亘里許,必纖道而過。先愚廬君仕官、何君泰洲,建立石橋二座,往來便之。但岩壑深險,左右空虛,常有失足致隕之患,且途徑崎嶇,上下維艱。今愚與徐君雲表,段君相州;思廣廬河之意,倡率鄉侶捐資督程於二橋之上,添設石檻兩道。隘道並石礎,治補之削之,精復求精,俾偏坡化作坦蕩,險阻易為康莊。庶前人創始之盛,藉以益彰而後起增修之美,亦相傳□□□□勒石。愚不揣固陋,著茲數語,辭雖不文,聊為後之好善者勸焉雲耳。□溪周立宗懷遂氏撰書。
大凊嘉慶二十二年歲次丁丑桂月吉旦,糾首徐雲表,周懷遂,段相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