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性民族高校

綜合性民族高校

綜合性民族高校是直屬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管理的具有多學科性普通高校,例如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的北方民族大學,位於四川成都市的西南民族大學以及位於北京市的中央民族大學。 綜合性民族高校具有明顯的民族特色,主要招收來自全國各地少數民族地區學生,高校學科齊全,多面性強,是國家高質量人才的重要培養基地!

西南民族大學 西南民族大學
中央民族大學 中央民族大學

西南民族大學、中央民族大學

(一)重視轉變教育觀念

民族高校要改革必須樹立現代教育觀念。傳統教育受“天地君親師”“師道尊嚴”的影響,教師居高臨下,搞一言堂,學生處於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而現代教育要求我們必須樹立素質教育“觀念”,堅持學生全面發展、重視學生個性發展,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開拓精神和創造能力。強調解放學生的思想而不是禁固和束縛他們的思想,提倡啟發式教學,廢止填鴨式;提倡民主討論式,廢止一言堂。提倡引導式教育,廢止保姆式、管家式的教育。要對學生放手,相信學生的能力,讓學生自己去實踐、去體驗、去創造。

現在教育要求教師加強對學生主體意識、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是學習的有效途徑,是教育的目的所在,教師必須意識到“授人以魚,莫如授之以漁”的重要性。教會學生怎樣學習,怎樣獲取知識,將使學生終生受益。

大學很多同學入學後仍用中學階段的思維方式來理解大學的學習生活,習慣於應試教學方法。因此教師不應該在大學的第一堂課急著趕教材。而應該結合實際給學生灌輸自主學習、主動學習的觀念,使學生意識到必須對自己的學習行為承擔主要責任。必須有一套適應大學學習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諸如怎樣安排學習時間,怎樣利用圖書館,怎樣做筆記,怎樣對待專業課,怎樣對待選修課等不同課型。

我們提倡以學生為主的教學,並不是撒手不管。教師應起指導者和幫助者的作用。對學生的學習行為要巨觀監控。幫助學生自我診斷學習中的不足之處。指導學習者加強對學習行為的監控與評價。

課程設定、教法與學法的現代化是學校教學改革的主要內容。傳統教育不管是在課程的計畫、教學大綱及教科書的編審,教材的選用上;都是由政府指定而不可“越雷池一步”因而教師教什麼,學生學什麼,都得按統一的標準,統一的程式進行。既顯得保守又刻板,與現代教育格格不入。現代教育要求課程現代化,要求結構上平衡調整,如學科課程與操作技能之間的合理平衡和兼顧,自然學科與社會學科之間,文化課程與藝體課程之間、理論課與操作技能之間的合理銜接和平衡等。學校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對教材進行選用、實驗、改編、編寫和補充。除傳統專業外,還應增設經濟、財會、管理、計算機等專業,還可與其它高校聯網,開展遠程教育。創設研究性課程、論文寫作、社會調查等實踐性課程。教材內容要注意吸收科技新成就、新知識,要注意體現與發揮現代教育的多種功能(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促進社會發展和促進人身發展等功能)。實行教法現代化不僅要保證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發展智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並且要進而研究學生,激發學生的內在積極性、使學生學會學習,熱愛學習,善於創造性地學習。學法現代化的關鍵在於善於思考和掌握學習策略,學會在未知領域中創造性的學習。

(二)努力提高教師隊伍素質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師資為本。建設一支規模合理、素質較高的教師隊伍。是民族教育發展的保證,是民族高校質量的保證,要有一流的師資,才能有一流的教學質量,現在許多高校按發展和崗位的需要招聘教師;教師按能力和意願接受學校聘任。這樣既使教師能進能出,又最佳化了教師隊伍,使教師隊伍充滿了生機和活力。在分配製度方面實行按勞分配,多勞多得,優勞優酬的原則。這有利於充分挖掘教師的潛力和發揮教師的積極性。

馬立司長將21世紀教師最基本的素質定位在以下四個方面:第一,教師要具備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素質。第二,教師必須具有先進的適合時代要求的教育觀念。第三,教師要有廣博厚實的專業知識。第四,教師應該具有專業技能。作為民族高校的教師。首先應該熱愛民族學生,熱愛教育事業。無私地奉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應該在道德品質、人格情操、行為舉止、個性心理等方面為學生做出榜樣。其次,應該具有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和鍥而不捨的鑽研精神。具有追求教育成功的事業心,為社會和學生負責的責任感。不斷學習現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論,在精心設計的教育實踐中去探索、改進,在不斷提高和完善教育改革的過程中,使自身得到提高和完善。同時,還必須重視學術交流,重視與國內外學者、校際之間的交流,重視與社會企事業單位的交流,不斷借鑑、學習和提高。

(三)重視教學方法的改革

21世紀高校教師應有現代教育技能和教學藝術,這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具有科學的思想方法,嚴謹的治學方法,生動而有效的育人方法(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還應具有觀察研究學生的能力,組織活動與教育教學的監控能力、熟練、合理運用先進教育技術手段輔助教學的能力,以及能夠恰當地運用教育教學的“機智”和藝術等。

許多教師認為只要有高深的學識就能當好大學教師,不講究方法和技術,一套教材和教案,一用就是幾年。而學校在用教師時也總是重視出版了幾本專著,寫了多少篇文章,卻很少重視他們的教學經驗和技術。教師只有在具備紮實的專業功底的同時,精通教法和學法,具有嫻熟靈活的教學技能和藝術,才能更科學地指導學生,讓學生少走彎路。

民族高校的教師所面對的不再是中學生,而是比較成熟,有獨立意識的年輕人。現在民族高校的大學生也非同以往,家長和學生都明白知識的重要,他們接觸信息比以前廣,自尊心強,遇事總要提出自己的獨到見解,對老師也很挑剔,“標準”很高,“口味”各異。這對民族高校老師更是一種挑戰和考驗。所以教師應研究教學藝術。語言應該準確鮮明,形象生動、邏輯嚴密,哲理性強,具有感召力和說服力。教師還應不斷積累豐富的知識,避免空洞無物,枯燥乏味的語言。不斷地更新課題和教材內容,充實科學技術的新成果,推行以多媒體技術為重點的現代教育技術。如:計算機、電子教案等。這樣即強化了講解內容,又能激發學生的興趣與愛好,有利於提高教學效果。

民族高校還可採用分層教學法,因為學生來自不同民族,“眾口”難調,這對教學增加了難度。教師可從實際出發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點,區別對待,使不同水平的學生通過不同層次的學習,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如:有些非專業課可分為基礎和提高兩個層次供學生選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