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經學·科舉·文化史:艾爾曼自選集》中新翻譯的五篇文章,所涉主題從尼采盛期哲學中所見來自亞洲佛教的影響,到經學在明清科舉制度中的作用,所涉內容比較廣泛。作者介紹
班傑明·艾爾曼(Benjamin Elman),1946年生,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東亞系教授,主要研究領域是中國宋代以後的思想、文化、科技、教育及其在東亞的影響,著有《從理學到樸學:明清思想與社會變革》。他的中國思想史研究,廣泛融合了文化、政治和社會史的內涵,受到學界的重視和認可。作品目錄
自序1尼采與佛教 1
叔本華與尼采6
尼采與佛教 13
明代政治與經學:周公輔成王 22
經與權 23
漢、唐註疏 27
宋代觀點 29
明初經、傳及典籍之編纂 31
明代對周公及永樂之治的觀點 40
清代關於周公之辯論 43
道學之末流——從宋明道學至清朝考證學的轉變 49
過去的復興 52
古代與現代 57
學術話語的轉變 63
18世紀的西學與考證學 73
導言 73
北京的算學館 75
康熙朝的《曆象考成》 77
古代中國算學的復原 79
古代中國算學的輯佚與校勘 80
《算經十書》的復原 82
宋元算書的重現 84
乾隆《四庫全書》對西學的批評 87
清代《四庫全書》中的天文算法 90
阮元與《疇人傳》 92
文人們的自然學:經典與算學 95
考證研究時代文人們的算學 98
復興古代算學的作用102
作為哲學的考據:清代考證學中的觀念轉型105
引言 105
知識的問題108
“仁”的重估 113
從戴震到阮元 116
從阮元到焦循 124
義憤填膺者:方東樹128
結語:政見及其先決條件132
中華帝國後期的科舉制度139
綜述 139
清朝末期的教育觀念141
教育、社會與考試 144
政治更新 145
社會再生產146
文化再生產147
權利、政治與科舉 149
識經能力和社會層面151
知識領域 153
權威喪失與去經典化153
改革與革命154
清代科舉與經學的關係 158
清代科舉之演進158
科舉與經學正統162
晚清策論題的漢學宋學之爭 169
古文尚書之爭 170
尚書策論題之改變 171
科舉鄉試策論之改變173
會試策論題之轉變 176
結語 179
明清華南鄉試中史學知識角色的轉變 182
中華帝國晚期的史學研究182
策問在科舉考試中的作用185
1516年浙江策問中的史學觀 186
1594年福建鄉試策問中史學策問 189
1654年的史學策問及答卷分析 191
經典釋傳與明清經義194
語言、經學、書法和文化複製195
八股文和成化十一年(1475)後的形式主義文風 202
科場外的文人異見 217
重思儒學228
方法論問題,目標和方式231
成問題的“現代化敘事”232
20世紀的儒學重塑234
士人身份、醫學和儒學話語中的性別 236
不同歷史語境下的儒家理論和實踐239
連鎖性主題241
儒術 241
對“中國”或“儒學”的種種借用242
國家—社會構成的種種變形 245
術語 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