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路石窟走廊

甘肅石窟群名錄甘肅的石窟分布於河西走廊兩側,這裡原是絲綢之路的要衝,當年那些遠走沙漠塞外絲路的人為保平安,紛紛在這個艱辛跋涉之地開窟造像,這些歷千年而不毀的石窟,既是宗教、文化、藝術的結晶,也是絲路歷史的見證。 於是有了敦煌的莫高窟、瓜州縣的榆林窟、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的文殊山石窟和馬蹄寺石窟、永靖縣的炳靈寺石窟、武山縣的水簾洞石窟、甘谷縣的大像山石窟、天水的麥積山石窟等,簡直就是一條石窟走廊。 甘肅最著名的石窟要數敦煌莫高窟。

絲路石窟走廊

絲綢之路從西安出發,延綿千里之長,在甘肅境內形成了著名的絲路石窟走廊。
敦煌莫高窟、天水麥積山、永靖炳靈寺、慶陽北石窟寺、武威天梯山、安西榆林窟、張掖馬蹄寺……這些自魏晉以來不斷營造、密布於絲綢之路沿線的大大小小的石窟,如同佛陀撒落的串串珍珠,歷千年而不毀,既是宗教、文化、藝術的結晶,也是絲路歷史的見證,為甘肅贏得了“中國石窟藝術之鄉”的美稱。甘肅石窟規模宏大,數量眾多,內容豐富,歷史悠久,而且各個時代的洞窟都有不同程度的保存,構成了一部相對完整的佛教石窟藝術史,在中國佛教史和藝術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據不完全統計,甘肅省各地現存石窟170餘處,其中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有l處(敦煌莫高窟),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有13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有11處。其分布按地理位置來看大體可分為河西、隴中、隴南和隴東四個區域。在古代河隴文化的發展中,上述區域之間既相互關聯,又有著自身的特點,共同構成了甘肅石窟文化內涵豐富、異彩紛呈的局面。
在甘肅遼闊的大地上散布著眾多的石窟寺。它說明在歷史上,甘肅有過一段令人難以想像的佛教興盛期。而了解到歷史上甘肅地區以至整個中國在漢以後相當一段時期內曾是一個戰亂頻仍,地方割據政權林立,社會、政治、經濟動盪的地區和國度,也就不難理解佛教何以在甘肅和整箇中國能夠迅速得到傳播並很快受到社會上下的推崇了。世界上三大宗教均是在社會動盪、百姓苦不欲生時得以廣泛傳播的,其中道理似乎既複雜又簡單。而要解開那許許多多既複雜而又簡單的謎,甘肅石窟古老而豐富的歷史遺存,是最好不過和最為可靠的實物資料。

甘肅石窟群名錄

甘肅的石窟分布於河西走廊兩側,這裡原是絲綢之路的要衝,當年那些遠走沙漠塞外絲路的人為保平安,紛紛在這個艱辛跋涉之地開窟造像,這些歷千年而不毀的石窟,既是宗教、文化、藝術的結晶,也是絲路歷史的見證。於是有了敦煌的莫高窟、瓜州縣的榆林窟、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的文殊山石窟和馬蹄寺石窟、永靖縣的炳靈寺石窟、武山縣的水簾洞石窟、甘谷縣的大像山石窟、天水的麥積山石窟等,簡直就是一條石窟走廊。
莫高窟(Dunhuang Caves)俗稱千佛洞,被譽為20世紀最有價值的文化發現、“東方羅浮宮”,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畫和塑像聞名於世。
甘肅最著名的石窟要數敦煌莫高窟。敦煌除了莫高窟外,還有榆林窟、西千佛洞、東千佛洞、五個廟石窟、現代石窟等。甘肅比較有名的石窟還有天水麥積山石窟;張掖馬蹄寺石窟;武威天梯山石窟;永靖縣炳林寺石窟;肅南馬蹄寺石窟;酒泉文殊山石窟;平涼南石窟寺;慶陽北石窟寺;武山縣水簾洞石窟;甘谷縣大像山石窟、華蓋寺石窟;武山縣木梯寺石窟;西和縣法鏡寺石窟、八峰崖石窟;武山縣禪殿寺石窟等百餘座石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