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竹

絲竹

漢族傳統民族弦樂器和竹製管樂器的統稱。亦泛指音樂。《禮記·樂記》:“德者,性之端也,樂者,德之華也,金石絲竹,樂之器也。”《商君書·畫策》:“是以人主處匡床之上,聽絲竹之聲,而天下治。” 唐 韋應物 《金谷園歌》:“ 洛陽 陌上人廻首,絲竹飄颻入青天。” 明 李贄 《哭懷林》詩:“交情生死天來大,絲竹安能寫此中!” 葉聖陶 《倪煥之》十:“這時候,前街的鑼鼓聲和人聲一陣陣地沸揚起來,中間碎亂地夾雜著絲竹的吹彈。”

基本信息

名詞解釋

詞目:絲竹

拼音:sīzhú

解釋:絲:指弦樂器;竹:指管樂器。絲竹是琴瑟簫笛等樂器的總稱。也指音樂。

古箏古箏

(1)[traditionalstringedandwoodwindinstrument]∶

①弦樂器和管樂器(簫笛等)

②奏樂的聲音

金石絲竹,樂之器也。——《禮記·樂記》

(2)[music]∶泛指音樂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唐·劉禹錫《陋室銘》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七十一回:“(齊)景公大悅,於是解衣卸冠,與梁邱據歡呼於絲竹之間,雞鳴而返。”

絲竹:在《陋室銘》中指奏樂的聲音,也指宮廷中的音樂。

sīzhú

絲竹(絲竹)

③絲綢和竹子(現代漢語中的絲竹)

歷史淵源

古箏古箏

絲竹之音,推琴為首。古樂相傳至今,其已變而未盡變者,獨此一種,余皆末世之音也。婦人學此,可

以變化性情,欲置溫柔鄉,不可無此陶熔之具。然此種聲音,學之最難,聽之亦最不易。凡令姬妾學此者,當先自問其能彈與否。主人知音,始可令琴瑟在御,不則彈者鏗然,聽者茫然,強束官骸以俟其闕,是非悅耳之音,乃苦人之具也,習之何為?

凡人買姬置妾,總為自娛。己所悅者,導之使習;己所不悅,戒令勿為,是真能自娛者也。嘗見富貴之人,聽慣弋陽、四平等腔,極嫌崑調之冷,然因世人雅重崑調,強令歌童習之,每聽一曲,攢眉許久,坐客亦代為苦難,此皆不善自娛者也。

予生平有三癖,皆世人共好而我獨不好者:一為果中之橄欖,一為饌中之海參,一為衣中之繭綢。此三物者,人以食我,我亦食之;人以衣我,我亦衣之;然未嘗自沽而食,自購而衣,因不知其精美之所在也。諺雲:“村人吃橄欖,不知回味”,予真海內之村人也。因論習琴,而謬談至此,誠為饒舌。

人問:主人善琴,然則教歌舞者,亦必主人善歌善舞而後教乎?鬚眉丈夫之工此者,有幾人乎?曰:不然。歌舞難精而易曉,聞其聲音婉轉,睹見體態之輕盈,不必知音始能領略,坐中席上,主客皆然,所謂雅俗共賞者是也。琴音易響而難明,非身習者不知,惟善彈者能聽,伯牙不遇子期,相如不得文君,盡日揮弦,總成廢鼓。

吾觀今世之為琴,善彈者多,能聽者少;延名師教美妾者盡多,果能以此行樂,不愧文君、相如之名者絕少。務實不務名,此予立言之意也。若使主人善操,則當舍諸技而專務絲桐。“妻子好合,如鼓琴瑟。”“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琴瑟非他,膠漆男女,而使之合一;聯絡情意,而使之不分者也。花前月下,美景良辰,值水閣之生涼,遇繡窗之無事,或夫唱而妻和,或女操而男聽,或兩聲齊發,韻不參差,無論身當其境者儼若神仙,即畫成一幅合操圖,亦足令觀者消魂,而知音男婦之生妒也。

絲音自蕉桐而外,女子宜學者,又有琵琶、弦索、提琴之三種。琵琶極妙,惜今時不尚,善彈者少,然弦索之音實足以代之。

弦索之形,較琵琶為瘦小,與女郎之纖體最宜。教習家,其於聲音之道,能不大謬於官商者,首推弦索,時曲次之,戲曲又時,便以取捨得失為心,慮其調高和寡,只求為下里巴人,不願作陽春白雪,故造到五七分即止耳。

提琴較之弦索,形愈小而聲愈清,度清曲者必不可少。提琴之音,即絕妙美人之音也。春容柔媚,婉轉斷續,無一不肖。即使清曲不度,只令善歌二人,一吹洞簫,一拽提琴,暗譜悠揚之曲,使隔花間柳者聽之,儼然一絕代佳人,不覺動憐香惜玉之思也。

絲音之最易學者,莫過於提琴,事半功倍,悅耳娛神。吾不能不德創始之人,令若輩屍而視之也。

竹音之宜於閨閣者,惟洞簫一種。笛可暫而不可常。至笙、管二物,則與諸樂並陳,不得已而偶然一弄,非繡窗所應有也。

蓋婦人奏技,與男子不同,男子所重在聲,婦人所重在容:吹笙按管之時,聲則可聽,而容不耐看,以其氣塞而腮脹也,花容月貌為之改觀,是以不應使習。

婦人吹簫,非只容顏不改,且能愈增嬌媚。何也?按風作調,玉簫為之愈尖;簇口為聲,朱唇因而越小。畫美人者,常作吹簫圖,以其易於見好也。或簫或笛,如使二女並吹,其為聲也倍清,其為態也更顯,焚香啜茗而領略之,皆能使身不在人間世也。

吹簫品笛之人,臂上不可無釧。釧又勿使太寬,寬則藏於袖中,不得見矣。

歷史背景

江南絲竹音樂產生並流行於江、浙、滬這一經濟文化發達的富饒寶地,它小、輕、細、雅,充分體現代表了江南文化,是江南文化的特定產物。她得天獨厚,豐富多彩,極具個性特色。它具備著:秀雅、委婉、明快、圓潤、舒緩、抒情、優美,所用樂器簡便易得,演奏形式靈活多變,人民民眾喜愛,文人雅士鍾情,可謂雅俗共賞。它最有資格代表江南文化。古人稱"聽絲竹之聲,而天下治。"說明了它的平和中正陶冶德行的特性。

江南絲竹,曾因地區及慣有的隨意性而被稱為"蘇南絲竹"、"吳越絲竹"等。20世紀50年代初舉行的華東民間音樂匯演期間,幾位關注這方面的樂人一起議論稱名問題,大家最終認為"江南絲竹"一名較為適宜。於是就約定俗成了。

江南絲竹音樂真正形成是在清朝末年,一代代絲竹高手、名家將民間樂曲,古曲進行改編加工,逐漸形成其特色。它的興起繁榮是在民國時期,距今一百多年。

江蘇文藝出版社看準了江南絲竹音樂的價值和編輯出版需要,不惜投入人力物力,2002年初開始籌備,成立了在絲竹方面陣容強大的編委會,歷時近兩年編定,於2003年12月出版,書名為《江南絲竹音樂大成》,計有220萬字,為大型16開開本,分上下兩卷。該書的出版填補了這方面的空白。

八大名曲

樂曲是主要方面,選入了江南絲竹的八大名曲,以及流傳江浙滬的各種代表、優秀曲目140餘首,選入了改編創作的曲目數十首。附錄中還收有"二泉映月"等名曲,作者阿炳生處江南絲竹興盛地的無錫,江南絲竹對他影響極大,他在這方面造詣很深,他當之無愧地作為絲竹藝人赫然在選,他的"二泉映月"作為有江南絲竹音樂因素的參考樂曲在選。江澤民主席提到的"夕歌"亦為絲竹歌曲在選,聶耳的"金蛇狂舞",著名的"蘇武牧羊",劉天華的"變體新水令"等均直接據江南絲竹音樂的素材改編,可見絲竹音樂受人矚目影響之廣泛。

對江南絲竹音樂的論述文字及相關資料,樂人樂社,大事記,絲竹活動等盡收其中,另還附有絲竹專論、音響資料索引、版本資料、演奏符號乃至演出廣告、樂器形制等。

書的行套中附有新錄製的三碟CD光碟,8首優秀的傳統樂曲和8首未曾面世的1987年、1992年江南絲竹音樂創作、演奏比賽中獲獎創作樂曲。

有60餘幅彌足珍貴的絲竹演出、活動的歷史照片在選,可謂圖文並茂。

該書由著名裝幀設計家速泰熙先生精心設計,構思新穎別致,用材考究,首次將竹片用入書籍裝幀,極其精美,充分體現了江南絲竹音樂的特性。

幾個要點

文化遺產

1、江南絲竹音樂是我國也是世界的優秀音樂文化遺產

江南絲竹音樂有上百首(種)的傳統曲目和相當數量的據其素材改編、創作的曲目,它有上百年的流傳、演變、積澱歷史和因此而形成的大量資料。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民族的必然要走向世界,最終融入世界。對其進行發掘出版,"公諸同好,以廣流傳",意義重大。

是歷史賦予我們的使命

2、編出《江南絲竹音樂大成》(以下簡稱《大成》),是歷史賦予我們的使命,也有基礎

其一,該音樂出在江浙滬,總得有一地挑頭來完成它。其二,我們江蘇曾在20世紀80年代初出版過著名民族音樂家甘濤先生的《江南絲竹音樂》,但這僅僅是甘氏的一家之言。其三,江南絲竹音樂資料豐富,地位顯見,至今散而未集,集大成即集瑰寶。其四,自改革開放以來,有關江南絲竹的音響等出版物大量湧現,被越來越多的人認知並產生興趣。其五,諸多音樂人士早已心存夙願,為至今未能將江南絲竹音樂進行全面挖掘整理出版而扼腕!

糾誤匡正,承前啟後

3、《大成》是一部填補空白的書,資料浩繁,面廣量大,是一項十分嚴謹的工作,要做到糾誤匡正,承前啟後

編出《大成》首先是建立一個好班子,其次是明確編輯思想和宗旨。我們充分考慮到困難和問題,經過充分籌備,於2002年3月組成了編撰班子,立了編委會,經選舉產生了主編、副主編等。執行主編李民雄先生是上海音樂學院博士生導師,著名民間音樂家;主編喬建中先生是中國民間音樂研究所前所長,博士生導師;主編周大風先生是浙江省音協前任主席,著名民間音樂家;主編陳鵬年先生是江蘇省音協主席,教授;執行副主編唐文清先生是著名民間音樂家,副研究員;副主編沈鳳泉、閔季騫、馬友德先生均為著名民間音樂家、演奏家、教授。經編委們反覆論證,一致認為將全面、系統、準確、高質量作為我們編輯的宗旨。確立了歷史性、經典性、學術性、實用性、資料性的原則,力求編成:全本、善本、珍本。現看我們已經做到,可謂為真正意義上的集大成。

搶救性的工作

4、《大成》的編輯出版,是一項搶救性的工作

"不少樂曲已散失",這是諸多音樂人的感慨,參編者發出了"我們再也散失不起了"的感慨。隨著懂得和研究這方面的人員年齡增高,越來越顯出這方面工作的緊迫!全體參編人員懷著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囊盡資料,竭盡才智,嘔心瀝血,近兩年中數易其稿,終成《大成》,做到史有史,曲有曲,事有事,人有人,不偏不倚,嚴謹融合,力求準確體現江浙滬三地的人文性和文化價值。

繼承拓展,開發利用

5、繼承拓展,開發利用是我們編出《大成》的最高目的

《春江花月夜》、《月兒高》等樂曲奏響了國際樂壇。1987、1992年在上海舉辦過兩屆江南絲竹創作與演奏比賽,產生了不少優秀絲竹音樂作品。江浙滬是傳統民間音樂的金三角,是個富礦區,有待開發、整合。傳承--變異--復興,通過努力,江南絲竹音樂必有十分美好的前景,必將為中國樂壇和世界樂壇增光添彩,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

發展

江南絲竹音樂的市埸前景廣闊:大量的樂曲資料可供研究者研究,創作者作為創作素材利用;它的大量樂曲,可加以改編,作為娛樂、社交、廣告、喜慶、賓館音樂利用;不少樂曲也可作為練習曲,如改編成小絲竹更會受到廣大少兒的歡迎;至於成熟相對規範的大曲、名曲供文藝團體、民間絲竹團體演奏那就更不在話下了。

諸多參預者和知情者從內心深處認為:該《大成》編撰出版,功德皆備,是中國樂壇一大盛事。較之已聲名遠揚的雲南納西族音樂,普為人知的廣東音樂,江南絲竹音樂應該說更為豐富多彩,將其發掘利用,前景、效益自不用多說,關鍵是過去我們這方面工作做得不夠。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