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們讀的成語故事

給孩子們讀的成語故事

《給孩子們讀的成語故事》是2013年10月嶽麓書社,中南出版傳媒集團出版的圖書,陳章錫審訂。

內容簡介

《給孩子們讀的成語故事》曾獲評台灣新聞局推薦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深耕閱讀推薦好書。《給孩子們讀的成語故事》作者陳章錫,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曾任德霖技術學院國文講師、南華大學文學系主任,現任南華大學文學系副教授。研究領域為:中國文學、中國哲學、書法美學。主要著作為《王船山禮學研究》,另有研究論文二十餘篇。

圖書目錄

一畫
一木難支(孤掌難鳴)
一丘之貉(狼狽為奸)
一字千金(擲地有聲)
一敗塗地(土崩瓦解)
一飯千金(雪中送炭)
一鼓作氣(一氣呵成)
一鳴驚人(不同凡響)
一箭雙鵰(一舉兩得)
二畫
人心如面(人心難測)
二桃殺三士(借刀殺人)
七縱七擒(欲擒故縱)
三畫
與狐謀皮(徒勞無功)
三人成虎(眾口鑠金)
三令五申(明正典刑)
上下其手(徇私舞弊)
上行下效(風行草偃)
亡羊補牢(未雨綢繆)
尸位素餐(枵腹從公)
千金一笑(千金買笑)
千金市骨(求賢若渴)
小時了了(少不更事)
大義滅親(姑息養奸)
門庭若市(門可羅雀)
三顧茅廬(禮賢下士)
四畫
車水馬龍(車馬喧闐)
木人石心(鐵石心腸)
無妄之禍(災)(飛來橫禍)
五十步笑百步(半斤八兩)
五日京兆(宦海浮沉)
方寸已亂(倉皇失措)
月下老人(媒妁之言)
匹夫之勇(婦人之仁)
從善如流(剛愎自用)
毛遂自薦(脫穎而出)
為虎作倀(為虎添翼)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出生入死)
以身試法(枉法從私)
五畫
葉公好龍(徒具虛名)
目不見睫(明察秋毫)
出奇制勝(出其不意)
巧取豪奪(威脅利誘)
四面楚歌(孤立無援)
市道之交(趨炎附勢)
東食西宿(唯利是圖)
東施效顰(畫虎類犬)
東窗事發(人贓俱獲)
外舉不避仇(大公無私)
對牛彈琴(充耳不聞)
樂不思蜀(流連忘返)
樂此不疲(廢寢忘食)
樂極生悲(適可而止)
六畫
死灰復燃(故態復萌)
有志竟成(功虧一簣)
妄自尊大(夜郎自大)
先見之明(洞燭先機)
先發制人(先下手為強)
先聲奪人(乘虛蹈隙)
安步當車(安貧樂道)
江郎才盡(如椽之筆)
自相矛盾(出爾反爾)
曲突徙薪(防微杜漸)
守株待兔(不勞而獲)
老馬識途(問道於盲)
名落孫山(金榜題名)
眾叛親離(眾望所歸)
刎頸之交(負荊請罪)
七畫
餘音繞樑(響遏行雲)
杞人憂天(庸人自擾)
紙上談兵(河漢斯言)
尾大不掉(強幹弱枝)
每多掣肘(受制於人)
作法自斃(雷厲風行)
助桀為虐(教猱升木)
雞口牛後(鶴立雞群)
雞鳴狗盜(狐群狗黨)
完璧歸趙(不辱使命)
迎刃而解(勢如破竹)
八畫
盲人摸象(以偏概全)
苛政猛於虎(率獸食人)
虎口餘生(千鈞一髮)
杯弓蛇影(疑心生暗鬼)
刮目相待(吳下阿蒙)
刻舟求劍(膠柱鼓瑟)
孤注一擲(背水一戰)
姍姍來遲(慢條斯理)
兔死狗烹(過河拆橋)
咄咄逼人(尖酸刻薄)
乳臭未乾(初生之犢不畏虎)
奇貨可居(囤積居奇)
狐假虎威(仗勢欺人)
坦腹東床(雀屏中目)
物腐蟲生(流水不腐)
貪慾無厭(巴蛇吞象)
畫蛇添足(過猶不及)
邯鄲學步(弄巧成拙)
臥薪嘗膽(永矢弗諼)
九畫
退避三舍(偃旗息鼓)
前車之鑑(重蹈覆轍)
殃及池魚(波及無辜)
狡兔三窟(高枕無憂)
前倨後恭(卑躬屈膝)
指鹿為馬(涇渭不分)
洛陽紙貴(禍棗災梨)
舉棋不定(猶豫不決)
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十畫
唇亡齒寒(休戚相關)
債台高築(窮途末路)
請君入甕(自投羅網)
病入膏肓(沉疴頓愈)
膠漆相投(情投意合)
胸有成竹(勝券在握)
難兄難弟(患難之交)
鐵杵磨成針(滴水穿石)
宴安鴆毒(飲鴆止渴)
破釜沉舟(視死如歸)
破鏡重圓(勞燕分飛)
乘龍快婿(神仙眷屬)
十一畫
驚弓之鳥(心驚膽戰)
蕭規曹隨(墨守成規)
野人獻曝(敝帚自珍)
盤根錯節(錯綜複雜)
梁上君子(偷雞摸狗)
推心置腹(肝膽相照)
掩耳盜鈴(自欺欺人)
捷足先登(先著祖鞭)
望洋興嘆(望塵莫及)
望梅止渴(畫餅充飢)
趾高氣揚(目中無人)
虛有其表(名過其實)
黃粱一夢(南柯一夢)
排難解紛(掀風作浪)
涸轍鮒魚(枯魚之肆)
十二畫
朝三暮四(朝秦暮楚)
痛心疾首(椎心泣血)
嗟來之食(不屑一顧)
越俎代庖(當仁不讓)
割席絕交(反目成仇)
遊刃有餘(躊躇滿志)
揠苗助長(欲速則不達)
十三畫
愚公移山(精衛填海)
濫竽充數(投閒置散)
塞翁失馬(因禍得福)
十四畫
管鮑之交(莫逆之交)
十六畫
噤若寒蟬(大聲疾呼)
黔驢技窮(無計可施)
十七畫
鷸蚌相爭(兩敗俱傷)
孺子可教(朽木不可雕)
螳螂捕蟬(得意忘形)
十八畫
覆水難收(木已成舟)
覆巢之卵(同歸於盡)

文摘

一木難支
南北朝(劉)宋順帝的時候,蕭道成把持朝政,殺害忠良,為所欲為,大有篡奪王位的企圖。
朝中大臣袁粲(can)和劉榮看到這情形,擔心劉宋會亡在蕭道成手上,兩人便秘密商量要殺死蕭道成。可惜事機不密,被蕭道成知道了,蕭道成十分惱怒,立刻派兵去攻打袁粲。
袁粲雖然率軍奮力抵抗,但他畢竟不是蕭道成的對手,眼看著城池就要被攻破了,袁粲對他的兒子袁最說: “我明知道一根木柱是撐不住一幢大廈的,但是為了名譽氣節,我不得不死守下去。”
後來蕭道成的軍隊終於攻進了城,在敵人的刀槍下,袁最勇敢地用身體掩護他的父親。袁粲說: “我是忠臣,你是孝子,我們死而無憾。”結果他倆都為正義犧牲了。
“一木難支”是袁粲在絕望時所發出的感嘆,意思是說人單勢孤,無法應付艱困的局面。這句成語也可以說成“獨木難撐大廈”。
出處
《文中子》:“大廈將顛,非一木所支也。”
例句
南明縱有史可法奮戰不懈,卻是“一木難支”,終究難逃滅亡的命運。
多讀一則
孤掌難鳴
【解說】比喻勢力單薄,不能成事。
【例句】他想改革公司里的許多惡習,可是股東不支持他,真是“孤掌難鳴”。
一丘之貉
漢朝有個叫楊惲(yun)的人,他出生在官宦之家,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還沒成年就成為朝中要人,被封為平通侯。
當時,朝廷中賄賂成風,有錢的人往往可以用錢打通關節,向人行賄,出外遊樂,整天不乾正事;沒錢行賄的,終日忙碌,甚至整年都得不到休息。楊惲自從擔任中山郎的官之後,便以身作則,雷厲風行地革除了這種弊病,贏得滿朝官員的稱讚。
楊惲因為年少得志,又有功勞,於是就驕傲起來了。又因為他求好心切,辦事一絲不苟,不畏強權勢力,所以得罪了很多達官貴人。
有一次,有個匈奴人來投降漢朝,並透露了匈奴領袖單于被人刺殺的訊息。楊惲聽了,心中感觸很深,便大發議論,說:“像匈奴單于這樣的君王,大臣為他擬定的治國良策卻不肯採納,最後白白地賠上了自己的性命。譬如秦朝的君王,專門聽信小人的話,殺害忠臣良將,結果遭到亡國的噩運。如果當年秦朝的君王肯採納忠言,也許國家至今仍然存在。從古到今的君王,大都喜歡聽信小人的話,他們真像在同個山丘生長的貉(he)一樣,毫無差別。”
楊惲這番話,很快就被怨恨他的人密告到皇帝的耳朵里,不久,楊惲就被免職了。
“一丘之貉”這個成語,可以用來比喻同類之間沒有差別;也可以形容反面的事物,含有不屑、譏誚的意味。
出處
《漢書·楊惲傳》:惲聞匈奴降者道單于見殺,惲曰:“得不肖君,大臣為畫善計不用,自令身無處所。若秦時但任小臣,誅殺忠良,竟以滅亡;令親任大臣,即至今耳。古與今如一丘之貉。”
例句
林主任利用職權欺負人,張科長也常利用職權辦自己的私事,他倆真是“一丘之貉”啊!
多讀一則
狼狽為奸
【解說】比喻聯合作惡。
【出處】《酉陽雜俎》
【例句】林主任和張科長兩人“狼狽為奸”,阻斷許多優秀人才的晉升機會,真是可惡。一字千金 戰國時代,陽翟(di)有個大商人名叫呂不韋,他因為幫助秦王的兒子子楚登上王位,因而得到秦國丞相的大位。
呂不韋當上丞相以後,為鞏固自己的權勢,便仿效當時養士的風氣,以優厚的待遇,招攬天下賢士到他門下。
家勢顯赫、官場得意的呂不韋,對自己的成就感到非常驕傲。但是他想到人生短暫,眼前的榮華富貴,總有結束的一天,倒不如學著古人著書立說,還可以留名千古。
可是呂不韋是商人出身,肚子裡並沒有多少墨水,如何能寫出驚人的傑作呢?於是他就要門下的食客收集材料,叫他們各展所長,從事編寫。
P1-4

序言

成語,可以說是中國文字最精煉的部分。許多可能費盡筆墨都描述不清楚的事,用成語就可以表達得淋漓盡致,妥貼適切,使我們在日常生活的談吐上,或是書信、文章的寫作上,省卻不少麻煩。
成語,也可以說是歷代祖先言語智慧的結晶。大多數的成語,都是源自某一段歷史事實或對話,所以,有人說它是“歷史事跡片斷的縮影”;熟悉成語故事,不但可以了解它的出處、典故和真正的含義以免因誤用而鬧笑話,甚至發生誤會;還可以從這些片斷的歷史中體會我們祖先豐富的言語智慧,從而珍視這項文化資產。
因此,我們認為:一套出處、史實正確,故事性豐富,又具實用性的“成語故事”,就像從前的“幼學瓊林”一樣。是每一個中國人都該擁有,都該熟讀的“啟蒙文學”。本書就是在這樣的考慮之下產生的。
這套書的取材,我們掌握兩個原則:
①以是否常用為收錄原則,冷僻不常用的成語則不收錄。有些成語例如“滋蔓難圖”、“黃台之瓜”等,雖然故事非常精彩,但成語本身並不常用,我們只好捨棄。
②雖是常用成語,但它的典故不具故事性,也不在本書收列的範圍內。例如:“拾人牙慧”、“雙管齊下”等。
編輯體例方面,每一則成語都有“故事”、“出處”、“例句”三個單元。故事部分屬於書的本文,可以當成歷史故事單獨閱讀;其他兩部分附在每則故事之後,可以豐富讀者的閱讀。
特別要提的是“多讀一則”這個單元。由歷代累積下來的成語數量實在太多,礙於書的篇幅,無法多作介紹,我們便在每一則成語之後,再附一則與該成語意思相似(例如“一箭雙鵰”和“一舉兩得”)或相反(例如“尸位素餐”和“枵腹從公”)或源出同一事件者(例如“刎頸之交”和“負荊請罪”),讓讀者比較、參考,以收事半功倍之效。
另外,本書對成語出處的考證尤為嚴謹,這是我們最感到自傲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