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蘊含人生哲理的100個成語故事(最新版)》編輯推薦:成功不是將來才有的,而是從決定去做的那一刻起
別想一下造出大海,必須先由小河川開始。
譏笑中成長的孩子學會羞怯
溺愛中成長的孩子學會任性
指責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自卑
歧視中成長的孩子學會冷酷
寬容中成長的孩子學會忍讓
鼓勵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自信
稱讚中成長的孩子學會欣賞
公平中成長的孩子學會正義
友愛中成長的孩子學會關懷
艱苦中成長的孩子學會奮鬥
溫暖中成長的孩子學會關心
嚴格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自律
圖書目錄
A
愛屋及烏
安如泰山
暗度陳倉
暗箭傷人
按圖索驥
B
百步穿楊
半途而廢
抱薪救火
杯弓蛇影
背水一戰
比肩繼踵
賓至如歸
不恥下問
不可同日而語
C
草船借箭
草木皆兵
車水馬龍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初出茅廬
唇亡齒寒
D
大材小用
大公無私
大器晚成
大義滅親
東施效顰
對症下藥
E
惡貫滿盈
爾虞我詐
F
反唇相譏
防患於未然
分道揚鑣
覆水難收
負荊請罪
G
感恩圖報
高山流水
高枕無憂
孤注一擲
刮目相待
H
邯鄲學步
汗流浹背
狐假虎威
J
雞鳴狗盜
精衛填海
九牛一毛
K
開卷有益
克己奉公
口蜜腹劍
口若懸河
L
老生常談
樂不思蜀
樂此不疲
濫竽充數
洛陽紙貴
M
毛遂自薦
馬首是瞻
馬革裹屍
N
南柯一夢
弄巧成拙
南轅北轍
O
嘔心瀝血
P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Q
罄竹難書
杞人憂天
毒氣壯山河
巧取豪奪
奇貨可居
S
三顧茅廬
三令五申
水深火熱
守株待兔
T
嘆為觀止
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退避三舍
貪天之功
天經地義
天羅地網
W
望梅止渴
聞雞起舞
望洋興嘆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萬死不辭
臥薪嘗膽
X
小心翼翼
笑裡藏刀
信口雌黃
Y
掩耳盜鈴
一箭雙鵰
一毛不拔
一諾千金
一鳴驚人
一丘之貉
一身是膽
一筆勾銷
一網打盡
異口同聲
遠走高飛
愚公移山
運籌帷幄
Z
走馬觀花
指鹿為馬
文摘
插圖:
暗度陳倉
解釋:比喻暗中進行某些別人不知道的活動。
典故:元·無名氏《暗度陳倉》第二折:“著樊噲明修棧道,俺可暗度陳倉古道。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棧道守把。俺往陳倉古道抄截,殺他個措手不及也。”
秦朝被推翻的時候,項羽、劉邦以及其他參加反秦戰爭的各路將領,齊集商議勝利以後怎樣割據國土。當時勢力最強的項羽企圖獨霸天下,他表面上主張分地封王、分配領地,心裡卻已開始盤算,將來怎樣一個個地消滅他們。
項羽對一般將領都沒有什麼顧忌,唯獨對劉邦很不放心,他知道劉邦是最難對付的對手。早些時候,曾經約定:誰先攻下秦都鹹陽(今陝西西安附近),誰就在關中為王。結果,首先進入鹹陽的偏偏就是劉邦。關中即今陝西一帶,是秦的本土,由於秦的大力經營,關中不但物產豐富,而且軍事工程也有強固的基礎。項羽不願意讓劉邦當“關中王”,也不願意他回到家鄉(今江蘇沛縣)一帶去,便故意把巴、蜀(今都在四川)和漢中(在今陝西西南山區)三個郡分給劉邦,封為漢王,以漢中的南鄭為都城。想這樣把劉邦關進偏僻的山裡去,而把關中劃作三部分,分給秦朝的降將章邯、司馬欣和董翳,以便阻塞劉邦向東發展的出路。項羽自封為西楚霸王,封地九郡,占領長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一帶廣大肥沃之地,以彭城(今江蘇徐州)為都城。
劉邦的確也有獨霸天下的野心,當然很不服氣,其他將領對於自己所分得的更小的地盤也都不滿。可是,懾於項羽的威勢,大家都不敢違抗,只得聽從支配,各就各位去了。劉邦也不得不暫時領兵西上,開往南鄭,並且接受張良的計策,把一路走過的幾百里棧道全部燒毀。棧道,是在險峻的懸崖上用木材架設的通道。燒毀棧道的目的是為了便於防禦,而更重要的是為了迷惑項羽,使他以為劉邦真的不打算出來了,從而鬆懈對劉邦的戒備。
劉邦到了南鄭,發現部下有一位才能出眾的軍事家,那就是韓信。劉邦就拜韓信為大將,請他策劃向東發展、奪取天下的軍事部署。
韓信的第一步計畫是,先奪取關中,打開東進的大門,建立興漢滅楚的根據地。於是派出幾百名官兵去修復棧道。這時,守著關中西部的章邯聽到了這個訊息,不禁笑道:“誰叫你們把棧道燒毀的!你們自己斷絕了出路,現在又來修復,這么大的工程,只派幾百個士兵,看你們哪年哪月才得完成。”因此,章邯對於劉邦和韓信的這一行動,根本沒有引起重視。
可是,不久章邯便接到緊急報告,說劉邦的大軍已攻入關中,陳倉(在今陝西寶雞市東)被占,守將被殺。章邯起初還不相信,以為是謠言,等到證實的時候,慌忙領兵抵抗,已經來不及了。章邯被逼自殺,駐守關中東部的司馬欣和北部的董翳也相繼投降。號稱三秦的關中地區於是一下子被劉邦全部占領了。
原來韓信表面上派兵修復棧道,裝作要從棧道出擊的姿態,實際上卻和劉邦統率主力部隊,暗中抄小路襲擊陳倉,趁章邯不備取得了勝利。這就叫做“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暗箭傷人
解釋:比喻暗中進行傷人的行為或詭計。
典故:宋·劉炎《邇言》卷六:“暗箭中人,其深次骨,人之怨之,亦必次骨,以其掩人所不備也。”
春秋時,鄭國的鄭莊公得到魯國和齊國的支持,計畫討伐許國。
那年夏天,五月里,鄭莊公在宮前檢閱部隊,發派兵車。一位老將軍潁叔考和一位青年將軍公孫子都,為了爭奪兵車吵了起來。潁叔考是一員勇將,他不服老,拉起兵車轉身就跑。公孫子都向來瞧不起人,當然不肯相讓,拔起長戟飛奔追去。等他追上大路,潁叔考早已不見人影了。公孫子都因此懷恨在心。
到了秋天,七月間,鄭莊公正式下令攻打許國。鄭軍逼近許國都城,攻城的時候,潁叔考奮勇當先,爬上了城頭。公孫子都眼看潁叔考就要立下大功,心裡更加忌妒起來,便抽出箭來對準潁叔考就是一箭,只見這位勇敢的老將軍一個跟斗摔了下來。另一位將軍瑕叔盈還以為潁叔考是被許國兵殺死的,連忙拾起大旗,指揮士兵繼續戰鬥,終於把城攻破。鄭軍全部人了城,許國的國君許莊公逃亡到了衛國。許國的土地於是並人了鄭國的版圖。
像公孫子都那樣趁人不備暗放冷箭的,就叫做“暗箭傷人”。不過,作為成語卻並不限指以暗箭為兇器,凡是採取任何不光明的手段暗地裡伺機傷害別人的,都可叫做“暗箭傷人”。
按圖索驥
解釋:按圖像尋求良馬,比喻做事拘泥教條,墨守成規。現在指順著線索去尋找。
典故:《漢書·梅福傳》:“今不循伯者之道,乃欲以三代選舉之法取當時之士,猶察伯樂之圖求騏驥於市,而不可得,變已明矣。”
春秋時候,秦國有個叫孫陽的人,擅長相馬,無論什麼樣的馬,他一眼就能分出優劣。他常常被人請去識馬、選馬,人們都稱他為伯樂(“伯樂”本是天上的星名,據說負責管理天馬)。
有一次,孫陽路過一個地方,忽見一匹拖著鹽車的老馬沖他叫個不停,走近一看,原來是匹千里馬,只是年齡稍大了點。老馬拉著車艱難地走著,孫陽覺得太委屈了這匹千里馬,它本是可以奔跑於疆場,可以發揮更大作用的寶馬良駒,現在卻默默無聞地拖著鹽車,慢慢地消耗著它的銳氣和體力,實在可惜!孫陽想到這裡,難過得落下淚來。
為了讓更多的人學會相馬,使千里馬不再被埋沒,也為了自己一身絕技不至於失傳,孫陽把自己多年積累的相馬經驗和知識寫成了一本書,配上各種馬的形態圖,書名叫《相馬經》。
孫陽有個兒子,看了父親寫的《相馬經》,以為相馬很容易,就拿著這本書到處找好馬。他按照書上所繪的圖形去找,一無所獲。又按書中所寫的特徵去找,最後發現有一隻癩蛤蟆很像書中寫的千里馬的特徵,便高興地把癩蛤蟆帶回家,對父親說:“爸爸,我找到一匹千里馬,只是蹄子稍差些。”父親一看,哭笑不得,沒想到兒子竟如此愚笨,便幽默地說:“可惜這馬太喜歡跳了,不能用來拉車。”接著感嘆道:“所謂按圖索驥也。”
序言
成語作為歷史的縮影、智慧的結晶、語言的精華、文明的積澱,處處閃爍著睿智的光芒,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大多數成語不但華美簡潔,出處更是鑿鑿有據。充分了解中華成語記錄的歷代王朝興替、自古英雄成敗以及可歌可泣可悲可嘆的歷史事件,對於我們現代人來說,仍具有極強的現實意義。
毛遂自薦,機智勇敢地幫助平原君脫離困境;班超為理想、為抱負,毅然棄筆從戎,在戰場上奮勇殺敵,最終以膽識和武功謀略揚名塞外……每個成語的形成一般都有一個典故,或者一段生動的歷史史實,這些片段構成了一個個成語故事。成語故事包含的內容極為豐富,它反映了政治、軍事、文化、民間風尚、習俗、道德和理想……
人們可以通過成語故事去了解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寶貴的文化遺產、高超的智慧和歷久彌新的語言文字。對於小學生來說,它能使孩子們在輕鬆的閱讀中得到有益的啟迪,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未來的人生;它能使孩子們的意志更加堅強,使他們的人格越發健全,讓他們準確地辨認是非,甄別善惡!
在語言表達中恰當合理地運用成語,不僅可以使語句精煉,條理清晰,形象生動,迅速提高語言能力,而且還能豐富、充實、增長歷史知識,不失為秉承中華智慧的一種巧妙而捷便的方式。
本書為小學生朋友精心挑選了100個生動有趣、寓意深刻的成語故事。這些故事濃縮了廣博的歷史知識,吸納了豐富的世事人情。每則故事都濃縮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蘊藏著豐富的生活智慧,幫助小學生開動大腦、啟發智慧,領悟故事中飽含的人生真諦。
讀本書,就好像是在聆聽智者的教誨,智慧如春風化雨滋潤心田。相信每一位讀過本書的小學生朋友都會從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