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何香凝的信

何香凝是我國近現代民主革命時期的著名女革命家、傑出的政治活動家和偉大的愛國者。她出生在19世紀70年代,逝世於20世紀70年代,在長達近百年的漫長歲月里,其生命跨越了兩個世紀,在人生征途中風風雨雨、崎嶇坎坷。她親身經歷了舊、新民主主義革命以及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經歷過許多重大的歷史事件,參與了許多複雜的政治鬥爭。她人際交往甚廣,與中國近代史上諸多名人,如孫中山、宋慶齡、毛澤東、周恩來、蔣介石、汪精衛等,都有過密切的合作共事與交往,或者建立了密切的友情;或者進行了曲折的鬥爭,凸顯出其在這一段歷史中的重要地位。

原文

給何香凝[1]的信

(一九三七年六月二十五日)香凝先生:

承贈筆,承贈畫集,及《雙清詞草》[2],都收到了,十分感謝。沒有什麼奉答先生,惟有多做點工
作,作為答謝厚意之物。先生的畫,充滿鬥爭之意,我雖不知畫,也覺得好。今日之事,惟有鬥爭乃能
勝利。先生一流人繼承孫先生傳統,苦鬥不屈,為中華民族樹立模範,景仰奮興者有全國民眾,不獨澤
東等少數人而已。承志[3]在此甚好,大家都覺得他好,望勿掛念。十年不見先生,知比較老了些,然心
則更年青,這是大家覺得的。看了柳亞子[4]先生題畫,如見其人,便時乞為致意。像這樣有骨氣的舊文
人,可惜太少,得一二個拿句老話說叫做人中麟鳳,只不知他現時的政治意見如何?時事漸有轉機,想先
生亦為之慰,但光明之域,尚須作甚大努力方能達到。敬祝健康!

毛澤東上

六月二十五日

根據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三年出版的《毛澤東書信選集》刊印。

注釋

[1]何香凝(一八七八――一九七二),廣東南海人。國民黨左派政治活動家,畫家,廖仲愷夫人。
早年加入同盟會,隨同孫中山從事革命活動。一九二四年任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兼婦女部長。一九二七
年蔣介石叛變革命後,她辭去國民黨政府的一切職務,同國民黨反動派進行了不懈的鬥爭。

[2]《雙清詞草》,是廖仲愷的詩詞集,一九二八年由上海開明書店影印出版。

[3]承志,即廖承志(一九○八一九八三),廣東惠陽人。廖仲愷、何香凝之子。當時在中共中央宣
傳部工作。

[4]柳亞子(一八八七――一九五八),江蘇吳江人。國民黨左派,詩人。九八事變後反對蔣介石的
不抵抗政策,經常為何香凝組織的“寒之友社”成員題畫,共同表達胸中的憤慨。

人物生平

人物簡介

何香凝(1878.6.27-1972.9.1)女,原名瑞諫,又名諫,廣東南海(今廣州市芳村區)人。1897年與廖仲愷結婚。1903年夏東渡日本求學。9月與廖一起結識並多次拜訪孫中山,決心獻身民主革命,並受孫中山之託積極在留學生中進行活動。1908年8月經孫和黎仲實介紹,加入中國同盟會。此後數年,在東京目白女子大學及本鄉女子美術學校學習,同時承擔收發孫函件等後勤工作,並為孫領導的起義設計繪製過軍旗等圖案。其在東京寓所成為孫及同盟會骨幹會員經常聚會的地方。

黃花崗起義

黃花崗起義前夕回到廣東。辛亥革命失敗後與廖仲愷一直追隨孫中山左右,進行討袁與護法鬥爭。陳炯明叛亂時極為關心孫中山夫婦的安危,並全力營救廖脫險。隨後,大力支持孫改組國民黨,與廖一道成為孫中山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的忠實擁護者和執行者。1924年8月擔任國民黨中央婦女部長後,積極開展婦女運動。1925年孫在北京病危時入京侍疾,是孫中山臨終遺囑的簽證人之一。孫中山和廖仲愷相繼去世後,繼承他們的遺志,維護三大政策,努力推進國民革命運動。1926年1月當選為國民黨“二大”中央執行委員。後代理婦女部長職,積極支持北伐戰爭。

從“四一二”事變到建國後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與宋慶齡、毛澤東等通電討伐蔣介石。1929年憤然與蔣介石決絕,後出國旅居歐洲。九一八事變後回國從事抗日救亡鬥爭,任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常務委員等職。期間曾變賣書畫為十九路軍抗戰募集物品,並同宋慶齡一起籌劃救濟工作,創辦了傷病醫院。1937年在國民黨五屆三中全會上與宋慶齡等提出恢復孫中山手訂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案,要求國共兩黨團結合作、共同抗戰。抗戰勝利後致力於愛國民主運動,反對蔣的獨裁與內戰政策。1946年參加發起成立中國國民黨民主促進會的籌備工作。1948年1月與李濟深等在香港創建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任中央常務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華僑事務委員會主任委員、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全國婦聯名譽主席、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主席等職。1972年9月1日在北京逝世。著作編為《雙清文集》下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