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化
經過漫長時間的進化後,人類開始思考時間是什麼。牛頓認為時間是獨立存在均勻分布的,不依存於任何物質;愛因斯坦從理論上推出物質的存在狀態會影響時間的流失;熵理論者指出時間流失的過程就是熵增大的過程時間之箭的方向是指向熵增大的方向不可逆轉的……眾說紛紜,各執一詞。理論
現在換個角度思考一下,先從下面的情形說起。
假設在二維平面記憶體在一個一維的圓圈,如我們的宇宙一樣處於持續的膨脹狀態其質量為M1,半徑為R1。半徑R1會在膨脹中持續變大。如果在其存在著時還談得上時間流失的話,那么當它持續膨脹半徑R1變為無窮大時,質量半徑比即M1/ R1為零時,也就說不上時間流失與否了,其沒有時間可用於流失,即沒有時間了。
再比如一個二維的球面存在於三維世界中,其質量為M2半徑為R2,也處於持續膨脹中,半徑R2持續變大的過程就是球面質量與半徑的比M2/ R2走向消失的過程。如果在初期還有更多的時間用於流失的話,那么越到接近消失時的後期球面M2可用於流失的時間就越少,直到完全消失而沒有時間。
綜上可得到一個結論:存在就是時間,消失就是時間為零,而走向消失的過程就是時間流失的過程。
由物理平衡論①可知,宇宙從生成之後立刻進入一個持續膨脹狀態,並且這種膨脹將無限持續下去。若宇宙質量為M,半徑為R,Kt為時間常數,從時間的單向性和時間即存在的觀點出發,可得到宇宙時間T的數學表達式:
T=KtM/R………………………………(1)
這樣,當R=∞即宇宙膨脹到消失時,時間T為最小為零,所以時間的方向應該是從未來指向過去。
而對於宇宙之中質量為m,半徑為r的某一球體而言,它的時間t在受自身狀態影響的同時也受到宇宙整體膨脹的影響。同理可得:
t=KtMm/Rr……………………………… (2)
這種時間不同於當前從物質周期中得來的時間,不會受到物質周期變化的影響並且貫穿整個宇宙,可以稱之為絕對時間。
當時間流失時我們可以得出:
ΔT=T´-T=Kt(M/R´-M/R)……………(3)
其中R、R´為先後不同時期宇宙的半徑,T、T´為相應的時間。因為宇宙在膨脹,而R在先R´在後,所以R´>R,於是ΔT<0.這說明時間流失的方向與時間本身方向相反。
就宇宙中的球體m而言其時間流失相應為:
Δt=t´-t=Kt(Mm/R´r´-Mm/Rr) ……(4)
當球體m的半徑r變化不顯著,r=r´時,式(4)可變為:
Δt= Kt(M/R´-M/R)m/r……………(5)
在式(5)的基礎上,若比較兩個不同球體m1、r1,m2、r2的時間流失差,則:
Δt2-Δt1= Kt(M/R2´-M/R2)m2/r2-Kt(M/R1´-M/R1)m1/r1 ……………………(6)
為簡便可設m1=m2=m,式(6)則變為:
Δt2-Δt1= Kt(M/R2´-M/R)m/r2-Kt(M/R1´-M/R1)m/r1……………………(7)
這是在不同宇宙時期的比較,當處於同一時期即R1=R2=R、R1´=R2´=R´時,式(7)就成了:
Δt2-Δt1= Kt(M/R-M/R´)(m/r1-m/r2) ……………………………………………(8)
其中若R很大而(R´-R)遠小於R時,正如我們現在的宇宙——經過至少百億年的膨脹其半徑已足夠大,此時的(M/R-M/R´)可近似看作一常數A。近似處理後的式(8)可表示為:
Δt2-Δt1= KtA(m/r1-m/r2)…………(9)
式(9)即是相對論的引力紅移表達式:
Δt2-Δt1=kG(m/r1-m/r2)/c2 .比較二者的常數可知kG/c2=KtA,從數學上看是可以成立的,但從物理角度看c2不應當出現在這裡。這個問題可從物理平衡中由速度平衡力②得出的推論③G=Kυ2υ2來解決。
當G= Kυ2υ2則kG/c2=k Kυ2υ2/c2,欲去掉c2可使υ2=c2,從物理意義上講就是讓宇宙膨脹速度υ等於光速c.這也給我們理解在同一時期對於任何物體而言光速不變以啟示。且說相對論引力紅移公式Δt2-Δt1=kG(m/r1-m/r2)/c2也就是式(9),是在經過式(4)到式(5)與式(8)到式(9)的兩步近似處理後得到的,在兩步中的任一步發生顯著變化時將不再適用。例如在處理類星體紅移時,單說式(7)到式(8)就不能近似看待,因為這時宇宙半徑R的變化已很明顯,至少應該用式(7),用相對論紅移式即式(9)造成了爭論也就不可避免了。兩種半徑——宇宙半徑R與球體半徑r都發生變化時的時間流失差比較(Δt2-Δt1)可參考式(4)式(6),這裡不再列出。
據說人們普遍在用的倒計時是在一部電影中第一次出現的。但是從文章開頭到現在我們可以了解到,倒計時並不是人類的首創,而是在宇宙剛形成的那一刻起,就開始了倒計時。絕對時間原來是一種倒計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