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力學Ⅱ(第2版)

內容介紹

《結構力學2:專題教程(第2版)》屬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是“高等教育百門精品課程教材建設計畫”的研究成果,是根據教育部力學教學指導委員會非力學類專業力學基礎課程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制定的《結構力學課程教學基本要求》,在第1版的基礎上修訂而成的。第1版[《結構力學教程(Ⅰ)》、《結構力學教程(Ⅱ)》]是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獲2002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材一等獎,以本套書為基礎的教學實踐獲2001年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並被評為2003年度國家精品課程。第2版採用了新的編排方式:首先把全書內容明確地區分為基本內容與增選、專題內容,然後將這兩部分內容分別編成《結構力學工——基本教程》(簡稱卷工)和《結構力學Ⅱ——專題教程》(簡稱卷Ⅱ)。基本教程著眼於為課程打好基礎,落實課程的基本要求;專題教程著眼於擴大和提高,各校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其中不同層次的增選和專題內容,不拘一格地提升教學水平。
全書共17章,分為卷Ⅰ和卷Ⅱ。《結構力學2:專題教程(第2版)》為《結構力學Ⅱ——專題教程》,共7章,主要內容包括靜定結構總論、超靜定結構總論、能量原理、結構動力計算續論、結構的穩定計算、結構的極限荷載、結構力學與方法論等。
卷I後附有《結構力學求解器》光碟1張,其中包括結構力學求解器,平面剛架程式的框圖設計和源程式。另外,與《結構力學2:專題教程(第2版)》配套的有《結構力學網路課程》、《結構力學學習指導》和《結構力學電子教案》(中、英文版)。配套的教學軟體充分發揮多媒體的先進表現手段,營造一種良好的學習環境,既可使工科學生在網路環境下自主、完整、系統地學習結構力學課程,也可作為從事土建、水利、力學等領域工程技術人員知識更新的自學環境。
《結構力學2:專題教程(第2版)》可作為高等學校土建、水利、力學等專業結構力學課程的教材,也可供有關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作品目錄

第11章靜定結構總論§11-1幾何構造分析與受力分析之間的對偶關係§11-2零載法§11-3空間桿件體系的幾何構造分析§11-4靜定空間剛架§11-5靜定空間桁架§11-6懸索結構§11-7靜定結構的一般性質§11-8各種結構形式的受力特點§11-9簡支梁的包絡圖和絕對最大彎矩§11-10位移影響線§11-11小結§11-12思考與討論習題第12章超靜定結構總論§12-1廣義基本結構、廣義單元和子結構的套用§12-2分區混合法§12-3超靜定結構的特性§12-4結構計算簡圖續論§12-5支座簡圖與彈性支承概念§12-6結點簡圖與次內力概念§12-7剪下變形對超靜定結構的影響§12-8連續梁的最不利荷載分布及內力包絡圖§12-9小結§12-10思考與討論習題第13章能量原理§13-1可能內力與可能位移§13-2應變能與應變余能§13-3勢能駐值原理§13-4勢能原理與位移法§13-5勢能原理與矩陣位移法§13-6餘能駐值原理§13-7餘能原理與力法§13-8分區混合能量駐值原理§13-9卡氏定理和克羅蒂一恩格塞定理§13-10勢能和余能偏導數定理§13-11分區混合能量偏導數定理§13-12小結§13-13思考與討論習題第14章結構動力計算續論§14-1多自由度體系的自由振動§14-2多自由度體系主振型的正交性和主振型矩陣§14-3多自由度體系的強迫振動§14-4無限自由度體系的自由振動§14-5無限自由度體系自由振動的常微分方程求解器解法§14-6近似法求自振頻率§14-7矩陣位移法求剛架的自振頻率§14-8用求解器求解自振頻率與振型§14-9小結§14-10思考與討論習題第15章結構的穩定計算§15-1兩類穩定問題概述§15-2兩類穩定問題計算簡例§15-3有限自由度體系的穩定——靜力法和能量法§15-4無限自由度體系的穩定——靜力法§15-5無限自由度體系的穩定——能量法§15-6無限自由度體系穩定的常微分方程求解器法§15-7剛架的穩定——矩陣位移法§15-8組合桿的穩定§15-9拱的穩定§15-10考慮縱向力對橫向荷載影響的二階分析§15-11用求解器求臨界荷載和失穩形態§15-12小結§15-13思考與討論習題第16章結構的極限荷載§16-1概述§16-2極限彎矩、塑性鉸和極限狀態§16-3超靜定梁的極限荷載§16-4比例載入時判定極限荷載的一般定理§16-5剛架的極限荷載§16-6用求解器求極限荷載§16-7小結§16-8思考與討論習題第17章結構力學與方法論§17-1靜定結構算法中蘊含的方法論§17-2超靜定結構算法中蘊含的方法論§17-3力學方法論的常用三法§17-4分合法§17-5對比法§17-6過渡法§17-7結構力學之道附錄習題答案索引參考文獻SynopsisContents主編簡介編著者簡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