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修飾

天然抗生素的結構進行適當的修飾可改善其性能,是探索開發新藥的有效途徑之一。

結構修飾

天然抗生素結構的適當修飾可改善其性能,是探索開發新藥的有效途徑之一。本文綜述抗生素結構修飾研究的現狀與進展,列舉了在擴展抗菌譜、增強抗菌活性、克服耐藥性、改善藥物動力學性能、降低毒副反應以及適應製劑需要等方面的成功修飾實例。不是所有抗生素經過修飾都能如願地得到良好的修飾物,但在新抗生素篩選困難重重的今天,對獲得的天然物進行適當的結構修飾是十分必要的。
在歷年上市的新抗生素中,結構修飾物所占的比率逐年上升(表1),2001年以後上市的6種新抗生素都是結構修飾物,各國正在開發中的18種抗生素除雷莫拉寧(ramoplanin)之外也都是結構修飾物

結構修飾常採用化學方法:半合成法簡捷易行,但結構變幅受限;全合成法路線較長,但可大幅度改變結構,組合化學法便於高通量篩選。結構修飾亦採用添加前體的生物合成與生物轉化等方法,近年還採用基因工程、細胞工程以及組合生物合成等生物學方法。根據需要與可能,對不同的抗生素進行多種多樣的結構修飾,在擴展抗菌譜、增強抗菌活性、克服耐藥性、改善藥物動力學性能(如增強穩定性、提高血藥濃度、延長消除半衰期)、降低毒副反應、以及適應製劑需要等方面都獲得不小成績。

相關信息

1擴展抗菌譜的修飾
眾所周知,青黴素G臨床套用開創了抗生素治療新紀元,但其抗菌譜偏窄,僅抗革蘭陽性細菌與個別的革蘭陰性細菌,對大部分常見的革蘭陰性致病菌無作用。通過向青黴素G側鏈導入氨基等的修飾,開發出氨苄西林(ampicillin)與阿莫西林(amoxicillin)等廣譜青黴素;向側鏈導入羧基等的修飾,研製出對銅綠假單胞菌等難控制的革蘭陰性菌也有良好作用的抗菌譜更廣的羧苄西林(carbenicillin)與磺苄西林(sulbenicillin),繼而開發出哌拉西林(piperacillin)與美洛西林(mezlocillin)等活性更強的廣譜青黴素。
2增強抗菌活性的修飾
天然頭孢菌素C(cephalosporinC)、頭黴素(cephamycins)與頭菌素(cephabacins)抗菌譜廣,但抗菌活性極低,都不能套用。經過適當的修飾非但提高了抗菌活性,而且擴展了抗菌譜。臨床套用的頭孢菌素類抗生素已由第一代發展到第四代,成為當前最重要的一類抗感染藥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