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簡介
![](/img/4/553/nBnauM3X4UTNyYDM4cDNzcDN5MTM0IDN5ADM5MTNwAzMxAzL3QzL2E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作者同樣沒有去深究這其中的原因。不過我們從區委副書記李宗秦、區委書記周潤祥的身上不難尋找到答案。這兩個區委的主要領導,一個是以身體不好為藉口只要官銜,不做實事;一個是整天糾纏在具體的突擊性的“中心任務”之中,根本無暇顧及黨的組織工作,況且在他眼裡,像林震那種見了工作中的缺點、問題就激動、就認真,不過是背誦著抒情詩去做組織工作,是不適宜的。短短的一個場面的描寫,就使我們與林震有了同感。在這樣的環境中,怎能不滋生官僚作風,又怎能不讓那些只會作表面文章、弄虛作假的市儈小人得勢呢?當然,作者並沒有隻讓我們看到事物的陰暗面就不了了之。在作者筆下,作為劉世吾、韓常新的參照體,林震才是真正的主人公,小說的各個環節都是圍繞著林震在區委組織部的經歷展開的。在這個人物身上,作者傾注的筆墨中飽含著同情和贊成。作品一開始,林震這個剛滿22歲的年輕人就以他的熱情、他的單純、他的理想給我們帶來一股清新的風。
但是作者並沒有簡單地推給我們一個理想化的“高大全”的人物,從林震身上我們也感到了幼稚和不成熟,比如當他看到韓常新杜撰的虛假簡況時,他所表現出來的迷惑,以及他自作主張支持魏鶴鳴召開座談會等等,都說明他對區委工作的複雜性、艱巨性認識很不夠。不過使我們欣慰的是他並沒有因為力量懸殊而喪失與錯誤思想和行為進行鬥爭的勇氣,也沒有因受到區委書記的批評而氣餒。他的韌性和認真的品格對黨的機關工作來說無疑是一項財富,即使對我們今天的機關工作者也不失為一個學習的楷模。
作者正是通過他的經歷來向人們展示根除官僚主義作風的必要性以及與官僚主義作風進行鬥爭的艱巨性,從而激發和引導人們對生活去進行認真的思考和探索。這篇小說的藝術特色也很突出。作品中無處不顯示出作者那一貫的藝術手法,即運用辛辣的諷刺和詼諧的幽默去點化人物。只是作者的諷刺與幽默不同他人,既不俗誇張,也不俗噱頭,而是用那近似於圖畫中的工筆素描,通過不加粉飾的真實細節的描寫,播放出社會生活中一個個可惡、可鄙而又可笑的鏡頭,讓人們在會心的微笑中去品味其深刻的內涵。例如劉世吾第一次亮相就聲稱組織工作是給黨管家的,管家就是要壯大黨的組織、增強黨組織的戰鬥力,但是他卻明知王清泉在麻袋廠的所做所為,偏又拖著不去解決。如此的表里不一,光說不做,使人從中體會到一種強烈的諷刺意味。再說韓常新,在同事面前他總是擺出一副領導派頭,不時的發出豪放的笑聲,不時的拍拍別人的肩膀,不時的甩出幾個無所不包的概念,但是一遇著實際問題就縮頭,一看見領導就氣短,活現出一副奴才像。讓人看了只感到面目可憎,言行可惡。作者的這種諷刺與幽默真可謂俯拾皆是,甚至從作者的其他作品中也可體會到,這不能不說是作者一貫的藝術風格。
除此之外,小說中結構的構思、行動細節的選擇、個性化語言的使用,無不體現出作者深厚的藝術功底。總之,整篇作品給我們的感覺是平淡的事件中有著深刻的寓意,簡練的語言描述給人以回味的餘地,可見這篇小說的確是一部優秀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