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刷

,符合率91.8%;2例見核異質細胞,不排除癌 細胞的可能;2例為核異質細胞,跟蹤複查均確診為食道癌 在刷片中,癌細胞的類型也可大致判斷,胸漿豐

食道癌、胃癌的明確診斷多是胃鏡檢查取活檢行病理診斷後確診。在胃鏡下行細胞塗片查癌細胞,同時與活檢病理檢查作比較,報導如下。
1、材料與方法

奧林巴斯GIF-V70電子胃鏡,常州久虹JHY-BC-23-160細胞刷,BH-45鈦夾,造影劑,造影導管。6年中共做胃鏡活檢1526例.刷片279例,檢出食道癌及胃癌49例。最大年齡75歲,最小年齡29 歲,平均59.6歲。每例取活檢2 塊以上,行組織切片,同時每例刷片6—8張.立即用95%酒精固定後行 蘇木素一伊紅染色。
2 、結果
檢出食道癌及胃癌49例中45 例細胞刷片查見 癌細胞 ,符合率91.8%;2例見核異質細胞,不排除癌 細胞的可能;2例為核異質細胞,跟蹤複查均確診為食道癌 ,誤診率8.16%。胃鏡下活檢組織切片檢查中, 39例首次查見癌組織,占79.6%;另 10例 (20.4%) 反覆胃鏡下取活檢,其中4例反覆復檢 3次以上,才 最後組織切片查見癌組織 49例中,食道鱗癌12例 (24.5%) ,胃底、賁門腺癌 29例 (40.8%) ,胃體隙癌12例 (24 5%) ,胃竇部腺癌 5例 (10.2%) 。
3 、討論
3.1 細胞刷片的優點:早期癌及可疑病變範圍小,尤 其是僅限於黏膜下層癌,或固有膜處於水腫狀態,活 檢取材往往鉗夾黏膜上層,未能觸及病變部位;胃蠕動波也能導致取材部位不準或取材過於表淺 ,不能正 確反映病變 ;另因病變組織脆、鬆散、易出血,鉗夾後 易影響視野,使阻後活檢部位不準確,或取出組織為 炎性壞死組織物及凝血類,降低陽性率;食管一賁門 部病變率高,黏膜面積遠比胃腔小,細胞刷片則可避 免上述缺陷 ,廣泛掃描,多刷片,以提高檢出率 J。
3.2 在刷片中.需鑑別癌細胞與核異質細胞 J:①背 景不同 :在有癌細胞的塗片上,往往有大量血細胞為 背景,大量炎性細胞及壞死物的出現,有時有變性、壞 死的胃上皮細胞及細菌、食物殘渣等使背景污染;癌細胞或群,或散在分布。核異質細胞塗片中.背景常 見炎細胞增多.有時可見血細胞,少有壞死物及變性的胃上皮細胞.核異質細胞一般單個出現。②細胞形 態上:癌細胞核較正常明顯增大,形態不一,胞核不均 等分裂 .核形不規整.濃染,核仁大.核膜厚。有時見 瘤巨細胞 ,核漿比例失調,胸漿較正常量多,色不均; 核異質細胞核比正常上皮細胞約大 1倍,核漿比例略大,核形規整或輕度異型,染色質粗,有時易誤診為癌細胞。成團出現時,細胞的排列有一定的規則性,可鑑別於癌細胞。③核異質細胞是可逆的,適當治療 後,可減輕或消失,對於重度恢異質細胞.要臨床治療 後跟蹤複查。
3.3 細胞刷片的診斷需綜合判定:診斷必須根據新 鮮而無變性的細胞,變性細胞易導致核異質細胞與癌細胞的誤診。刷片中有1—2個癌細胞,須排除污染 的可能性 ,必要時要求複查,力求結果準確。在做診 斷中,不可輕易受病史及胃鏡等其它外界診斷的影 響。在刷片中,癌細胞的類型也可大致判斷,胸漿豐 富,分化趨向高;咆漿貧乏,胞界不清,有時全無胞漿 可見 ,裸核樣,核形不規整,分化趨向低;腺癌類型較 多,易綜合分析。細緻分類仍需依靠組織切片而定。 另外 ,由於診斷水平有限,難於辨認的癌細胞(小細胞等) 產生誤診、漏診是存在的,仍需在工作中不斷提高、完善。我們體會到細胞刷片是一種方法簡便,適用於基層,能及時、準確地引導臨床診斷.提高早期癌檢出的好辦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