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經濟特色
割棕搓繩在埠前鎮紫霧村有悠久的歷史,棕製品生產主要分布在紫霧、霧源兩村。
1986年,紫霧村退伍軍人賀亞夫,到原服役地—雲南昆明,以每斤0.7元低價收購棕片3萬斤,分到農戶加工,加工後又統一回收成品銷往浙江、江蘇、安徽等地,並逐漸形成規模。到1989年,棕製品加工不但普及全鎮,而且還輻射到周邊高市、蓮洲、禾川、懷忠等5個鄉鎮2000多農戶,年加工棕片20多萬斤,產值70餘萬元。產品由單一的棕繩發慌到繃絲床、棕床墊、棕掃把等系列產品,加工手段也由手工到半機械,加工管理由分散到集中,加工成本不斷降低,產品質量不斷提高,已成為一項富民富鎮的主導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