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裡的老北京

紫禁城裡的老北京

《紫禁城裡的老北京》講述了紫禁城即現在我們通常所稱的“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宮,也是封建時代中國的政治中心。多少年來,它始終以其獨有的魅力吸引著世人的目光。在數百年的歷史中,紫禁城見證了無數歷史風雲。明清兩代大多數的歷史大事,都可以從這裡找到源頭。而生活在這裡的帝王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天下百姓的神經。國家的命運,也掌握在這裡。此外,紫禁城還以其精美的建築著稱於世,它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心血和智慧的結晶,從總體設計,到造型裝飾,都十分考究,嚴格遵循著“天子居中”的原則,是《周禮》《周易》及我國古代風水學原理的完美體現。紫禁城還是人們研究古代歷史的藝術寶庫。這裡除了匯集國內各地的奇珍異寶,更有來自世界各國的藝術精品,為研究古代中外文化提供了最直接的參照。

內容簡介

《紫禁城裡的老北京》以紫禁城的建築為主線,穿插介紹與其相關的歷史、人物、文化、習俗及各類相關知識,使讀者對紫禁城所包含的特殊的文化價值,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同時也對老北京的過去,有一個總體的印象紫禁城即現在我們通常所稱的“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宮,也是封建時代中國的政治中心。多少年來,它始終以其獨有的魅力吸引著世人的目光。在數百年的歷史中,紫禁城見證了無數歷史風雲。明清兩代大多數的歷史大事,都可以從這裡找到源頭。而生活在這裡的帝王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天下百姓的神經。國家的命運,也掌握在這裡。

圖書目錄

第一篇從皇城到宮城
天安門城樓的設計者究竟是誰
地安門,溥儀出宮
壬子兵變,東安門遭焚
小攤販火燒西安門
長安左門走狀元,長安右門出死囚
端門,皇宮大門前的屏壁
天人相應話紫宮
第二篇紫禁城四門,氣勢宏偉震九州
午門受俘揚國威
皇宮北鬥神武門,清宮選秀
“鬼門”東華門,讓嘉靖很添堵
精英薈萃的西華門
紫禁城四隅角樓與筒子河
門禁森嚴亦難保平安
第三篇外朝三大殿及其輔助
太和門,明帝御門聽政處
太和殿,皇帝的金鑾寶殿
皇家用品庫體仁閣、弘義閣
中和殿,皇帝的“臨時休息室”
保和殿的國宴與家宴
文華殿,從太子殿到經筵所
多爾袞理事武英殿
內閣,文官主政的最高幕僚機構
南薰殿的寶冊與斷虹橋的古柏
管理宮廷事務的內務府
第四篇內廷後三宮及東、西六宮
乾清門,清帝聽政處
軍機處,簡單高效的國家機要中樞
皇帝寢宮乾清宮
“正大光明”匾與秘密建儲制
千叟宴,康乾慶盛世
昭仁殿、弘德殿,皇帝讀書處
上書房,清代皇子、皇孫的學校
南書房康熙除鰲拜
掌管皇帝房事的敬事房
皇帝政余讀書的懋勤殿
交泰殿皇后親蠶禮
坤寧宮,皇帝的洞房與祭神的場所
後來居上養心殿
東六宮,形制整齊的后妃居所
西六宮,明六暗五遭改建
紫禁城內的太子宮和皇子宮
第五篇紫禁城中的養老院
寧壽宮,頤養天年的福地
慈寧宮,孝莊太后的居所
壽康宮,慈禧太后的寢宮
壽安宮內大戲台
第六篇紫禁城中的藏書樓
文淵閣,兩大奇書的誕生地
搞藻堂,《四庫全書薈要》的儲藏地
第七篇娛樂場所及宮中習俗
四季常青的御花園
皇家戲院暢音閣
小戲台漱芳齋
清代的皇家運動會
清代三大節日及宮中習俗
參考文獻

文摘

從天安門往裡走,就是端門。
端門位於天安門與午門之間,是明清紫禁城正門午門的拱衛門之一,相當於皇宮大門前的屏壁。端門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初為三券門,康熙六年(1667)重修,增建城台、城牆,開五券門,整個建築結構和風格與天安門相同。
端門城樓的大殿為重檐歇山式屋頂,兩側留有山花。大殿頂上覆蓋著金黃色的琉璃瓦,四角上翹,正脊的兩端有一對翹首龍吻,八條垂脊上各有一條龍吻,故有“九脊封十龍”之說。在大殿翹起的飛檐下,是色彩艷麗、層層咬合的斗拱和梁枋。斗拱下面是繪有彩畫的額枋,大殿共有60根直徑約92厘米的紅漆楠木木柱,柱子間的檐枋上繪有龍鳳和璽圖案,屋頂上的天花藻井畫的是團龍圖案。地面鋪的是江南制磚工匠燒制的二尺見方的細料方磚,每塊價值在當時約合一兩黃金,故稱金磚,這一切設計,使整個大殿顯得金碧輝煌。
明清兩代皇帝外出(如出巡、狩獵、祭祀等)時,要有百官相送的儀式。皇帝離開皇宮走出午門以後,一定要先登上端門,一為祈求此行有一個吉祥美好的開端,二是等待天安門外隨行百官整肅以待,黃土鋪路淨水潑街等儀式完畢,端門大殿內的銅鐘鳴響,皇帝一行才浩浩蕩蕩地離開端門。而皇帝外出歸來時,也不可悄悄地回來,必定先登上端門,待宮內迎候的太監、嬪妃準備迎候齊整,才敲響大鐘進入午門,寓意著此次出行圓滿結束。
另外,在明清兩代,端門城樓也是主要用來存放皇帝儀仗用品的地方。每逢皇帝出巡、迴鑾,舉行大典時,儀仗隊都從端門城樓內取出各種儀仗,整齊地排列在太和殿到天安門長達1公里的御道兩旁,同時端門和午門城樓上鐘鼓齊鳴,以顯示皇權的威嚴。
故事連結
端門大鐘與差點死在宮女手中的皇帝
嘉靖三十六年(1557)四月,紫禁城內的奉天、華蓋、謹身三大殿(即清代的太和、中和、保和殿)失火,損失巨大,嘉靖皇帝下詔自責,修齋五日,並請術士幫忙。術士說:端午二門本是正陽之意,現天火擊穿三大殿,須在承天門(天安門)外再建一正陽門樓,並在端門上鑄一鎮殿大鐘,方可辟邪消災。嘉靖深以為然。第二年初,端門鎮殿雙龍盤鈕大鐘鑄成,重逾3噸。每逢早晚朝、節慶日或皇帝出巡、迴鑾時,端門敲鐘、午門擂鼓,鐘鼓齊鳴,聲震數十里,令人肅然起敬。嘉靖皇帝每逢盛典必親自撞鐘,以祈求上天保佑大明江山永固。這一做法為後朝各代帝王沿襲,以祈求開端良好,天遂人願。

序言

紫禁城即現在我們通常所稱的“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宮,也是封建時代中國的政治中心。多少年來,它始終以其獨有的魅力吸引著世人的目光。
在數百年的歷史中,紫禁城見證了無數歷史風雲。明清兩代大多數的歷史大事,都可以從這裡找到源頭。而生活在這裡的帝王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天下百姓的神經。國家的命運,也掌握在這裡。
古人說:“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歷史,可以作為現實的一面鏡子,映出現實的興與衰,是人們永遠不能忘記的。而要了解老北京厚重的歷史和文化,當然首選紫禁城。可以說,這裡的每座宮殿、每處亭台,甚至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記載著一段不同的歷史,那是一段段老北京的歷史。因此,紫禁城承載著北京這座古老帝都所特有的皇城文化。而這,也正是它的獨特之處。
此外,紫禁城還以其精美的建築著稱於世,它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心血和智慧的結晶,從總體設計,到造型裝飾,都十分考究,嚴格遵循著“天子居中”的原則,是《周禮》《周易》及我國古代風水學原理的完美體現。
紫禁城還是人們研究古代歷史的藝術寶庫。這裡除了匯集國內各地的奇珍異寶,更有來自世界各國的藝術精品,為研究古代中外文化提供了最直接的參照。
本書的特點在於,以紫禁城的建築為主線,穿插介紹與其相關的歷史、人物、文化、習俗及各類相關知識,使讀者對紫禁城所包含的特殊的文化價值,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同時也對老北京的過去,有一個總體的印象。
但因編者知識有限,難免掛一漏萬,在此拋磚引玉,希望能引起更多的朋友對紫禁城、對老北京的喜愛和珍視。

編輯推薦

《紫禁城裡的老北京》以紫禁城的建築為主線,穿插介紹與其相關的歷史、人物、文化、習俗及各類相關知識,使讀者對紫禁城所包含的特殊的文化價值,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同時也對老北京的過去,有一個總體的印象紫禁城即現在我們通常所稱的“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宮,也是封建時代中國的政治中心。多少年來,它始終以其獨有的魅力吸引著世人的目光。在數百年的歷史中,紫禁城見證了無數歷史風雲。明清兩代大多數的歷史大事,都可以從這裡找到源頭。而生活在這裡的帝王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天下百姓的神經。國家的命運,也掌握在這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